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从花果山的石猴,演变成天庭的齐天大圣、西天的斗战胜佛。这个故事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一个草根青年逆袭的故事。
当然,网上有很多解读《西游记》的文章和视频,其实很多此类解读大多属于过度解读:也就是作者可能当时都没想那么多,但是作者为了流量,而选择创作这类内容。小编虽然也解读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其他的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却不大乐意过度解读,而是结合现实,来做一番评说。
比如,关于孙悟空的同窗好友“全军覆没”的事情。
1、天赋异禀的美猴王众所周知,孙悟空本身是一个石猴,当然,也具备野猴子的身份。当然,这只野猴子和其他猴子的特点在于天赋异禀——毕竟别的猴子是血肉之躯,而石猴是石头的素材,估计也是刀枪不入的存在。
所以在野猴子的圈子里,野猴子很快出人头地,成了美猴王。当然这个可以类比成现实里小孩子里面的小孩王。不过,美猴王的前途也是非常有限的。
因为美猴王虽然每天带着群猴宴饮,但是很快,美猴王发现了危机所在:那就是即便是自己当美猴王,但必然也需要面临生老病死的问题。等到自己寿终正寝的时候,少不得要遭受轮回的痛苦,所以,美猴王产生了渴望打破这些痛苦的想法。
这就好比现实里,草根子弟当了一阵子小孩王以后又赫然发现:当小孩王是没啥前途的,毕竟,小孩子都会长大,到时候,衡量一个人地位的指标也就变了。
所以美猴王选择出走花果山,外出寻找长生不死的法门,而如果类比于现实的话,就好比草根子弟在思想相对成熟以后,有了打破舒适圈的想法。当然,打破舒适圈可能就是五个字,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往往都是被动打破的。主动打破=自讨苦吃,这样做的人很少。
2、孙悟空的选择孙悟空几经辗转拜入菩提老祖门下,成为菩提老祖的门徒。不过,从学习目的角度来看,孙悟空无疑很另类:因为他的同学比较现实,学习的内容也都是可以变现的内容——比如有的学习的是占卜,还有的学习的是医术。而这些都和孙悟空想要的能实现长生不死的法门,相差十万八千里。
实际上,当孙悟空从菩提老祖那里学到筋斗云的时候,他的同学们第一时间也认为,这个技能可以当“铺兵”(类似现在送快递的职业),所以从目的来看,孙悟空和同学的差异就巨大,这也导致了结局的截然不同——小编在别的文章里经过计算和反推,认为孙悟空在方寸山学道的时间线是东周后期。而人类的寿命也就几十年。所以,早在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王莽篡汉)那会儿,孙悟空的同学也都早就不在人世了。
3、野心需要天赋支持当然,孙悟空能超越众人,也和天赋有关。其实说句现实且残酷的话:对于多数人来说,没有天赋支持的努力,其实效果有限。
孙悟空向菩提老祖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也看懂了菩提老祖的暗示,并且敢于印证这个暗示,所以才得到了菩提老祖的真传。能看懂暗示,需要有这个天赋,敢于印证则需要有性格优势。因为这些支持,孙悟空才有机会学到自己想掌握的东西,其野心或者说追求才得以实现。
这其实也足以解释,为什么现实中,草根出身的群体,真正有大成就的,按照比例计算,是处于微乎其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