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福泽之人,寡中藏福

第一的人文 2024-12-15 10:04:38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多多益善”是生命的真谛,渴望用无尽的拥有来填充心灵的空缺。

然而,岁月如梭,当我们步入中年,方才渐渐领悟:生命之舟,承载力有限,精力亦如烛光,摇曳中易灭。

多,有时成了负累;寡,却藏着生活的精髓,如同精炼的金子,熠熠生辉。

01

寡事以养神:简约生活,心归宁静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像陀螺一般旋转不停,被各种事务缠身,精神在无尽的忙碌中逐渐消磨。

《道德经》轻叹:“少则得,多则惑。”是啊,过多的琐事,只会让我们的心灵蒙尘,失去那份应有的清澈与灵动。

画师李墨的故事,便是对这一哲理的最好诠释。他曾是画坛的一颗璀璨明星,求画者如过江之鲫,名利双收。

然而,过度的应酬与名利场的纠葛,让他的画作渐渐失去了灵魂,变得空洞无物。一场大病,成了他生命的转折点。

在病榻之上,他开始反思,决定远离尘嚣,闭门谢客。起初,他的心绪如波涛汹涌,难以平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份难得的清闲如同甘露,滋润了他的心田。他学会了在日出日落中寻觅自然的韵律,在花开花落间感受生命的更迭。

再次提笔,他的画中竟流淌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神韵,那是心灵净化后的产物,是艺术升华的见证。

正如郑板桥所言:“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那些隐居于深山古寺的高僧,他们的生活简单至极,却精神矍铄,智慧超群。

他们远离尘世的纷扰,不为琐事所累,让心灵在宁静中得以滋养,智慧在静默中悄然绽放。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亦应学会精简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与琐事,让心灵得以喘息,享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自在。

02

寡言以养气:沉默是金,言而有度

《道德经》又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言语,是沟通的桥梁,也是祸患的根源。隋朝名将贺若敦,一生英勇善战,却因一时口快,招致了灭顶之灾。

他因不满朝廷的赏罚不公,而口出怨言,最终惹怒了权贵,落得个自尽的下场。临终前,他用锥子刺伤儿子的舌头,以血的教训告诫后人要谨言慎行。

《易经》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智者,懂得在何时开口,何时沉默。他们的话语,如同珍珠般珍贵,字字珠玑,句句含金。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那些夸夸其谈之人,却不知多言易伤元气,也易得罪他人。家中少言,可减少争执;职场慎语,可避免是非。

寡言,并非闭口不言,而是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沉默,学会倾听与思考,让言语成为智慧的载体,而非祸患的源头。

03

寡欲以养性:淡泊名利,心自宁静

孟子曾言:“养心莫善于寡欲。”修身养性之道,在于淡泊名利,减少欲望的束缚。当所求渐少,人便能从欲望的泥潭中挣脱出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曾国藩,这位被誉为“一品宰相”的晚清重臣,其一生便是简欲主义的典范。在饮食上,他追求极致的简约,每餐仅以一菜一饭自足。

对于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而言,这份淡泊实属难能可贵。在着装上,他同样践行着极简理念。有次外出赴宴,众人惊讶地发现,他所穿竟是三十年前的旧衣,还打着补丁。

面对调侃,他淡然一笑,道出了生活的真谛:珍视食物,珍视衣物,不仅是珍惜时光,更是珍惜所享之福;追求名声,追求利益,应知唯有依靠自己,而非仰赖他人。

他的居住之处,更是简单至极。据史料记载,他去世后留下的卧室布置极为简陋,仅有一张床、一张桌、几把椅子,均为普通材质且已磨损不堪。

装衣物和书籍的,还是早年从家乡带来的竹篾箱。这份清贫,让许多人感慨万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高贵灵魂。

杨绛先生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人之所以疲惫不堪,往往不是因为所得甚少,而是因为所求过多。

一日三餐,足以温饱;卧榻三尺,足以安身。万般皆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唯有知足常乐,释怀执念,方能拥抱真正的幸福与喜悦。

不为物质所役,不为欲望所挟,方能保持心灵的纯净,悠然自得地生活。

04

三寡之道,福泽深厚

《了凡四训》有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福泽深厚之人,往往懂得坚守这“三寡”。

寡事如修枝剪叶,删繁就简,让心灵得以舒展,精神得以朗照;

寡言似深水静流,沉默中蕴藏着智慧,言语间透露出清雅;

寡欲若清莲出泥,不染尘埃,守护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三者既具,心宁福至,人生自当大自在。

学会这“三寡”,以简约为伴,以淡泊为友,以节制为师,我们方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幸福。

余生之路,道阻且长,愿你我都能在这“寡”中寻找到生命的真谛,成为那个有福之人。

2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