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的张氏旧宅

读经典看 2024-11-30 12:40:43

古浔溪静静地流淌着,张氏老宅默默地矗立在河岸边。

虽是豪门巨宅,中西合璧式的楼群建筑占地面积有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可从外面看起来,这宅子却非常含蓄,一点也不张扬。

清末民初,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狗”,只有财富超过1000万两白银的家族才能被称之为“象”。而张家老宅的主人,正是这“四象”中的一只。

张氏庄园是南浔巨富张颂贤长孙张钧衡(字石铭)的私家宅院,名“懿德堂”。宅院坐西朝东,由中式传统建筑、洋式建筑和后花园组成。该建筑以典型的江南传统厅堂建筑风为主体,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形式,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典范。

张钧衡(1871-1927),字石铭,张颂贤的长孙,张宝庆的独生子。

张颂贤(1817-1892)字竹斋,从事丝业,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后南浔辑里湖丝畅销外洋。他在南浔丝行埭(读作dài)和上海增泰丝栈行分设张恒和丝行和丝号,全力经营辑里湖丝出口业务,遂成巨富。

南浔的富豪,大多以丝绸业起家,故清道光年间的诗人董蠡舟在《蚕桑乐府》中称赞道:“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张颂贤后来又经营盐业,在浙北、皖南、苏南设盐公堂,成为盐业界巨头。

后开办通运公司投资银行,经营房地产等。

至光绪中他资财已达银洋近千万元,达到了南浔富豪"四象"的标准。

张颂贤生有二子,长子张宝庆,字质甫;次子张宝善,字定甫,为张静江之父。

张宝善在南浔东吊桥外建有大宅,宅后建花园,名“东园”,"俗称"张家花园"。

二子分家后,张宝庆在南栅夏家弄口建宅,购进原顾丰(南浔"四象”之一)的大宅,并扩建装修,俗称为南恒和。

南恒和,就是我现在见到的这座老宅。

据缪荃孙《张封公家传》记:“张宝庆年未三十,因得怔忡之疾,逐至沉绵不能治,卒年四十三。”

此时,张石铭才十六岁。

幸亏张宝庆的妻子桂氏贤惠能干,南恒和事务均由她来操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石铭后将南恒和立堂名为“懿德堂”,以示对其母之尊敬。

张石铭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他思想开拓,在维新运动中为公车上书之一,与康有为、张骞等颇有交往。他除承袭家业外,还在上海开办慎大钱庄和东南信托公司,是浙江兴业银行的大股东。并经营房地产、标金、股票、公债等。他办事稳健,恪守信义,是一个殷实的儒商和实业家。其时,他的财产以外有洋行挂单数为准则,以道契立即押款兑现之值为四千万两银,不包括全国的地产及商业资本,位哈同,陈伯昭后列第三。

张石铭平生爱好金石、碑刻及藏书,与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吴昌硕,丁辅之,王福庵有文墨之交。他是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之一,现西泠印社还留有他书写的楹联石刻。

张颂贤的次子张定甫仍住在原先的旧宅,扩建新厦,称东恒和,立堂名尊德。

张定甫有个儿子众人皆知,他就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张静江早年参加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为革命捐款效劳,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自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文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但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张颂贤的这两个孙子——张静江和张石铭,后来被誉为四象中“张家的才子”。

张乃熊(181-1942)字芹伯,光绪二十一年(1905)秀才,是张石铭长子。

张乃熊是个藏书家。他承父聚书遗志,搜集善本。据《芹圃藏书志》记,所藏善本有宋本88种,元本74种,明本407种。尚有清乾嘉以来名藏书家黄尧圃校并题跋的101种。

他又是书画收藏家和鉴定家。张氏所有藏书在抗日战争南浔沦陷时全部运往上海。后经郑振铎和徐森玉介绍,卖给重庆国民党中央图书馆。南京解放前被运往台湾。

张乃熊于1942年在上海病逝,终年52岁。

张乃骙(读作kuí),字仲苹,是张石铭的次子,张珩的父亲。善书画鉴赏,爱好收藏,并精于版本目录之学。

张乃谡字叔驯,号齐斋(1900-1949),系张石铭的第三个儿子,著名钱币收藏家。幼承庭训,也善收藏与鉴赏,特别对钱币收藏为长。他收集钱币之广之多甲于东南,并藏有不少海内孤品。被钱币收藏界誉为"北方(方劬〔读作qú〕园南张(张乃骏)"1926年他在上海创办"古钱社",1936年创办"古钱学会",并任副社长。

