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让自律不再耗费意志力

白面书誏一 2023-03-24 14:07:20

自律是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除了自律,还是自律。——彼得·霍林斯。

自律是如此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经过刻意练习可以做到短暂的自律,却很少人能够做到持续的自律。因为自律意味着我们需要时刻对内心深处的真实欲望进行克制,克制欲望会严重消耗我们的意志力。

那如何才能减少意志力的消耗,同时又保持自律呢?

在《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中,作者彼得·霍林斯从生理学角度,谈到了自律失败的原因。

他说:自律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生理因素,无论是坚持自律还是放任自流,都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习惯力量。

当自律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起床就会去刷牙一样,被刻进你的潜意识里,我们再做这件事时,就进入了一种自动驾驶模式,极少甚至不需要消耗意志力。

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促使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一、找到适合自己的激励方式,激活自己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人类行为的激励因素进行阐释的先贤之一。亚里斯多地在《修辞学》书中阐述了人类行为的七大诱因:机遇,本能,冲动,习惯,理性,愤怒,激情,享乐。

第一个行为诱因叫做“机遇”。机遇是偶发的,随机出现的某些不可控事件。比如你参加某个聚会,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这样的偶发性事件会激励你默默努力。

渴了喝水,困了睡觉,这是一个人自身的身体本能,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客观因素。如果长期忽视这种本能需求,健康状况就会变差。

除了本能外,会有一种必然性诱因“冲动”。我们明明知道健身要管住嘴,每当路过咖啡店时,闻到香味就会有“来一杯”的冲动。当你每次路过都来一杯,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当这种习惯固化成第二本能,想要改变它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理性是基于逻辑思考产生的,它能帮助我们设定目标,规划行动方案。但人们不可能时刻保持理性,因为愤怒和激情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性的判断,做出非理性行为。

最后一个诱因是“享乐”,人们在满足基础生理需求后,会出于自身喜好而引发非理性纵欲行为。就比如我们在健身一段时间后,达到了某个阶段性目标,会用“吃一顿好的”来奖励自己,短期来看这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长期来看,正是“吃一顿好的”这种奖励机制毁掉了长期以来建立的自律习惯。

机遇,本能,冲动,习惯,理性,愤怒,激情,享乐这七个人类行为的诱因是中性的,没有完全的好与坏,如何利用它们来激励自己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

二、40%法则帮你锻炼意志力

40%法则就是,当我们认为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机能都已满负荷运行时,而实际上却只发挥了全部实力的40%而已。

美国海豹突击队的队员就是通过自我施压的方式来挖掘自身的最大潜能。比如在完成了10个俯卧撑后,开始觉得吃力,出现“我已精疲力尽”的想法时,稍作休息后,努力让自己多完成一个,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用行动破除刚才的自我怀疑,当你咬紧牙关又多做了10个俯卧撑时,就会明白意志力可以帮助自己坚持下来。

40%法则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强化意志力。

三、冲动冲浪,降低冲动造成的非理性决策

前面提到人类行为的诱因时讲到过“冲动”,抵制“冲动”常常需要耗费非常多的意志力。

正在健身的你,想吃一块蛋糕,这时“冲动”和“意志力”就像两个小人在打架。冲动赢了,虽然满足了吃甜食欲望,同时意志力也消耗了不少,如果这时再遇到更加困难的挑战,你就可能有心无力了。

抵制冲动并不是应对“冲动”的好办法。书中给出了一个应对“冲动”的好办法——冲动冲浪。

当你再次有“想吃甜食”的念头时,不要抵制它,而是观察它。告诉自己“我发现我有想吃甜食的冲动”,等待10秒-20秒后,“想吃甜食”的冲动就会变得不那么强烈了。

冲动的力量其实并不来自诱惑本书,而在于是否纵容自己的情绪。学会包容和观察,才能够让冲动的情绪快速褪去。

练习冥想能够帮助我们,深度觉察各种各样的的念头和情绪,留下缓冲时间,做出理性的选择。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首先,自律是一种克制内心欲望的心里活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但在养成自律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很难保证时刻做出理性的选择。

当你产生某种跟目相标背离的冲动时,我们可以用“冲动冲浪”的办法,觉察这些冲动的情绪。

在你产生自我怀疑时,用40%法则锻炼你的意志力。

再根据人类行为七大诱因,找到适合自己的激励方式,不断激励自己,把自律培养成习惯!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