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国出手相助?航发巨头在我国建厂,还承诺将生产线搬来中国

元剑锋之上 2024-12-04 12:31:26

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这一英国知名品牌,以制造豪华轿车与航空发动机著称,近些年来,它屡次深陷危机。

2023 年,鉴于全球航空市场渐趋复苏,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竟主动向中国谋求合作,且承诺于中国设立生产线。

这一切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曾经引领世界的罗罗公司,为何一再陷入财务困境?而这次合作,又将为中国航空工业带来怎样的机遇?

罗罗公司的百年起伏:从巅峰到困境

罗罗公司成立于1904年,由工程天才亨利·罗伊斯与汽车商人查尔斯·罗尔斯联手创办,初期,罗罗以豪华汽车闻名,尤其是在1907年推出的经典车型“银魂”轿车,不仅以其优雅的设计赢得了市场青睐,更以其可靠性成为当时汽车工业的巅峰之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罗公司敏锐地抓住了航空动力的市场需求,开始进军航空发动机领域,他们推出了“鹰式”发动机,这款水冷式直列12缸发动机为协约国的飞机提供了强劲动力。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罗罗公司更是凭借“默林”发动机为英国喷火战斗机和飓风战斗机提供核心动力,成为英国航空工业的中流砥柱。

1944年,罗罗公司推出了英国首个喷气式发动机“韦兰发动机”,标志着公司进入了喷气时代,到20世纪中期,罗罗已经成为全球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与美国的通用电气、普拉特·惠特尼并驾齐驱。

这家百年巨头并非一路顺风,20世纪70年代,罗罗因研发RB211涡扇发动机投入过高,陷入严重财务危机,最终不得不在1971年被英国政府收归国有。

尽管RB211发动机后来取得了商业成功,但这场危机导致罗罗被迫出售其豪华汽车业务,至此淡出高端汽车市场,只专注于航空动力领域。

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让罗罗公司再一次陷入困境,由于航空旅行需求骤减,民航订单大幅缩水,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亏损高达54亿英镑,为了应对危机,罗罗被迫裁员9000人,同时出售了部分资产。

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其困境,面对通用电气和普拉特·惠特尼等竞争对手的强势攻势,罗罗不仅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还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新型发动机,以维持竞争力。

从引进到对话

罗罗公司与我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我国首次派遣考察团前往英国,并参观了罗罗公司,这为双方的技术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60年代,罗罗向我国转让了达特涡桨发动机的技术,这款发动机以燃油效率高和性能可靠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支线飞机。

到了70年代,罗罗进一步将斯贝MK202发动机的生产专利权转让给我国,这一转让既是罗罗技术实力的体现,也反映了其当时的无奈处境——由于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公司急需通过技术转让换取资金。

2020年,我国向罗罗公司伸出橄榄枝,提出了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并转让核心技术的合作建议,起初,罗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一度同意了部分条件。

随着谈判的深入,罗罗出于对核心技术外泄的担忧,最终改变主意,终止了合作谈判,这一事件不仅让双方的合作陷入停滞,也暴露了罗罗在技术保密方面的高压态度。

不过,随着疫情逐渐缓和,航空市场复苏迹象显现,罗罗公司的态度在2023年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持续的财务压力和市场竞争,该公司主动寻求与我国重新合作,并提出了更加灵活的合作条件。

从停滞到突破

2023年8月,罗罗公司与我国国航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这一合作项目的初期目标是每年维修250台发动机,尽管看似规模有限,但其背后的意义却不容小觑:

对罗罗而言,这不仅是进入我国市场的重要一步,更是缓解财务压力的关键举措,通过与我国合资设立维修基地,罗罗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同时拓展收入来源。

对我国而言,此次合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的维护能力提升提供了宝贵经验,并为国产大飞机(如C919)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更值得关注的是,罗罗公司在合作协议中承诺,将部分生产线搬迁至我国,这一举动既是罗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调整,也反映出其在资金和市场压力下的现实考量。

对于罗罗公司而言,与我国合作无疑是艰难时期的一次“自救”,通过在我国设立维修基地和生产线,罗罗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借助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加速自身复苏。

此外,与我国的合作也为罗罗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学习我国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帮助其在全球竞争中重新找到定位。

对我国来说,这次合作是一次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的绝佳机会,尽管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维修领域,但罗罗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将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特别是在国产大飞机项目推进的关键时期,罗罗公司的技术支持或许将成为我国突破国际适航认证壁垒的重要一环。

此次合作,无疑是一场复杂的博弈,表面上看,双方各取所需,合作可谓“双赢”,但在核心技术的转让问题上,罗罗公司依然十分谨慎,而中国则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掌握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未来,合作能否深入,关键取决于双方的信任和利益平衡,如果罗罗能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中国合作,并借助我国市场的资源与需求,或许能够实现“二次腾飞”。

而对于我国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更是打破西方技术封锁、跻身全球航空工业强国的重要一步。

罗罗公司与我国的这次联手,是一次历史性尝试,也是一场技术与市场的双向赋能,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航空工业的格局。

信息来源:罗罗全球第四家合资发动机维修公司落户北京

新华社新媒体2023-08-31 17:27

2 阅读:1822
评论列表
  • 2024-12-09 14:40

    别在相信欧美,高新科技要自己努力,有技术封锁条约在,注定不会生产先进型号。就像大众,在中国生产的欧洲淘汰型号,那时是没办法,现在有起步,引进会打压本国发展

  • 2024-12-12 22:35

    资本+技术=强强联合,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