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揭示:少了这个特质,婚姻常常出现危机!

陈曼心理 2024-02-12 09:51:24

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双方签订婚前协议的行为变得愈发普遍。

根据齐鲁晚报导的一则关于中国人婚前协议意愿的调查,其中96.6%的受访者都听说过婚前协议,而完全没接触过的只占3.4%。并且此调查筛选出 2396 名暂未处于婚姻状态的受访者,50.1%的人表示“一定会签“很可能会签”和“打算签”。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这怎么行啊?或者觉得,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属实不吉利,甚至有些算计的感觉。但是作为处理过多个个案的咨询师,我不这么想。

相反,我认为签订婚前协议是有助于增加婚姻安全。

并且,婚姻安全不等于是算计,说到底,大多数人签订婚前协议的初衷只是希望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人,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房产和存款。如果没有婚前协议的保障,一旦婚姻出现问题,双方都可能面临财产分割的问题,这无疑会增加双方的矛盾和冲突。而有了婚前协议,双方可以明确各自财产的范围和归属,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只不过,尽管我认同婚前协议对婚姻稳定性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一定能保证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或许你会觉得,金钱、房产、健康和稳定的感情是构成安全感的基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所谓的“安全条件”其实并不稳定。

财富可能会瞬间缩水,房产的价值会受到市场和天灾的影响,健康可能会面临意外。

这些身外的“安全条件”似乎也不那么安全。即使拥有了,也好像随时会失去。

发现了吗?

你所视为可以让婚姻多一重保障的物质并没有想象中的牢靠,换句话说,签署婚前协议也不一定能让你婚姻幸福。

婚前协议,说到底保护的只是经济利益方面,并不能保护感情。

而婚姻的幸福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婚前协议充其量只是个帮助双方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具。或许它的存在确实可以给签署双方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但是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终还是取决于使用者自己本身的安全感是否足够。

毕竟,自身缺乏安全感的人,就像是行走在薄冰之上,时刻担心着冰面破裂,他们难以建立起稳定和幸福的婚姻关系。

而对于这些人来说,即使有婚前协议的保护,也难以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份不安和惶恐。

1

自身缺乏安全感的人,本身对

亲密关系的未来就没有信心

在我过往的咨询中,我发现很多来访者对于深入发展亲密关系都是存在不少顾虑,尤其是在安全感的问题上。

即使在两人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密时,他们仍可能犹豫不决,不敢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我在深入交流后发现:并非他们对对方缺乏信心,而是在关系这件事上,从底层逻辑上就缺乏了安全感。

那么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安全感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安全感与日常所说的“安全”并不完全相同,它更多地是指个体的主观感受。

以婴儿为例,刚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任何独自生存的能力,这个时候他就面临着一个处境:

婴儿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依靠着养育者。

如果养育者因为某些事情需要离开婴儿的身边,婴儿需要相信他们很快会回来才能获取到安全感。

也就是说,婴儿是否能够相信母亲离开的这段时间只是暂时的。在事情结束后,母亲将会重新回到他的身边,这个就是他们形成安全感的底层逻辑。

同样的,这个逻辑也适用于亲密关系中。

当你在处理亲密关系中的一些无法掌控的事情时,在你的主观世界中,你是否相信你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是否相信伴侣在一个可预期的将来还会重新“回来”陪伴在你的身边?将是你对你们这段关系安全感的来源。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是能够真心相信母亲离开一个孩子是暂时的,事情结束后会重新回到孩子的身边。

但对于亲密关系中的男女朋友或者夫妻来说,少了血缘的羁绊,这种信任感自然会打了折扣。

当你们之间的关系需要迈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时,自然就需要更多地安全感帮助双方去相信对方会长期、忠诚、且稳定地留在这段关系中。

换句话说,安全感不是安全本身,而是一种对双方的未来的信心。

如果你自身缺乏安全感,自然就会对未来、对双方的关系没有足够的信心,对亲密关系的更进一步感到不安和局促。

这种时候,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暂时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和评估关系;

然而,大多数人可能在没有完全想清楚的情况下就已经匆忙地步入婚姻。

为了填补内心的不安感,自然而然就需要从伴侣那里寻求某种形式的保证,或者试图通过获取物质上的满足来汲取能量。

2

自身缺乏安全感的人,外界

给予再多的安全感也填不满

除此之外,身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我深知在众多情感关系中,“安全感”这一要素的重要性。

我也不止一次告诫过大家:即便能从爱人身上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也不要过度依赖他人来获取安全感。

你内心最深处的焦虑和心结,只能由你自己来抚平。在这个基础上,别人给你的安全感才能实实在在转化为让你踏实的底气。

否则,即使恋人愿意付出,但对于那些自身无法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人来说,这种付出就像是用破了洞的气球,再多的爱也无法填充满。

尤其当一个人无法从自己内心找到安定感时,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增强对亲密关系的控制欲来寻求确定感,期望他们能给予自己所需的情感慰藉。

然而,这种依赖往往会引发两个问题:

1.你索取得太多,长期高压的相处模式破坏原本健康的亲密关系;

2.就算伴侣给够了,你也未必能真正感受到。

就拿我过去处理过的咨询案例来说,我发现许多来访者常常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度来描述与伴侣的关系。

例如,有些来访者会抱怨他们的伴侣对他们漠不关心、经常忽视他们的需求,害怕对方有天会受不了自己、害怕有天不被爱了被抛弃、害怕自己婚姻不长久......

