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莲曲》的开篇,“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诗人为我们勾勒出江南水乡和平岁月的美妙图景。看那清澈的绿水,采莲女的衣裳似芙蓉般艳丽,秋风轻起,浪儿微涌,凫雁欢快飞翔。
她们拿着桂木和兰木做的船桨,慢慢划入长长的水滨,罗裙随风而动,玉腕轻摇船橹,姿态轻盈优美。这画面既展现了劳动场景的和谐,又描绘出人与自然的融洽,是和平年代百姓富足、自在生活的写照。采莲女的歌声在江上回荡,“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生活平静而美好。
可是,“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这句诗,一下子打破了先前的宁静。古代战争频繁,众多男子被征往塞外战场。这让无数家庭陷入分离的痛苦。塞外的征夫,面临恶劣环境与残酷战斗,生死未卜;江南的妻子,在采莲劳作中日日思念远方的丈夫。“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夫妻相聚的期待被战争破坏。
采莲女看到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这原本美好的景象,却因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勾起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她们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借莲花共蒂、藕丝相连寄托团圆的渴望,然而现实是被迫分离。
从当时历史背景看,古代中国以农业为基础,和平稳定是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战争爆发,人员伤亡巨大,社会经济秩序也被严重破坏。
从采莲女的感慨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能推测出,战争可能使生产活动改变,百姓在劳作方式间艰难选择。“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体现采莲女对征夫的深深牵挂。
她们无奈地盼望战争结束,亲人平安归来,重归安宁生活。这深刻地表明中国古代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因为和平意味着家庭完整、生活有序和社会繁荣稳定,这些都是人们世代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