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唐诡2》中曾有这样一个单元,主角团小队一路西行最后去往了敦煌莫高窟。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刚刚到了六十岁生日,就要被送入洞窟慢慢等死的老人曹仲达。
他明明精神矍铄、身体康健,却仍要按照祖先的传统在花甲之年自行了断。
这个规定着实太过残忍,但是在我国历史上一些地区确实是有“寄死窑”的。
这样糟粕的传统从什么时候开始践行的?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寄死窑何为“寄死窑”?它又名“自死窑”、“老人洞”,顾名思义,就是让年迈的老人自行了断的洞穴。
古时候,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差,很多老人上了年纪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继续为家庭创造财富。
甚至在一些人眼里,自己的年迈的父母都是拖累。
于是为了减少一点开支,为了省下更多的钱,他的后世子孙会为他们开凿一个洞穴,与坟墓无异。
然后他们会将自己家的老人背到坟墓前,让他们住进去,然后会把洞穴封住,只留一个送饭的空隙。
随后他们开始送餐饭,但饭食逐渐减少,到最后变为不送,他们还会把洞穴彻底封死,让里面饿得奄奄一息的老人真正地驾鹤西去。
这在今天看来,实在太过泯灭人性和有悖孝道,很多有所耳闻的人都觉得这只是残忍的传说,但其实这个传统是真实存在着的。
我国曾经汉水流域就有着大批这样的“寄死窑”,成为了花甲老人的葬身之地。
除了我国以外,像日本、韩国等地都有“弃老山”。
有时能听到一些老人还常常会搬用“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古话自我嘲笑,这也无形中显现出了古时候的一个固有观念。
一个无法自力更生的老人只能减少家里的积蓄,在古代一些人眼里和偷窃钱财的盗贼无异。
我们无法理解,却又真实存在过。
残留的遗迹“寄死窑”的民间故事让很多人都好奇不已,湖北一个叫刘守华的教授实地考察就印证了寄死窑的真实存在。
刘守华,他是一名大学教授,也是民间艺术协会的主席。
人如其名,他对民间文化和故事总是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常常不觉疲惫地去探知,无形中守住了中华的不少文化宝藏。
2009年,刘守华听说了“寄死窑”的民间故事,于是他带着几个学生,一起来到了武当山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实地考察。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了“寄死窑”的遗址处。
不远处的刘守华看到了目的地附近有许多茂密的灌木丛,而目光越过灌木丛,就可以隐隐看见一些“寄死窑”。
历史蹁跹,它们都已经被烙上了时间的印记,它们四周青苔痕迹遍布。
走近细看就可以发现这些洞口都有人工开凿的痕迹,所以也印证了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些都是由老人的后世子孙自己动手开凿出来。
那些洞口大都建在悬崖处的山壁上,其中洞穴皆是长方体一般的空间,和棺材的构造差不多。
同时,刘守华又发现这些洞口大小不一,有的大,有的小。
于是他问当地知情的村民:“这大的是不是给男人打造的,小的则是留给女人?”
当地村民点头称是,因为男人女人身形不同,所以古时候的人会根据男女之别,为他们“量身定制”最后的栖息之所。
刘守华在村民的带领下,又去了当地的几十处寄死窑考察。
然后,他又带着学生们去拜访当地见证过历史的老人,听他们讲述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
最后,他们又去了当地文物局进行确认和考证。
终于,刘守华兀自叹了一口气,开始缓缓讲出了自己的结论:“寄死窑应该是起源于麋国。”
什么是麋国?