如果只是听取来访者的一面之词,或者没有心理学背景知识的话,人们很容易会认为问题出在伴侣身上,是伴侣想要结束这段关系。

然而,当我深入了解这些情况时会发现,这种恐惧和不安实际上源自他们自身安全感的缺失。他们将自己的恐惧投射到了关系中,预设了关系的结束。

直白点说就是,他们在潜意识中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而这可能是关系破裂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从投射理论的角度来看:

你不相信他不会离开你,是因为你不相信自己不会离开他;

你害怕你们的婚姻难以维持,是因为你先预设了结束这段婚姻。

按道理来说反而应该是对方没安全感才对,因为你随时可能因为一次猜忌、摩擦选择结束掉你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不认同,先不用着急,仔细品一品我下面这段话感受下。

当你开始担心你们的婚姻关系会走向破裂时,除了爱,是否是因为你从伴侣那里获得了很多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可能是情感上的、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社交上的,它们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因此,失去这种满足感会让你感到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你可能需要重新调整生活的重心和秩序。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想失去这段感情,但你的内心实在没有稳定的内核来支撑让你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你就会开始加强对亲密关系的控制和寻求更多的确定感。

你会对他产生很多超出正常范围的期待,期望他的行为、性格和职业能够完全符合你的期望。

你希望他能按照你的需求为你做各种事情,例如节日小惊喜、日常主动承担家务和亲昵的向你表达爱意。

期待他像蛔虫一样能以你喜欢的方式满足你的情绪。

然而,一旦他的行为与你的期望有所出入,你就会感到极度不安,好像失去了对整个关系的控制。

尽管你的本意是希望他能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来让你更踏实,期望你们关系更亲密。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这也是我上文提到的为什么签署离婚协议,并不能帮助你的婚姻走向幸福美满。如果自身的安全感不足,你的焦虑不安总会以另一种不一样的形式出现在往后的婚姻生活中。

用回母婴关系来做例子。

当你看不到“母亲”是否爱你,没有安全感的你迫切的想要抓紧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反复使用“啼哭”的方式来确认母亲的回应,但此时你完全聚焦在自己的感受上。

这种情况下,你自然会提前预设好你们的婚姻存在破裂的风险。

因为在这段关系中,你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假如一段亲密关系中只能看到一个人,而看不到对方,又怎么能够长长久久的走下去?

只不过,你早就不是毫无生存能力的婴儿,而是一个具备自控能力的成年人。无论关系多么亲密,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

说到底,你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为自己负责。只有当你学会深入关注伴侣的需求和感受,真正理解对方,并建立起健康的沟通桥梁时,你们的婚姻关系才能更加稳定、长久。

3

停止指责,看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恐惧

就像前面说的,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容易对感情的稳定性产生怀疑,担心伴侣会离开自己。转而开始增加对亲密关系中的掌控感,以此来达到满足安全感的需求。

然而,这种行为有时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恐惧而不自觉地对伴侣产生抱怨。

在亲密关系中,我发现女性其实是很喜欢沟通的。

只不过,大部分时候,女性的沟通方式会更侧重于说教和讲道理。当女性想沟通时往往是出于觉得伴侣哪里做错了、哪里让她不高兴了,并且带着「说服他」、「让他认错」的目的去沟通。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女性来说,这种沟通方式可能更加明显。

由于缺乏安全感,她们会更容易关注伴侣的行为,很可能放大或产生误解,并对伴侣的行为进行挑剔。

下面会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这是否是你们日常的沟通方式:

我有这样的感觉还不都是因为你没把这件事做好。

我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不告诉我实情。

为什么你就不能做家务?这个家是只有我一个人的吗?

你一点都不重视我们的纪念日,我也没期望你送多贵重东西啊,我只是希望你花点心思。

我不信任你,我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觉得你有其他的女人?

你可能觉得这样说没错,确实是他的行为让你有了不好的感受你才会这么说的,但有没有发现其实上述的语气都带着指责的味道?

这种带着「让伴侣认错」的沟通目的是无法做到有效沟通的。

搞不明白这一点,你跟伴侣的相处模式就很容易陷入“你反复唠叨-他左耳进右耳出-你再反复说教-他沉默应对”的死循环里。

到最后不仅让你不高兴的事一点都没改,甚至两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想要创造出更好的亲密关系,在沟通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指责,表露出自己真正的感受。

例如可以尝试换成下面的表达方式:

今天的家务能不能帮我分担掉一些,我感觉自己很累,很需要你的帮助。

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你忘记了,我感觉自己有点难过。

当我觉得我可能失去你的时候,我感到恐惧。

当我感觉你可能对别的女人更感兴趣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害怕你会离开我。

当我们停止责备他人时,表达出自己内在的感受时,我们才能真正触及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伤痛。

我明白这并不容易,但我希望你能明白,若想打开亲密关系的大门,这种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指责他人的阶段,而不去尝试改变自己,你的内在感受只会日趋恶化。

因为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伴侣只是你们之间问题的触发者,但并不是成因。

当然,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都不可能是一个有100%的安全感的状态。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我们的理性会告诉我们:

自己的未来、与伴侣的关系,乃至朝夕相处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跟另一个人建立的关系,去找到一个完整的、自由的、独立的、同时可以充分依赖的自己。

当我们能在自己身上、和自己在别人的关系里都能找到安全感时,你自然就能真正享受到美满的婚姻生活。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