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地主经济模式,中国全力对外扩张

荆棘阿 2024-07-09 05:13:29

⎡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都是采用地主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对外扩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都是靠着对内吸血。这几年,地主收租的模式持续不下去了,依靠科技吸血世界的城市逐渐成为领头者,会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大获全胜。⎦

⎡经济模式的转型速度很快,很多传统地主收租的模式在短期非常痛苦,但是国家的对外策略正在加速推进,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不转型,就没落⎦

⎡嫡子的优势⎦

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经过历史的演变,会逐渐有一个经济中心出来,这个经济中心是自然演变的,经常会出现在地理条件非常独特的地方,比如上海,武汉,西安,成都,还有广州。

广州是华南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好,扼守珠江口,东西南北汇聚到这里,人才到这里,资金也汇聚到了这里,广州逐渐成了粤语区的中心。佛山已经很繁华了,但是黄飞鸿还经常上省城办事,没办法,中心就是中心,资源都在那里。

当中心的好处就是有什么东西它先吃,比如说丰田要在华南成立合资公司,不会选择深圳,不会选择佛山,只能选择广州,因为有广汽。

以前广东有什么性价比高的投资项目,也会优先考虑广州,广州就好像嫡长子,拥有第一顺位的继承权。

这是一种地主才有的资源优势,中国企业跑到中东,也需要和当地酋长合作,所以丰田和广汽合资,可以理解成外资和华南地主的合资。

⎡有外戚的庶子⎦

正常情况下,广州会一直都是华南唯一的中心,但是鸦片战争改变了这个局面,英国人占领了香港,让小渔村成了外资进入中国的跳板。

正是因为香港是外资的中心,所以整个社会体系的设计都是倾向于外国人,包括地名,城市街道样式,组织架构,语言,甚至是服务业对外国人的态度。

1949年以前,其实香港地位很一般,后来随着国民党的战败,大量资源从内地涌入香港,也促使了香港的腾飞。

所以华南有了两个中心:粤语区的中心广州,和外资的中心香港。

这两个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BUG:地主思想严重。

就拿广汽丰田来说,既然是和丰田合资的,那肯定是无法超越丰田,只能想着和丰田怎么利润分成,这种思想制约整个广汽的发展。

研发要钱,投入了不知道能不能产出,还不如收租。就这么合作,稳定发展,你好我好大家好。

相比广州,香港更加严重,香港的绝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创新特性,都是变着法的成为包租公,或者是欧美的买办,掮客。

所以香港表面看似繁华,实际不堪一击,在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香港更加繁荣,一旦世界经济失速,香港就会陷入困境,因为香港没有一个产业能充当中流砥柱,稳定整个城市的经济。

香港就是一个字:要。

经济不行,就寻求中央政策支持,这几十年大体都是如此。

⎡深圳百战归来⎦

这么小的区域有两个世界级的一线城市,挤是挤了点,不过还好,毕竟资源够多,还分得过来。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又有所变化:深圳加入了竞争。

改革需要试验地,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成了全国试验中心。既然是全国的试验中心,那管辖权肯定是在中央,不是在地方,所以深圳其实是一块飞地,变得和其他粤语区格格不入,最起码深圳没多少人说粤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深圳永远无法直辖,因为地方阻力太大了。而且中央是想要深圳整合华南,而不是永远成为一块飞地。

中央对深圳大量的投入,政策的倾斜,以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让深圳迅猛发展,逐渐成为新的一线城市,这个试验中心慢慢变成了创新中心。

深圳之所以能成为创新中心,最大的原因是它不具备广州的本地资源优势,也不具备香港的外资优势,只能是自己走自己的路,所以我们会发现深圳的企业和广州,和上海的企业完全不同。

深圳的企业普遍具有狼性,因为深圳没有资源可以继承,所以从小就要学习如何生存,深圳的产业都是面向世界的,从很小时候开始,就要和世界龙头竞争。

家贫走四方,族旺留家乡。

深圳从小就家贫,国内没有它的一席之地,只能出海去闯荡,先去非洲,再去拉美,到那些欧美都不稀罕的犄角旮旯,闯出一番天地之后就鏖战欧洲,袭扰北美,几十年以后再回到国内,就是王者归来。

