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风建筑与舞美中,开启重大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似乎还是第一次。厚重文化底蕴的场景、元素、环节设计,引发大量海内外人士惊叹,评价称颇有大唐盛世再现之感。
不得不说,放眼全国,如此气象,也的确适合西安来呈现。
作为欢迎仪式中的背景建筑,直播镜头长时间定格的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过去多年,其唐风唐韵、雄浑壮观之观感,更多是从旅游维度来审视,如今一朝成为中国重大对外交往新地标,内涵升华。
事实上,本届中国-中亚峰会主要涉及西安三个区域,高新区的陕西宾馆是各国元首居住的地方,浐灞生态区的国际会议中心是峰会主会场,曲江新区则是接待各国元首的核心区域,展示西安形象的主窗口。
包括国宴、迎宾仪式,以及元首夫人们参观的易俗社等,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西安,基于其历史、文化、建筑、产业之特点,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重大外交活动,提供了耳目一新的风格与方案,惊叹也在情理之中。
对外交往新地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月18日晚,夜幕降临,伴随礼乐和鸣,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各国元首陆续抵达,西安以文化盛宴迎接丝路贵宾。
全球目光聚焦,本届中国-中亚峰会,让外界看到一场别样的外交场景。
首先是迎宾礼,在大唐芙蓉园紫云阁,一场主题为“大唐盛礼”的迎宾仪式上,500多名演职人员配合灯光、舞蹈、音乐、诗歌等元素,以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向中亚宾朋致以深切敬意。
仅仅3分钟,盛唐富丽雍容之美,凝聚在大唐芙蓉园与舞者们的服饰、仪容、队列、肢体语言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张无与伦比的西安名片。
再看半开放式集体国宴的摆台,不仅有中亚国家建筑的3D打印模型,更有面塑做的“秦岭四宝”——羚牛、大熊猫、朱鹮、金丝猴,以及大雁塔、鼓楼等古都西安文化地标摆件。
国宴菜单则由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织物唐锦做成。
陕西人熟悉的紫云横山羊、被誉为“长安第一味”的葫芦鸡,以及同盛泡馍、唐宫七宝羹、西安饭庄稠酒、果香浓郁的富平柿子酒等,均出现在菜单之上,陕西“本地菜”和“家乡酒”成为欢迎宴会的主角。
“好戏不断”的易俗社,在本届峰会中,也成为接待的焦点。
央视新闻报道,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夫人扎帕罗娃、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夫人米尔济约耶娃共同参观西安易俗社。她们来到易俗社百年剧场,欣赏秦腔经典折子戏选段,并致以阵阵掌声。
在网络上,中国-中亚峰会的会标也引起热烈讨论。
该会标由六片石榴花花瓣呈螺旋上升式排列,西安地标钟楼置于中心,石榴花,正是峰会举办地西安的市花。峰会结束后,六国元首一起挥锹培土,种下六棵石榴树。原产自中亚的石榴,连接起中国与中亚国家交往的历史与未来。
而且,众所周知,石榴籽在坊间素有“团结”之美誉。
西安能级与渊源
作为2023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多边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选择在西安举行,自然有着充分的考量。
对此,全球媒体多有关注和讨论。
城市管理与接待能级被视为前提,譬如陕西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大唐芙蓉园等设施,能够提供符合重大外交活动标准的一应服务,包括居住、会务、迎宾等。近年来,除北京、上海之外,也只有杭州、青岛等城市有此能级与经验。
而就中国-中亚峰会而言,基于主题特点,在接待等方面又有着格外出彩的诉求。
也是因此,曲江新区承担重任,成为中国重大外交活动新地标——大唐芙蓉园,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建造,被视为能够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接待贵宾的绝佳选择;同时,曲江在大型文化演出策划等方面经验丰富。
据悉,峰会迎宾仪式的表演团队,来自西安演艺集团、大唐不夜城艺术团、西安大唐芙蓉园艺术团等,幕后编导团队隶属曲江文旅股份,近年来爆火的“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唐文化IP,均出自其手。
“渊源”,则是选择在西安举办的基础。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自古就是中国与中亚乃至东西方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节点;而十年前,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亚正是首倡之地。
如此背景下,在西安举办中国-中亚峰会,借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无疑能够充分彰显彼此的关联。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文化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
以陕西为例,据海关统计,2023年1-4月,陕西与中亚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值达到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8.4%。其中对中亚出口9.4亿元,增长140.2%,自中亚进口1.1亿元。
互联互通方面,截至2023年4月底,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累计开行17643列,其中,中亚国家开行量达4294列,占比达到24.33%;航空货运上,西安是全国唯一一座率先通航全部中亚五国的城市。
并且,中亚五国“领头羊”哈萨克斯坦增设的西安总领事馆,是该国继上海、香港之后,首次在中国内陆城市设立总领事馆,峰会期间同步举行了开馆仪式。
预示着更多机会
作为2023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不仅达成6份双边文件,签署100余份各领域合作协议,还签署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成果前所未有之丰富,对中国向西开放影响深远。
另据媒体报道,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在本届峰会期间成立,决定峰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举办,下届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有观点指出,首届峰会如此成功,也预示着作为承办城市的西安,还有更多机会。毕竟,高规格的国际性活动,不仅能够充分展示城市形象,在后续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产投资等方面,也将受益匪浅。
譬如,社交媒体上不断刷屏的“大唐盛礼”,让曲江新区的文旅特色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借助“对外交往新地标”影响力,承接更多外交商务活动,反哺旅游,即思路之一,这在此前已有先例。
上海每年召开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数不胜数,早在2006年,上海旅游部门首次实施“上海会议大使”聘任工作,这些“大使”来自多个领域,通过自身在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将其领域的高端国际会议吸引到上海。
再者,伴随着影响力扩大,也为曲江“走出去”提供了更多可能,包括面向中亚地区。
近年来,曲江新区在文旅融合领域的探索有目共睹,新思路、新路径不断涌现。
大唐芙蓉园之外,再如“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项目,创新推出多种行为艺术表演及唐风演艺,极具观赏性和沉浸感,该项目还入选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
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为旅游供给丰富文化内涵,作为中国对外交往新地标,曲江新区这一优势,在本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便多有彰显——面向双循环时代,走出陕西,走出国门,想必海内外也期待着曲江成功经验的赋能。
(图片来源于曲江新区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