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雅虎新闻等多家外媒报道,在近期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被主持人问及有关“中美关系紧张”问题时,布林肯用了一句美国俗语来形容国际关系的现状,即“如果你没有坐到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他表示,对美国而言,与其他国家的多边交往变得尤为关键,而且美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小组讨论会上
布林肯还声称,“美国和中国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战略竞争。美国有责任、有义务来管理这种竞争关系,这不仅响应了全球各国的期待,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拜登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布林肯进一步阐述了美国如何处理其他涉及到中美关系的国家。他宣称,美国的目标是“基于自愿原则”与各国建立合作关系,而不是迫使它们在特定的立场之间做出选择。同时,他还认为美国正在践行这一做法,并且将继续坚持这样做。这样一来,如何选择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启动仪式
布林肯还称,在过去六到七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已经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与中国进行了接触。他强调,尽管美国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存在竞争,美国也并没有回避竞争,但同时美国也对中美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上持开放态度性。以最近在打击芬太尼问题上的中美禁毒合作为例,布林肯认为此次合作有助于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大的稳定性。
布林肯用“菜单餐桌论”来比喻中美关系,引起了众多媒体的注意。黎巴嫩的“广场”电视台对此进行了解读,认为布林肯的言论再次展示了华盛顿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态度,美方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局面,美国是主动“吃”的一方,不是“被吃”的一方。
“菜单餐桌论”已经多次被布林肯用于阐述美国的外交政策立场,特别是对中国的态度。布林肯通过这种比喻,明确表示美国旨在保持其在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和参与地位,而不是被动应对或让步。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前夕,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对北京冬奥会进行批评和利用疫情进行政治操弄。布林肯还用“菜单餐桌论”这一比喻警告美国,他提出,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需要加大国内投资力度,并加强与盟友的合作。
布林肯还强调了美国在国际组织中保持领导地位和积极参与的重要性,称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留下空白,那么中国就会填补这一空白,这种情况对美国不利。与此同时,布林肯还在一个论坛活动中,批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主动和挑衅”,并指出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加剧。
印度外长苏杰生(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中)、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右)
资料显示,“菜单餐桌论”最早在1993年被用于描述黎巴嫩的局势,随后在不同场合下被频繁引用。华盛顿的政客们逐渐认识到,这句话能够精准且生动地反映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观,因而布林肯多次使用这一比喻。
不过即使在美国本土,对这一比喻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原因在于它暗示了某些人的优势往往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基础之上。布林肯是美国在外交层面的最高级别官员之一,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这一观点,其实也就反映出了当前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上风的还是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维。
对于美国不断炒作中美竞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已经表明,大国之间的竞争不符合当前时代的趋势,无法解决美国自身或全球面临的问题。中国并不畏惧竞争,但中方坚决反对将竞争视为中美关系的定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毛宁强调,美国应当真正尊重中国的合理担忧和发展权利,而不应仅仅关注美国自己的利益,伤害中国的利益,或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模式改变他国,这种做法是霸权主义的体现,注定失败。中国无意改变美国,同样美国也不应试图改变中国。她同时呼吁美国实现不追求“新冷战”、无意与中国冲突的承诺,共同促进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
“菜单餐桌论”表明华盛顿的外交战略仍旧基于美国特有的“零和游戏思维”,这与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截然不同。中国的言和行,都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没有国家需要成为牺牲品的多极化格局。
中方认为国际问题的解决,应通过各国共同协商,世界的未来也应由所有国家共同决定,而这其中也并没有排除美国的位置,这显然是比弱肉强食的“菜单餐桌论”更得人心的。当今的世界,不再应该是少数超级大国单方面主导的“私人餐桌”,而应是一个所有国家能共享繁荣、共同承担责任、公平竞争的开放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