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误读了一个“无身”,老子就从圣人变成了太上老君(21)

问道化鸣 2024-08-27 17:15:14

《道德经》自古及今没有谁能完全领会,被误读、被曲解的文字俯拾皆是,因此老子被曲解成了权谋家、兵家、太上老君、愚民主义者等等。

一句“及吾无身,有何患”,万千注家中,有几个不把它理解为“不要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的?

仅此一句话,先哲老子在悄无声息中,就被后人给转变了身份,从圣人变成了神:成了太上老君。那么:

“及吾无身,有何患”真的意味着远离祸患,就得放弃自己的身体吗?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胃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

章旨大意:

在世俗认知里,人们总是把同一件事,分成相互对立的“两极”“两端”,比如“宠辱”,人们认为:得宠为荣耀,失宠为耻辱。

但在老子看来,得宠和受辱是一样的,“贵身(厚生)”跟拥抱祸患是一样的。什么叫宠辱若惊呢?所谓“宠”,是指上对下的恩宠,世人皆以得宠为荣,以失宠受辱为耻,其实两者同根同源。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作为权力者,之所以遭遇大的祸患,是因为他在施政过程中,掺杂了“贵身”即“贵己而轻贱他人”的私欲之患。如能无欲无私,能有什么祸患呢?意即宠辱与贵患无异,因此,不贵己、不求生之厚,则无患。

所以,以天下为贵而不以一己之私为贵,以天下为爱,而不以一己之私为爱的人,乃可寄托他以天下大任。

导读:

可以肯定地说,“及吾无身,有何患”绝不是不要身体,只是不以“以己之身”为贵、为爱之意。而这个“身”是对“自身利益”的隐喻,并非身体和生命。

那种认为圣人之治就应该“大公无私”、“无我利他”的,不是老子思想,而是宗教思想和修身文化的植入。因为老子不仅没有禁欲思想,他并且还是“有欲”的,只是圣人“欲不欲”,其欲在于“为道”,世人之欲在于为功名利禄而已。

《道德经》中的“身”大致都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私欲私利,比如:“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功遂身退”,“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等,其中的“身”都不是“身体”或者“生命”,而是自身利益。

比如“功成身退”并不是说事情做成了,身体离开职位,而是不以此邀功、扬名、获利。

也不能因为老子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就认为圣人连“心”都不要了,还在乎身体吗?

那同样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读。

所谓“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说圣人没有自己的利益,他心怀天下,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利益,所以他能以天下为己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犹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等于圣人可以不要身体。



1 阅读:27
评论列表
  • WM 1
    2024-09-16 07:43

    心胸开阔,则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