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告诫我们:“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
这话听起来有些辛酸,但却句句都是尼尔的忠言。
“两地”究竟是什么地方,“两人”又指哪两类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有钱不去两地不去奢侈之地《增广贤文》中有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
每份家业的积累,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针挑土一样困难;
但败家恰恰相反,犹如大水冲沙般,一个浪头打过来,就什么都不剩了。
老人常说:富不过三代。正是这个道理。
晚清名臣李鸿章去世,给子孙13000亩的良田,以及数不清的房产和白银。
他的孙子李子嘉,还不到20岁。面对手中的财富,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安排,唯一想到的方式就是尽情地挥霍。
李子嘉每天往返于各种奢侈场所,不是出去花天酒地,就是在去一掷千金的路上。
后来干脆娶了一个姓沈的花魁做妻子,还专门请了十个佣人伺候,光是厨师就有三个,还有五个男用人专门为他遛狗。
再多的金钱也经不起肆意地挥霍,李子嘉现金没了就卖田产,田产卖光了就卖房产。
几经折腾,终于挥霍光了所有的财产,沦为流落街头的乞丐。
一个家庭想要积累财富,往往需要经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一旦贪图奢侈享受,可能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就会走向没落。
再富裕的家庭,也经不起铺张浪费。
只有时刻保持节制与理性,家族才能长久兴旺。
不去是非之地《君子行》里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人在有钱的时候,最容易树大招风,被“有心人”惦记。
做事应该懂得避嫌:经过别人瓜田的时候,不要弯腰去提鞋,不然容易让人怀疑你偷瓜;
走到别人李子树下,也不要用手去扶帽子,否则很像是动手去摘李子。
不去容易产生是非的场合,不给别人留下生事的话柄。
唐朝有个官员叫郭旼,家里是皇亲国戚,跟太后有亲戚关系。
郭旼经常让两个女儿,进宫去陪伴太后,引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不久后,皇帝派他郭旼去江宁,让他做了个小官。
人们认为,是郭氏送了两个女儿入宫,才换来这个职位的。
郭旼非常苦恼,他像上司辩解,说女儿入宫是为陪伴太后,不是献给皇帝的。
上司说:“瓜田李下的嫌疑,外人哪里分得清呢?全怪你自己不注意罢了。”
凡是是非之地,一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很多人就是喜欢在这些地方逞能,处处显露自己,所以才会惹祸上身。
2
不求两人虚情假意的朋友老话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有贫富之分,方可看出交情的深浅;有贵贱之别,才会发现谁是真心待自己好的人。
齐白石初到北京,没有任何名气,画风也不被认可。
一日,他去参加画展,很多名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人留意到他的画。
直到画展快要结束时,才有一人驻足在他的画前。
只听那人道:“你们看这几幅画,虾会游,鸟会飞,真乃神作。”
齐白石则慌忙致谢,才发现这人正是京剧大师梅兰芳。
因为梅兰芳的欣赏,周围人纷纷开始跟风,大肆称赞齐白石的画。
可是真到了卖画时,仍旧无人问津,只有梅兰芳倾囊相助。
正所谓:烈火识真金,患难见人心。
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当你身处低谷,就能看得清楚了。
有些人,嘴上喊着兄弟朋友,遇事第一个和你划清界限。
这样的人,不适合成为朋友,也不要向他们求援。
嫌贫爱富的亲戚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北宋有个叫吕蒙正的状元,年幼时家境贫寒,很多亲友都不愿意与他们家往来。
后来父母相继去世,让本就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还在接济他们家的亲友看到这般光景,也都拒绝继续救助,生怕他欠钱不还。
年幼的吕蒙正,为了活下去,曾几次寻求亲戚的帮助,并承诺日后发达定会重礼答谢,但都被拒之门外。
为了活下去他上街乞讨,幸运的是没多久遇到一个好人才得以温饱读书。
寒窗苦读数十载后,他最终金榜题名,名扬天下。
曾经那些避他如蛇蝎的亲戚,这时却都上门巴结。
世态炎凉,哪怕是拥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会嫌贫爱富。
在他们看来,亲情捆绑着利益。所谓血缘,只是用得着的社会关系。
对有钱有势的人巴结奉承,对穷困潦倒的人冷嘲热讽。
当你受穷受难时,与其指望亲戚雪中送炭,不如提升自己,好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