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文盲低保户,竟能银行贷款140万元,用途还是房地产开发

白容看商业 2024-09-09 14:20:52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按照正常逻辑不该发生的事情结果就是发生啦,这当中一定有些无法见光的事情。明显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客户,结果就能在银行获取银行贷款,这已经不能简单用违规发放贷款来说解释,没有经办贷款的银行员工的默认,没有中间人牵线搭桥,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闫德甲作为一名60岁,享受低保户的文盲农民,竟然能以房地产开发的用途,在银行贷款140万元,贷款逾期两年后,涉案银行才起诉至法院,法院以银行工作人员涉嫌违法放贷或骗取贷款,移送公安机关予以侦查,并驳回银行起诉。为帮助办案人员更好的查案,笔者给出三个查案思路供参考。 一、60岁文盲低保户农民,以房地产开发名义,竟能到银行贷款140万元 闫德甲,1958年1月9日出生,农民,自2012年7月就享受低保,家住三间平房,从未从事过房地产开发。 2017年12月28日,甲银行(注:地方性法人银行)与闫德甲签订《个人借款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由甲银行向闫德甲发放贷款140万元,贷款期限为36个月,自2017年12月28日起至2020年12月28日止,贷款利率为固定月利率9‰,约定贷款用途为房地产开发。潘某系闫德甲配偶,签订借款人配偶承诺书,自愿对该笔贷款承担共同还款责任;同日,闫德乙、田某与甲银行签订《保证合同》,自愿对该笔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因闫德甲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足够归还贷款本息,在多次催收后,甲银行向法院起诉,法院于2023年1月10日立案。 经法院查明,闫德甲在签订《个人借款合同》时,甲银行员工未告知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贷款期限,只让其画押,实际用款人也不是借款人和担保人。闫德甲的妻子潘某系文盲,其在签订《配偶人承诺书》时,甲银行员工只让其画押。担保人田某未在《担保合同书》上签名画押,其要求作司法鉴定。 综上,法院认为,甲银行员工有涉嫌违法放贷的嫌疑或骗取贷款的嫌疑,该案应当移送相关机关予以侦查,待侦查结果出来后,甲银行再行解决本案。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驳回原告甲银行的起诉。 注:上述案件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2023)豫1521民初144号《甲银行、闫德甲等民事一审民事裁定书》。 二、供办案人员参考的三个查案思路 60岁,农民,文盲低保户,竟然能以房地产开发的名义,在甲银行贷款140万元。如此蹊跷,如此反常,由此也能看出当时甲银行贷款管理乱到了什么程度(注:2019年4月28日,当地监委公布,甲银行董事长、行长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没有银行员工的配合,这种贷款根本不可能放的出去,这也是法院认定甲银行员工涉嫌犯罪的原因所在。 正如大家所说的,当发现一只小强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更多的小强。笔者认为,类似如此反常的贷款在甲银行肯定不止本案这一户,该案件最终涉案金额很有可能超千万,甚至更多。 至于作案原因,一般情况下有两种:一是为了掩盖之前违规违法放贷所造成的风险;二是内外勾结为特定人员首次套取银行贷款资金。 不管甲银行员工出于什么原因作出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办案人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定能查清本案。 查案思路一:围绕贷款资金流向,一查到底 贷款资金实际流向既是判断贷款是否违规的关键,也是判断经办贷款的银行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的重要证据之一。办案人员只要顺着贷款资金流向,不管是现金还是转账,一查到底,既能查清本案涉及贷款的真实用途,也能查出其他违法贷款,当然也有可能查到银行员工收取好处的证据。 这个查案思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就算客户犯罪分子刻意设计贷款资金路线,只要查案人员肯花时间仍然可以查清的。 查案思路二:还原客户到银行办理贷款背景 根据法院已查明的情况,闫德甲及其配偶对贷款情况根本不清楚,到银行只是签字画押而已。为此,办案人员可以同时找闫德甲及贷款经办银行员工进行访谈,还原客户到银行办理贷款背景: 一是闫德甲访谈方向,了解他为何会到银行签字画押?是谁带他到银行来?签字画押时,除了银行工作人员以及他及担保人外,还有谁也在场; 二是贷款经办银行员工访谈方向,涉及对象为贷款调查人员、审查人员、审批人员,访谈内容包括闫德甲贷款由谁介绍的?办理贷款过程中,除了借款人及担保人之外,还有谁在场或陪同?如何贷前调查?如何贷款审查?在对银行员工访谈时,必须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 通过上述访谈,基本能锁定涉案贷款受益人,并做实口供。 查案思路三:查清虚假贷款资料的来源 以房地产开发名义发放贷款,涉及贷款资料至少有房地产开发资料、闫德甲经营身份资料、受托支付合同。当然这些资料都是假的,肯定也不可能是闫德甲提供的,这些可以通过审查经办贷款客户经理,要求其告知这些资料来源,具体由谁提供。虚假贷款资料的来源也是锁定犯罪分子重要证据之一。 结束语 笔者认为,查清上述贷款为何会发放出去,并不困难,最后甲银行也一定有员工会因此被法院判罪量刑。但甲银行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内控机制建设、员工行为管理、信贷文化建设等方面缺陷,只有如此,甲银行才能避免今后不再发生如此不可思议的案件。
1 阅读:1126
评论列表
  • 2024-09-12 09:58

    不是说好的取2000都有派出所同意吗?完全就是留着方便自己用[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