就拿比亚迪来说,深圳对它的补贴长达十几年,全国哪个城市敢对一个民营企业补贴这么久?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现在比亚迪一出海就是大杀四方,王传福说比亚迪要把合资车的份额几年时间压缩到10%,这就是深圳企业的性格特点。

因为深圳的企业,就好像村里的孤儿,从小就被世界嘲笑,当年思科嘲笑华为,丰田嘲笑比亚迪,脸书嘲笑腾讯,富士康抵制比亚迪。现在赶超了,他们不嘲笑了,要反杀了,他们开始恐惧。

创新是深圳的立市根本,因为深圳没办法当包租公。当年中央支持了四个庶子,最后只有深圳一个闯出来了,珠海,厦门和汕头都逐渐向本地妥协。

⎡三子夺嫡⎦

这么小的区域,居然有三个世界一线城市,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以前经济好的时候,三个一线城市齐头并进,各有特色,每个城市的侧重点都不同,大家相安无事。

大家的经济体量上来以后,三个一线城市的分工边境变得模糊,有很多地方重叠:

以前造汽车是广州的事,现在深圳更猛;

以前搞金融是香港的事,可是深圳的金融发展也很快;

以前大湾区的国际航班去香港,现在广州也很多,深圳也在上量;

互联网的初期广州有门户网站,现在深圳成了巨头。

旧的分工模式被打破了,大家的座次就要重新排了。

▶香港经过这些年的各种事件,再加上中国已经发展壮大,香港的窗口作用越来越小,因此,作为外资进入中国的这个中心,香港逐渐感觉力不从心。

▶广州是华南粤语的中心,以前也好,毕竟是出口加工区,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出口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广州的局限性就非常明显了。

▶三个一线城市,残酷竞争,深圳差不多要笑到最后了。

前年年初,我写了一篇关于深圳房价的文章,感觉深圳房价会随着金融和互联网产业的没落而大跌。但是这两年,我改变了对深圳的看法。

随着华为的再次突破和比亚迪的崛起,还有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大显神威,让深圳在互联网和金融下滑的情况下,反而经济更有活力。

深圳这次是真的腾笼换鸟了。不再追求所谓的“总部经济”,而是切切实实地开启二次创新。深圳就好像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靠着军功,一步步坐上大将军之位。

谁能攻下匈奴王庭,谁就能封侯拜相,没有军功,就算是李广,也和王侯无缘。

谁能攻下欧美的高科技阵地,谁就能成为未来的中心城市,让老的贵族退位让贤。

⎡地主模式变成对外模式⎦

这次深中通道的开通,是跨时代的意义。

以前深圳主要困于面积过小,发展腹地不够,现在深中通道开通以后,深圳的产业开始往西跨过伶仃洋,辐射传统的广府影响区,先是中山,随后是珠海,江门。

深中通道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但是迟迟无法落地,主要是技术以外的原因,这是角力。

三个一线城市的竞争,深圳是后来者,因此,会长时间的受困于城市地位。

在香港很多事情发生以后,以及广州逐渐掉队,深圳的地位才逐渐确定,之后深中通道于2016年开始动工。

很多阅历丰富的人都会感觉到,一旦这条通道修通,珠江口西边的粤语区就会加速融入深圳的产业范围,深圳的高房价会得到一定的舒缓,而经济的外延,会更好的惠及其他城市。

以前这片区域是广州的传统势力范围。

这几十年华南的经济发展其实并不能让人满意,主要问题是没有共同富裕。

广深占整个广东GDP的一半,剩下一半又被东莞和佛山拿走,广东其它十几个地级市才占全省规模的3成,这就导致珠三角和广东其他地方判若两地,广州深圳是欧洲,东莞佛山是亚洲,其他地方是非洲。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和广州深圳的竞争有很大关系,双方你争我夺,都不敢分出资源给别人,这场竞争,输和赢,在未来的待遇差别很大。