张珩(1915-1963),字葱玉,系张石铭谪孙、为张乃骚之子。是我国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自幼受父、叔所好,常与庞元济刘承干等往来。故他精通版本目录和书画金石鉴赏。早在1934年至1946年之间曾两度受聘为北京故宫博物馆鉴定委员。

他在上海寓所辟室,取名"韫辉斋",民国三十六年(1947)郑振铎为其编印《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他收藏的名画有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轴图》周防的《戏婴图卷》,宋代易元吉的《獐猿图卷》,金代刘元的《司马犹梦苏小圈卷》,元代颜辉的《钟馗出猎图卷》等稀世名画。他收藏的古籍,有来自祖父张石铭和叔父张乃熊,及松江韓氏"读有用书斋"和南浔蒋汝藻《密韵楼》的藏书。以宋元古本和精抄名校居多,他还藏有明代景泰年间(1150)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约二百余册之多的时宪历书,至为可贵。

他对书画鉴定造诣很深,195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同年由郑振铎推荐,调北京文化部文物局工作,后任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局总编辑。1962年文化部组织以他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到全国各地鉴定书画,共鉴定书画十余万种,发现了许多被淹没已久的书画珍品。

他的著作有《怎样鉴定书画》,《两宋名画说明》系对宋代六十件名画精审的鉴定。

内厅,俗称"堂楼",是女眷接待客人之处,楼上为女眷居住之所。该内厅建筑精美,两边厢楼,中间天井,与大厅连接建有砖雕门楼。上刻有晚清书法家吴淦所书"竹苞松茂"。厅及厢楼门窗裙板上都刻有精致的"渔樵耕读"及文博木雕图案,厢楼石基上刻有意喻灵气的暗八仙石雕图案。楼上窗户都镶嵌着法国菱形蓝色银光手绘刻花玻璃,晶莹剔透,工艺精湛。据说此楼过去是张石铭母亲桂太夫人所居住。

芭蕉厅位于张石铭旧宅的四进,因廊庑和漏窗上都有木雕芭蕉图案,故得名。楼房外形为中式结构,但在装饰上采用了西式的一些材料和风格,如厅顶上天花棋盘格,走廊铺设法国地砖等等。

当初,该厅还存有琅琊王游所书《岳阳楼记》雕屏。

鹰石仅靠芭蕉厅。只见石盆中有一苍鹰欲凌空腾飞,此石造型生动,皱、透、漏、瘦兼具,与啸石和美女照镜石并称南浔三大名石。石头的材质是英德石,产于广东英德,是我国四大名石之一。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西洋楼和舞厅。

西洋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张石铭常常在这里宴请文人名流、举办舞会。

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折中主义”思潮的影响,楼的外形结构追求形式美而不拘一格,采用了多种风格式样:立面以巴洛克建筑形式为主;檐部和卷形门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门廊外两个八角形的多立克柱子的柱头部分是克林斯柱式的;外面的门楼是罗马卷柱式的;楼上阳台的铁花栏杆是法国路易时期的……

摄于21-10-2

大楼墙体和柱头上的浮雕图案也是中西合璧,既有欧式忍冬草业,又有中国葡萄叶和牡丹花等传统花卉图案。

舞厅的西欧色彩越发浓厚,石膏天花顶、欧式水晶吊灯、西式壁炉以及乡村风景油画地砖,无不体现出欧洲十八世纪的建筑装饰风格。

这座西洋楼和这个西洋舞厅,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我心里不禁赞叹道:“南浔人不单是有钱,他们的思维也是超前的,眼光也是独到的;看看眼前的这些洋楼,它们可真是南浔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见证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