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署(大署小暑上蒸下煮)

楚然的笔记 2024-07-23 12:50:36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云:“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这也是夏季雷阵雨的特点,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气温最高,暑邪和湿邪交替,人体容易落下病根。但大暑节气,也是养生的最佳黄金时期,此刻要以坐月子的态度来养生。正所谓冬病夏治,事半功倍。此时,正是为秋冬健康打基础的关键时刻,牢记以下养生秘诀,健康过好夏天。

大暑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

在骄阳的侵袭下,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光,也就此拉开序幕。

这个盛夏时节,我们看过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奇观,听过池塘里的蛙声连成一片,也迎来了大暑三候。

1一候,腐草为萤

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经幼虫、蛹而至成虫,在盛夏孵化而出。古人的生物知识缺乏,所以以为萤火虫在此时由腐草所变化而生。

2二候,土润溽暑

“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 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这种蒸郁的热天也是最难过的。

3三候,大雨时行

当早上的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但是下雨的时间不长,雨后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

大暑习俗

民间大暑有“送大暑船”、“喝暑羊”、“斗蟋蟀”、“吃仙草”、“吃凤梨”等习俗。

1送大暑船

大暑时节,浙江台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动。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随后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最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在海上点燃,随水而去,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祥和。

2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3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4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大暑用好姜,可保一年安

也许会有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大暑养生要单独把姜拿出来做一个重点。

民谚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

南宋朱熹也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姜可是个好东西。日常生活中姜作为配料很常见,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姜的重要性: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胃、脾三经,中医认为生姜是助阳上品。

大暑吃姜有这些好处:

健脾胃:姜有助于暖胃,刺激胃液分泌,帮助食物的消化,同时有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特别是醋泡生姜,对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尤为有效。

解寒凉: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在遭受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助生阳: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足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促进阳气的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

注意:生姜属热性,生姜皮属凉性,吃姜的时候连着皮一起食用能更好地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

吃姜虽好,也不要贪多,一天吃两三片就够了。

关于姜,大暑里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晒伏姜。

这个时候,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伏姜就制作好了。

吃伏姜有助于排出体内积寒,减少“冬病”的复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

大暑养生“两清一养”

大暑养生两清:清火

夏季是火季,暑天更是一年中最“火”的时候,所以清火是重中之中。清火又分为“内火”和“外火”。

1清外火

外火是指自然界的高温,它会导致人体多汗,皮肤松弛,体内温热蓄积最终引发中暑。

所以暑天出门时,要避免烈日直射,做好防晒工作,室内也要保持通风降温,防止“外火”入侵。

2清内火

“内火”是指人体阴阳失衡导致的内热症,夏季暑热,最容易肾水不足,心火过亢。

所以要格外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的“心火”,如此一来,才能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大暑养生一养:养心

五行五脏是与季节相对应的,夏季对应的是火,而火对应的位置就是心脏,所以夏季的养生重点就是“养心”。

1睡觉宁心

古语云:“不觅仙方觅睡方”。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补充肝血,能更够养心神。

夏季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晚睡早起,睡眠不足可以适当午休。

2大笑放心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

笑是夏季养生的最佳良药,夏季天气炎热,经常笑口常开,不仅能改善情绪,还可以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3喝清心茶

夏季饮用清心茶,可以清心火,清热解毒,将金莲花,百合花,金银花泡在一起喝,简单又方便。

大暑祛湿有妙招

湿气是百病之源。大暑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闷热程度最高的时候,同时也是湿气最重的时候,人们受湿热邪毒侵袭,经常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状,所以此时养生要注意祛湿。

1主动避湿

莫贪生冷:多吃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烹调时可加入葱、姜,以降低寒凉性质。

也可适量泡些花茶,花茶芳香,中医认为“芳香化湿”,茶还可通利小便,使湿邪随小便而排出体外。

通风散气:即使天气炎热也不建议持续开空调,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适量运动:体内湿气重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不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病症。

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2常拍三穴

这里说的长拍三穴,其实很好记,他们分别位于我们的腋窝、肘窝、腘窝(两膝关节后面),拍打的时候也不必要拘泥穴位具体位置,找到这三个窝,进行拍打就能起到效果。

极泉穴:心经的重要穴位,可去心脏的火毒。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调理睡眠、改善心脏不舒服。

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委中穴:此穴走的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膀胱经,委中穴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

3艾灸祛湿

祛湿穴:这里我们重点推荐的是阴陵泉穴。为什么呢?

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脾经上特别好的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穴位,可以说是祛湿第一穴。

取穴方法:做好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按摩方法:取最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艾灸方法:艾柱点燃后贴于穴位上方,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5~1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

大暑到来,酷热难消,在这里祝愿大家心情舒畅,大暑安康。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