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因为其故事情节丰富,和西游记,水浒传等并列为四大名著之一,从源流来看,三国演义的创作可以追溯到两晋时期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罗贯中以史实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才有了如今脍炙人口的小说。
从整体情节来看,作者罗贯中的主流思想为拥刘反曹,在东汉末年的混乱背景之下,这也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最为引人入胜的情节莫过于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的角逐,相比于曹操和刘备,孙权所领导的东吴政权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早年为了应对盘踞在北方的曹操势力,孙刘两家走向了联盟,孙刘一方在赤壁之战大获全胜,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但在那个利益至上的混乱时代,东吴对自己的盟友也提防有加。
大都督周瑜在临终之前告诫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后来酿成大祸。
周瑜的形象与蜀汉的算计得益于小说《三国演义》的传播,周瑜这一角色在民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东吴智勇兼备的一代儒将,他为东吴基业的建立和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后来在两家合作之时,周瑜和蜀汉诸葛亮针锋相对并且自己常落于下风,甚至还因此丧命。
从小说中对周瑜形象的表述来看,帅气是他最显著的特征,其次就是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与江东小霸王孙策同年出生,并辅佐他立业,当年他从袁术处借兵时和周瑜相遇,后者誓死追随并一同为江东效力,在后续平定六郡八十州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东吴的强大和周瑜密不可分,孙策死后孙权成为江东之主,周瑜依然用心辅佐,偌大的基业也是他自己的心血。
随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挥师南进,荆州之主刘琮开城投降,蔡瑁,张允二将受曹操之命训练水兵,大有南侵之意,此时屯兵江夏的刘备有意与东吴合作,一同对抗曹操,遂派遣诸葛亮一帆风直至江南说服孙权一同抗曹。
当时的具体情况为曹操强而孙刘皆弱,唇亡则齿寒,合作乃是必然趋势,但周瑜却处处算计诸葛亮和刘备,把他视作江东潜在的威胁,二人初次相见之时,诸葛亮巧妙改动曹操诗句,智激周瑜促成合作,直到赤壁之战前,周瑜曾数次加害诸葛亮和刘备。
首先是合作达成之初,刘备以劳军的名义过江,周瑜便想趁机杀死刘备,宴席招待期间,周瑜从派遣刀斧手埋伏于帐外,并约定摔杯为号将刘备杀死,期间鲁肃从多次劝导,称大战在即,杀死盟友乃是大忌,终于执意不从。
只可惜当时关羽随刘备一同前来,席间已经察觉危险氛围,手握剑柄蓄势待发,最终刘备安然无恙,无法杀死刘备,后来周瑜又认为诸葛亮之才能不能为江东所用,决定再对诸葛亮出手。
他先让诸葛亮去截曹操粮草,被其用激将法化解后,又令诸葛亮监造弓箭十万支,并立下军令状,不曾想这样死局也难困住诸葛亮,也被诸葛亮找到出路,后者巧用自然之力草船借箭,让周瑜借军令处死诸葛亮的计划再次落空。
后者却依然不甘心,在诸葛亮借得东风之后,快速领大将赶赴七星坛,不问原因当即处死,可惜诸葛亮仍然技高一筹,明知周瑜对自己有杀心,故而提前派赵云来此接应,最终用金蝉脱壳计策让周瑜的计划再次落空,他自然十分懊恼,但并未放弃对刘备的算计与谋害。
赤壁之战乃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典范,为孙刘两家带来了莫大的利益,周瑜得知刘备夫人去世后,又借巩固联盟的名义顺便向刘备提亲,名为联姻,实则借此机会软禁刘备,目的在于夺取荆州。
这个计谋又被诸葛亮识破,略施小计便弄假成真,真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周瑜十分懊恼,在荆州问题方面,刘备虽称借,但注定是有借无还的。
周瑜为讨还荆州,又用假途灭虢之计想要赚刘备出城,再度被诸葛亮识破,不仅没能夺取荆州,还损兵折将,周瑜自己也箭疮迸发,当场晕厥不省人事。
周瑜的忠告多番斗智的失败,让周瑜气急攻心,诸葛亮虽下令放开一条生路让周瑜得以返回江东,但已经是病体沉重无力回天,周瑜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