的确,麋国的历史确实鲜为人知,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历史江河纵横,麋国也成为了被人们忽略的一隅。
麋国是殷商时期的后人建成,它被周朝承认得比楚国还要早。麋国这处国度有条有理,广阔无垠,已然风生水起。
这时候,楚国看麋国早就不顺眼了,将它视为眼中钉欲除之。
起初,两国实力参差不齐,确实不停争斗了许久,但后来,楚庄王费了大力终于将麋国打败,麋国从此覆灭无存。
而寄死窑也是在麋国和楚国的战争中衍生出来的,那时候麋国和楚国常常交战,麋国每一次战斗都损耗不小的元气,许多精锐都战死沙场。
于是,麋国需要新鲜的血液,一茬又一茬的新兵都接二连三地奔赴战场,所以那时候对麋国来说,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年轻人的潜在天赋是无限的,所以麋国国王就极力培育年轻人,但是随着国力越来越衰弱,他就颁布出了一项残忍的政策。
只要老人到了花甲之年,就必须送到寄死窑中,老人的孩子们可以为他送上三天的饭,但是每送一顿饭,就必须把洞口封死一点,直到三天后,彻底封死。
失去了充饥的食物和新鲜的空气,老人就会在洞穴里默默死去,而这期间,可以想象到他们的痛苦。
当时,这种政策在许多麋国人眼里也许是不能接受的,他们其中就有人会反抗,他们不肯看自己的父母就这样凄惨地死去。
为了镇压这些人,麋国国王又颁布了应对之策。
谁要是违反这项政策,那么就要受到惩罚,无可奈何,他们只能认命。
于是,将老人放进寄死窑渐渐变成了一种民俗,当年麋国所处地带和他临近之地都会践行这种习俗。
哪怕这本来就是残忍错误的。
习俗的打破没人能心平气和的听完这样草菅人命的习俗。
刘守华的学生们跟着老师探查了解这习俗的由来以后,都不禁皱紧了眉头,他们有些愤慨,连忙问道:“那这种习俗是什么时候打破的呢?”
让麋国国王打破这一习俗,确实也流传着相关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国家也看麋国不顺眼,然后他们把一只硕大无比的老鼠带到了麋国。
洋洋得意地对麋国说:“我这只老鼠所向披靡,你敢不敢同我斗鼠?谁要是输了,谁就要对谁俯首称臣!”
麋国国王也不在怂的,他不屑一顾:“嘁,一只破老鼠,谁怕你?”
但是只见那老鼠同老黄牛一般壮硕巨大,麋国国王也深感不安。
于是他开始在全国寻找能出个妙计对策的能人。
这一告示被一个年轻人看到了,他欣喜万分,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因为他的父亲早就到了六十岁,但他不肯让父亲按照国规赴死,于是他便将父亲偷偷藏在了家中,无人得知,但是他又不可能一直就这样将父亲藏下去,心中惆怅不已。
正在这时,他看到了告示,觉得这无形是一个免死金牌。
于是他连忙回到家中,告诉父亲告示的事。
他的父亲年纪大了,阅历丰富,他说:
“想要打败这只大老鼠,就必须饲养一只肥硕有力的猫,老鼠怕猫。”
这个年轻人就把这个妙计献给了麋国国王,麋国国王将信将疑,但还是用这个妙计解决了燃眉之急,那猫把外国使臣的老鼠打得溃不成军。
这下,举国欢庆,麋国国王大喜,他连忙召见这个年轻人:
“我麋国的功臣,你想要什么奖赏?你又是怎么知道解决之法的呢?”
这个年轻人鼓起勇气说出了实情,并且请求国王能够赦免自己的父亲。
没想到,麋国国王非但没有因为他违反规定勃然大怒,反而沉思了一番,决定撤回寄死窑的规定。
因为通过这件事,他发现并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是人才,经验丰富、年老智慧的老人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人并不是无用,反而大有用处。
就这样,这个规定从此以后就被废除了。
从这以后,举国上下就兴起了尊老爱老的传统。
这像是个完美结局,可想想之前那些活生生地被搁置在坟墓里的老人,他们又有什么错?谁来为他们的生命负责呢?
结语古时的寄死窑不管从何时看都是一种残忍的恶行,父母曾经将儿女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若是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恐怕连乌鸦都不如。
为父母养老送终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不管我们落魄到何种境地,都不应该放弃我们的至亲之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祝愿全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寄死窑
凤凰网 2009年9月2日 关于寄死窑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