毛主席是全党全军当之无愧的最高领袖,周总理是毛主席的下属,按照一般逻辑,应该毛主席为伯乐,发现了周总理这个人才才对。但有时候,历史就是那么有趣,周总理才是毛主席的伯乐,没有周恩来慧眼识才,也就没有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贺子珍在追忆毛主席最为艰难的这段岁月时说:“毛泽东在长征路上给中央提出的很多建议,都是同周恩来谈的。他建议中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把红军队伍拉到贵州,也是先得到周恩来的同意,并通过周恩来去实行的。”可我们要知道,周总理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中央“三人团”重要成员之一、中央政治军事组织工作的实际负责人,而毛主席已经被剥夺军事指挥权,只是一个白衣,但周恩来还是很尊重毛主席,他作为党的核心领导层,不仅仅听从毛主席的意见,还甘心地为毛主席的意见去做实际落实。
一、收回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周总理是一个很有策略的人,我们都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曲折反复的过程。周总理通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这三场会议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决策进行纠正,严厉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最终,将军事领导权和指挥权由“三人团”收归中央政治局。只有这样,遵义会议才有了良好的基础。
对此,毛主席也曾说道:“那时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如果周恩来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二、甘愿让贤,文武双全的周总理甘为辅助遵义会议前后,周恩来在全党、全军深得人心,他已经通过前面三场会议将“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收回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更是明确“军事行动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以毛泽东为恩来同志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这已经在组织上确立了周恩来的党内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地位。
此刻,只要周总理想,他必然能够成为党和军队最高领导人。可周总理大公无私,绝不争权夺利,他少年时候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壮年时代更是“为党的生存而奋斗”,他并没有选择做最高领导人,而是极力推举毛泽东成为实际领导人,自己则心甘情愿做毛泽东的助手。
在实际军事指挥上,周总理一切听从毛主席的行动指挥,出现了“助手”的毛泽东,常常替代“负责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最后决心的情形。
三、周总理最终助力毛泽东成为领导核心毛主席的核心不是自封的,还真的是经过曲折艰难的过程,以实打实的成绩换来的,最终得到了全党全军的公认,而在这当中,周总理助力不少。
遵义会议以后,也并非马上就彻底扭转乾坤,我军在土城、鲁班场战斗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加之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天马行空,通常都大范围行动运转,带敌人兜来兜去,让敌人摸不清头脑后,再聚而歼之。不过,敌人摸不清头脑,我军的部分士兵和指战员,包括党内和军内很多高层领导也跟着摸不清头脑了,例如林总就在内,他说:“尽走弓背路,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老是走来走去,都不打仗是咋回事”,他们对这种超乎寻常的战法不太理解,有个别将领甚至上书“要求改换军事领导人”,毛泽东的权威地位此时受到严重挑战。
对此,周总理主持召开会理会议,以军事负责人的身份高度赞扬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方式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认为毛泽东依靠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让大家走了很多路,但这些路是不得不走的,因为只有在走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新的战机,这是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最好办法。
通过周总理卓有成效的说服工作,会理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标志着毛主席对中央红军的权威领导得到进一步确立,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关系也逐渐由之前的“周主毛辅”向“毛主周辅”转变,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核心地位。
正如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所说:“周恩来发现了毛泽东。他发现了一个高瞻远瞩的天才,在这个天才身上,他倾注了自己对中国深挚的感情。”的确是如此,是周恩来发现了毛泽东,也是周恩来成就了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