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精神,在春秋时期的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耀耀历史啊 2024-08-21 21:10:38

春秋时期,贵族占据社会的主流,他们一生下来就被认定是家族的接班人,国家的中流砥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礼仪,练射箭等基本。功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和自由的灵魂,这些贵族精神的内涵从小融入到他们的意识中。因此,在以贵族为主的春秋战争中,贵族精神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的鄢陵之战中,晋将韩厥打败郑军,国君郑伯乘车逃走。韩厥的车手发现,郑伯的驾车手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很明显是心虚。他建议韩厥,快马加鞭一定能追上。谁知,韩厥却下令掉头,回去,理由是,“不可以再辱其君。”在贵族眼里,别国的国君也是国君,也要对其保持尊重。

同样是这场战争,另一名晋国将军郤至则表现出尊重别国国君的另一种方式。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郤至三次遇到楚王,每次他都摘下头盔避到一旁,以示对楚王的恭敬。楚王对这个彬彬有礼的晋国将军很有好感,就派人给他送去一张弓,以示褒奖。

郤至在接见楚王的使者时,仍然摘下头盔,很客气的说,承蒙慰问,很不敢当,因为是战中,只能对使者行礼。说完,郤至对楚王的使者作了三个揖。

两国交战,双方的国君和将军相互间却如此彬彬有礼,难怪钱穆先生说,“(春秋时)外交上的文雅风流,更足表现出当时一般贵族文化上之修养与了解。即在战争中犹能不失他们重人道、讲礼貌、守信让之素养……”这是战争中的优雅与得体,更是贵族精神的体现。

春秋时期的贵族精神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遵守规则,讲究仪式感。当时的战争,布阵的程序和双方交战的原则都是既定的规则,交战的时间和地点由双方提前约定好。一般来说,交战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到达约定地点后,会摆开阵势,然后再击鼓进军。

泓水之战,宋襄公就因为遵守规则,不搞偷袭,坚持等楚军全部过河后才开始交战,结果被楚军打败,留下千古笑柄。但宋襄公坚持,“君子不重伤(不攻击伤员),不禽二毛(不俘虏老年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排好队不能进攻)。”在宋襄公看来,贵族风度大于成败,他宁肯亡国也要遵守规则。因此,有人说有人说宋襄公看似愚蠢的行为,其实是那个时代贵族风度的流光溢彩。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也记载了一段遵守规则的战争。故事发生在宋国的公子城和乱贼华豹之间。双方交战,华豹手快,搭箭射向公子城,但没有射中。当华豹迅速搭上第二支箭时,公子城很不屑的说,“不狎,鄙!”战争的规则是一人一箭,你不守规则,简直是太卑鄙了!

华豹听了,很惭愧的放下弓箭,乖乖等公子城张弓搭箭射向自己。公子城一箭射中,华豹用生命维护了战争的规则。

如果说宋国的内部战争让人看到规则,那么发生在晋楚之间的战争泌之战,则让人看到贵族的绅士与幽默。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泌之战中,晋军大败。逃跑时,战车陷入泥坑,进退两难。不过,追赶他们的楚军不但没有趁机上前杀人,反而告诉他们,抽去战车前面的横木就行了。果然,战车走出了泥坑。可是,跑了没多久,晋军的战马又跑不动了,楚军又教他们,扔掉车上多余的东西,把战旗放倒,减少风的阻力。

就这样,在楚人的绅绅士风度的帮助下,晋人完美逃脱。临走前,他们除了向楚人道谢,还加了一句,“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他们在幽默的表示,楚军经常吃败仗,连逃跑都有了经验。

这哪里是战争,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这些我们现在看来很奇怪的现象,正是春秋时期贵族精神在战争中的表现。只可惜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贵族精神逐渐在中国大地上消失。

在物质生活相对满足的今天,有些人重提贵族精神,某些大城市的学校开设高尔夫课,以期培养学生的贵族精神。但是,贵族精神岂是一场高尔夫能挽救的?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三代的浸润,贵族精神才会内化到人的骨子里,才会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风度。所以,不要去追求速成,踏踏实实做好下一代的教育才是硬道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