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的动向,确实有点反常。
大的不说,至少几位日本国几位领导人,开始频繁向中国示好。
从积极的层面来看,中日或将迎来近20年来关系最为缓和的时期。
近年来,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日本逐渐在亚洲地区扮演起一个更加主动的角色。
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关键盟友,日本一向在对华事务中谨慎行事。然而,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区域影响力的扩大,日本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
前不久,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接受电视台访谈中就有诸多关于经济合作与安全问题的表述,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平衡态度,就中日关系,石破茂指出:必须保持稳定。无论怎么说都是邻国。将建立信赖关系,探索彼此的利益。
不难看出,日本对华态度确实有不小的改变。一方面,日本试图在经济层面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充分利用中国市场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日本又不得不在安全事务上继续与美国保持一致,以应对所谓的“地区挑战”。
这种外交策略的调整在岩屋毅访华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日本外相岩屋毅首次访华,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他此行的重点不仅仅是修复双方在某些争议问题上的裂痕,更是为中日经济合作寻找新的契机。
在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上,达成了10项重要共识,涉及青少年交流,旅游业合作,搭建更多友好交流桥梁等。
这些,在前些年,恐怕是不敢想象的。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特别是日本在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急需与中国深化合作以保持国际竞争力。
当然,促使日方态度转变的,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
近些年,朝鲜半岛局势变化、俄乌冲突延续,以及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都促使日本在对华外交中追求更多主动性。
石破茂访谈中对地区安全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在为日本寻求更大国际话语权和战略自主性铺路。日本意识到,在中美两强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并通过稳定与中国的关系来减少不必要的对抗,才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更优解。
而从中日领导人频繁互访的现象来看,这种外交热络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理性而务实的判断。
对于中国而言,在全球范围内应对“脱钩”趋势以及西方国家的经济遏制,需要进一步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日本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无论是“一带一路”的推进,还是RCEP的深化合作,都离不开日本的积极参与。
而对于日本来说,在地缘政治压力下,找到一个与中国建立更加稳定关系的途径,不仅有助于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也能够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灵活性。
那么,这种积极的互动,明显有缓和迹象的中日关系,又是否意味着中日关系进入一个“蜜月期”呢?
答案显然并非如此,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依然是这段关系中无法回避的痛点。
尽管经济合作和外交互动增多,但双方在安全和历史问题上的对立情绪仍然可能掣肘两国关系的发展。
这种“冷和平”的状态,很可能成为未来中日关系的一种常态。
暂时释放出缓和信号的中日关系,长久来看,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是中美竞争的走向;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日本可能会在经济上进一步拉近与中国的距离,但在安全事务上加深与美国的合作;
二是地区局势的稳定程度;朝鲜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局势的变化,都将对中日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两国国内政治的动态;无论是中国的经济改革,还是日本的政权更替,都将直接影响双方互动的意愿和力度。
总的来说,当前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局势下,中日频繁的互动,其实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两国关系的未来,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中方的态度和做法从来都一样,未曾改变过: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