从三国志中的记载来看,周瑜大约是在公元207到210年受箭伤,受伤部位在右肋,并且伤势严重,当时为了鼓舞士气,周瑜曾强撑病体外出练兵,进而导致了病情加重,如果有现在的医疗条件,周瑜的箭伤只需要一支破伤风就可痊愈。
这可惜在当时的环境下,受伤严重的周瑜又激烈运动,加之以情绪上的不稳,最终病入膏肓,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根据事实的描述,周瑜之死主要是身体原因,和诸葛亮的关联较小,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瑜在临死之前,却告诉主公孙权,刘备不除,东吴必危。
这是周瑜在孙联盟时得到的深刻认识,诸葛亮神鬼莫测的能力,连自然现象都为他所用,并且料事如神,自己曾多次吃亏于他,现在虽然是合作关系,但将来难免会走向对立,一旦由盟友转变为敌人,对东吴来说就是巨大威胁。
再者,刘备作为一代枭雄,更有雄视天下之心,目前能占据荆州之地,日后定觊觎江东其他区域,有诸葛亮辅佐,关张赵云等为大将,如果不加以限制,不久后刘备就会成长为一个很恐怖的大势力,若趁机对东吴出手,则江东在顷刻间陷入危机之中。
而孙权在合作之中扮演的角色乃是甩手掌柜,水陆三军的领导权,排兵布阵等都交给了周瑜,他只知道双方处于合作状态,并未意识到其中潜藏的危机,所以周瑜才在咽气之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孙权认为当时双方尚且在合作之中,并且北方的曹操有复仇的可能,并不适合于当下撕破脸,所以并未听从周瑜的忠告杀死刘备,结果在不久的将来酿成了大患。
吴蜀之间的战争赤壁一战稳固了东吴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蜀汉则趁机占领了南方的一些城池,随后便遵循诸葛亮隆中制定的计策,以荆州为家,开始向益州进军,意在夺取西川,这是蜀国走向强大的重要过程,然而在此期间,孙权却忙于合肥之战,无暇顾及刘备。
虽多次催讨交还荆州,但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加上国内主和之臣的劝谏,孙权错过了通过战争夺取荆州消灭刘备的最佳机会,等到后来吕蒙白衣渡江之时,刘备大军几乎已经完全占领西川,属于东吴的灾难也即将到来。
东吴虽然兵不血刃夺得了荆州,但此期间杀死了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刘备得知消息后十分愤怒,决定兴倾国之兵讨伐东吴,部署完成之后,刘备不顾群臣劝阻,带领大军八十余万,分水旱两路向东吴进发,孙权瞬间陷入慌乱。
此时的江东已经无人可用,周瑜、鲁肃、吕蒙等前后去世,孙权在无奈之下进行了一场豪赌,任命陆逊为三军大都督,前往破蜀,虽然这场战争最终是东吴获得胜利,但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
战争前期刘备大军来势汹汹,并且准备充分,从士兵到将领情绪高涨,吴国的防御全线溃败,甚至连最擅长的水路也被蜀军完全占领,军队遭受重创,最危急的时刻,孙权已经修书投降,承诺刘备只要退兵,就将荆州送给蜀国。
而现在的刘备已经被仇恨蒙蔽双眼,当场拒绝求和,并下令大军极速推进,面对刘备的油盐不进,孙权陷入绝望状态,同时向魏国称臣,企图通过示弱来获得魏国的援兵,但魏主曹丕却决定坐山观虎斗,等待坐收渔翁之利。
或许这个消息的孙权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绝望之际也想起了周公瑾临终前的嘱托,他早就说过,如果没有除掉刘备,势必会给江东带来一场巨大的灾祸,如今果然实现,孙权也不得不佩服周瑜的高瞻远瞩。
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东吴将领陆逊不负众望,于对峙之中找到蜀军的弱点,巧用拖延战术诱刘备依山傍水屯兵扎营,后实施火攻战术,刘备所带领的八十余万军队顷刻间灰飞烟灭。
刘备也因此一病不起,后来在白帝城中病逝,孙权也算是在有惊无险之中渡过了这次危机。
东吴能在此次战争之中存活,有一定的侥幸成分,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周瑜的强大预见性,这种对将来敌人的感知是三国时期诸多将领所不具备的,他对于诸葛亮,刘备等人也并不都是嫉妒,而是带有浓浓的危机感,作为一代将领,周瑜需要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肖凌枫,.《三国演义》中东吴人物塑造异化研究——以周瑜、鲁肃为例[J].长江小说鉴赏,2024,(11):6.
[2]徐慕远,.周瑜的性格[J].新作文,2024,(10):1.
[3]杜馨雨,.元明清文学作品中周瑜的形象变化[J].青年文学家,202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