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动辄倾家荡产的民生行业里
贝壳面临的挑战同时来自庙堂和民间
文章【1668】字 | 3分钟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检索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刚刚官宣要去香港上市的贝壳(US BEKE),正在开启一场大裁员。
“很多条线裁员比例达到了50%左右。”熟悉贝壳的朋友说。5月6日晚间,关于裁员、降薪的诸多讨论,已经蔓延在贝壳员工之间。按照计划,贝壳将于5月11日挂牌交易,股票代码“2423”, 根据媒体报道,223是链家内部确定的“大反思日”,而423是贝壳的生日。这些正在离别或者即将告别贝壳的员工,已不再有机会参与“双重主要上市”的盛举了。
(图片来源:网络)
贝壳裁员并不突然,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城市公司,春节前都已有裁员动作。而春节之后,贝壳总部很多条线接到要求,开始盘点岗位职责及个人产出。直到5.1假期过后,又一轮大裁员靴子开始落下。一个做贝壳之前就入职链家的老员工感慨:
“规模这么大的裁员,完全没有逻辑。”
-1-
2021年底,贝壳发布“一体两翼”战略,“一体”为房地产交易事业群、“两翼”为整装大家居事业群和惠居事业群。这三条赛道几乎完成了贝壳在整个产业链的商业闭环。贝壳CEO彭永东说,“一体两翼”将是贝壳未来发展的战略框架。但裁员大手术恰恰从“一体”开始:
“每个条线都砍人,很多职能线都奔着50%裁,上午通知,下午走人。”
COO阿甘领衔的门店线(新房+二手房)最先感受到切肤之痛,这是贝壳盈利最好的条线,在贝壳目前的商业版图中举足轻重。这波裁员潮中,11个中心合并缩减到5个,这意味着仅在COO条线,就至少有多个总经理将离开贝壳,其中不少人还是领导“自己人“。总部这些人是中枢和心脏,提供决策给全国门店,贝壳的朋友说,感觉这波就是”自杀式裁员”。
除去拿高薪的总经理们,ADC也在狙击视野之内。这是贝壳找房面向全球优秀毕业生,旨在吸引并培养各领域专家,以及中高层管理者的校园人才项目。一个加盟贝壳4年的ADC员工在5月6日晚间发出朋友圈:
“N+1已签。”
在2022年3月的贝壳业绩说明会上,彭永东说:2021年是贝壳空前艰难的一年。贝壳的毛利同比下降6.2%至158亿元,毛利率从上年的23.9%下降至19.6%。在规模上,贝壳门店数量、活跃门店数量、联网经纪人人数、活跃经纪人人数都在下降。
-2-
更大的不确定性并非业务层面。今年4月,贝壳与多家中概股公司一起,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基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的认定名单。
这意味着,贝壳有可能在3年后退市。
贝壳赴美上市(图片来源:网络)
贝壳在2020年8月赴美上市后,股价一度高达79.4美元,900多亿美元市值超过万科、保利和绿地等老牌房企之和。科技股+平台股概念,在美国有着广阔前景。此番转道香港非为融资,也是贝壳为应对美股退市的后手。“本质上是找后路。”
政府对平台企业监管趋严,驱使贝壳和彭永东在赛道上做出更多思考。
熟悉贝壳的朋友说,在业务端,贝壳“两翼”中的家装和惠居业务,本质上都是在粘客户,尤其是普惠业务,更是为了抓住更多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从安全性上考虑,做普惠租房也是贝壳对地方政府释放善意,响应政策。“平台企业,过去这一年太难了,必须做一些企业家精神下的事。”
2021年5月20日,50岁的贝壳创始人左晖意外去世,行业一片叹惋,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守灵直到第二天清晨,多数行业媒体都在缅怀老左,认为他是个改变了行业、让中介更透明的行业先行者。很多文章的评论区则骂声一片,认为贝壳高达2.7%的中介费是对高房价的推波助澜。
在一个动辄倾家荡产的民生行业里,贝壳面临的挑战同时来自庙堂和民间。
-3-
对老左的继任者彭永东来说,挑战同样来自多个维度。
其一,最急迫的挑战依然是业务增长。熟悉贝壳的朋友说,从二手房到新房,贝壳依靠强大的获客能力,“赚了很容易的钱”。但短期业绩快,就很难看向更远。直到市场下行,开始新动作。“必须转型,不成功便成仁。”
其二,老左的光环。对很多老贝壳人而言,老左等于贝壳,这一点无法复制。一个老贝壳人说:“老左在,感觉什么事都能解决。”不管是内部人心还是外部资本,老左做了决定,不管对错大家都愿意跟着走。从思考深度、战略眼光、为人处事到聚集兄弟、感化对手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三,彭永东接班不易。平台政策的紧缩、业务合理性的质疑、公众赞弹之声,贝壳要在收缩蓄力的同时,找到新的着力点。曾经的链家伴随房地产市场的涨跌载浮载沉,那么贝壳呢,它会如何对抗竞争对手,又如何超越自己?
很多人都想知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