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不但已经成为最强工业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0%,远超美国等发达国家。
同时,中国也是最强贸易国,商品出口全球占比位居榜首、贸易顺差规模全球第一。贸易顺差规模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巅峰时期的日本和德国,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贸易顺差规模超万亿美元的国家。
中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强工业国和最强贸易国,与中国多个重大战略是分不开的。在20多年前,中国制造业还是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中国没有被美国的全球化理论忽悠,不甘心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制造业发展规划,一方面,通过推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国投资。同时,以庞大的中国市场为磁铁,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吸纳全球最新技术。
同时,中国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的研发支出从2006年的不到200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6000亿美元,增速远超其他国家。目前,中国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欧盟27国之和,排名全球第二。
从2010年开始,中国制造业产值和商品出口全球占比就已经名列全球榜首,成为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
2015 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该计划设定了多个关键领域的目标和指标,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据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3月份,中国已经实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超过86%的既定目标。这些目标覆盖了从基础制造到高端技术的广泛领域,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在新一代工业技术革命处于领先,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高于东南亚等国的背景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2019年以来,中国工业产出增长了超过30%,而中国以外的亚洲新兴国家和拉美分别仅增长了7%和3%。
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上升,这使得中国能够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全球占比下降的背景下,整体商品出口全球占比仍然继续增加。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占全球的比重达34.0%,排名第一,超过美国的20.4%。与2011年相比,这一比重增加了14.1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国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全球占比快速上升。中国中技能和高技能制造业产品出口全球占比分别由2001年的4%和4%上升至18%和20%。
在中美2018年脱钩前,中国2015年就开始前瞻性地布局“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中国进出口成功减少了对美国和欧盟等国的依赖,降低了欧美国家贸易保护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从2023年开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已经超过了对美国、日本和欧洲出口的总和。
近期,中国开始加大对非洲的经济布局,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宣布未来三年将对非洲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的支持,并对33个非洲国家实行零关税政策。
非洲等新兴国家未来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据投行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尼日利亚和埃及将跻身世界前15大经济体之列。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不断推出贸易保护措施的大背景下,加大对非洲的经济布局,将会为中国进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增长点。
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再度崛起,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当中,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将会持续上升,欧美国家的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