所以在之前,不但不能分资源给别的城市,还要反过来吸食它们的资源,以巩固自身的地位。这就好像中美竞争,其他欧美日韩更惨,因为中美都需要不断地吸取它们的资源击败对方。

现在逐渐分出高下,很多资源就可以外溢,深圳的产业会搬迁一些到中山珠海江门。再过一些年,深圳会逐渐和广州香港拉开距离,大湾区就会形成类似长三角的模式。

长三角是以上海为中心,配合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等城市,未来大湾区会以深圳为中心,配合广州,香港,澳门,佛山,东莞等城市,形成一个梯队明显的城市群,也会是世界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高的大湾区。

大湾区三个一线城市的竞争,深圳的胜出,代表对外科技力量的胜出,代表着中国经济改革让地主经济模式没落。百年未知之大变局,就是从对内变成对外,要打压一切地主收租的经济模式,把所有资源都往对外经济扩张方向汇集。

未来哪个城市搞地方保护,推高房价,龙头民营企业是白酒,或者是大量外资企业合资,再或者是电商吸血全国这种地主收租的经济模式,哪个城市就会没落。

相反,哪个城市的主要企业是面向世界的科技公司,它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

谁在大湾区的竞争中获胜,谁就是大湾区的龙头,也会是未来东南亚的龙头,现在很多企业开始把中低端传统产业往东南亚转移,但是把高端产业留在国内,这是一种正常调整。

中国双龙出击,大湾区是南方出海巨龙的龙头,把龙头留在国内,龙尾放到东南亚,这种经济模式更加健康。

忘掉新加坡,忘掉香港,以后整个东南亚,都要看着大湾区,看着深圳。

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速度非常快,我们身处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很多人受不了,其实对手更加受不了。

唐初,李靖带兵深入漠北,追寻突厥主力,风雪交加,人困马乏,忽然侦骑发现了颉利可汗主力,李靖对将士说:“孩儿们,我知道你们很困乏,但是颉利就在眼前,立功的机会到了。”随后,仅以三千骑兵,就攻克定襄,威震北戎,随后更是在碛口活捉颉利。

现在我们何止三千骑兵,而对手又没有颉利之强,其实胜负早已分定。

良马怒驰,犹嫌不快,千年功业在望,何所迟疑?

结束

往期文章

东亚经济格局剧变:新加坡和台湾要被抛弃,日本彻底被殖民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

31 阅读:4979
评论列表
  • 2024-08-10 21:08

    中央没有对深圳投入多少钱,大多数是港资带动台资跟进日资等各地加码形成电子产业发展起来的。

    Carlchan 回复:
    如港珠澳大桥以现有方案再接深圳,仅跨海段就相当于再多建2座深圳湾公路桥(深圳湾桥跨海部分6.5公里,该桥西边再加就要7.7+屯门到香港机场5=12.7公里),如再加上屯门的投资,够建中深通道了!拉近深圳就不近港,港肯吗?
    Carlchan 回复:
    另外,中深互补远强于港深(澳深更几无互动),港珠澳不过深,作为国家补偿给深圳的中深通道,意义远大于对深圳形如鸡肋的港珠澳大桥。你的说法完全是叫深圳丢西瓜拣芝麻
  • 2024-08-12 12:43

    不好意思,泼一盆冷水,深圳犹如强弩之末,不会有进展。相反,随着长三角通苏嘉甬高铁的贯通,未来长三角南麓发展如日中天!深圳人的综合素质,与甬城人相比,容我保守地说,连三流都抬举深圳了,怎么比得上甬城人的势如破竹般地上升?

  • 2024-07-18 21:18

    视野宏大,观察入微,剖析精到、深遂。好文章[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7-19 15:51

    这题目怎么看怎么别扭。

  • 2024-08-10 05:45

    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