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 本文 为 田园泥土香教育于 2020-07-31 22:15首发【搜狐自媒体】今天重新修改于【头条】)
(注2 本文 为 田园泥土香教育 母亲教育学 系列 《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的驾驶证与方向盘》部分章节)
写在前面的话孩子,是什么?
孩子,是父母爱之结晶!
孩子,还是上帝赐予父母1-10年最美的“礼物”,应该最需好好珍惜!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珍惜,上帝这个时候,就会悄悄的把礼物收回去了,你生的孩子再也不会在感情上属于你,你作为父母的“有效期”也就结束了。
事实上,教育孩子的“有效期”,恰恰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期”与“白银期”之“关键期”!
父母 教育孩子的“有效期”,往往是孩子处在对于父母的“崇拜期”与“模仿期”。
关于孩子的“崇拜期”!
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崇拜期”开始的。
个人10岁之前,对于自己的父母的是非常的“崇拜”的。
可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是缺席的。
一般把孩子交给老人以及保姆。
心理学研究表明: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这些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
因此,孩子的10岁-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
由于儿童期,孩子对父母处于崇拜期,无论从身体、思想、知识,父母都是孩子的崇拜对象;进入青春期,孩子对父母处于轻视期。
关于孩子的“模仿期”!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模仿史”,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从模仿之后的融合和超越中成长起来的,所谓“其来必有所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母亲,恰恰是孩子心中的“模仿”的榜样的第一个人。幼儿的天性,就是善于模仿,父母与老师是“语言的播种者、行为的示范者”,而“跟我学”也是老师常用的语言。
儿童上学以后,往往会摹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长此一往就形成了他们性格的一个方面,就像向日葵具有极强的向阳性一样,我们都知道,凡是家里有儿童在幼儿园上学,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俺老师说什么?动不动就说“老师说”,老师说的话不敢有半点违抗。
孩子上学以后老师说啥就是啥,孩子不能不照办,家长不能不照办,老师说的话简直就是就是过去皇上的圣旨!同时,我们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小学生听老师的话,胜过自己的父母,可见,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这是为什么?
教育上把学生的“俺老师说什么”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好象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说其是学生的“向师性”。
实际上,“向师性”是指的儿童与小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认为老师的话是非常的正确!
这个时候,上幼儿园的儿童,已经具有“向师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儿童对于老师的“崇拜期”与“模仿期”。
由此可见,母亲的自身素质与言谈举止,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
实际上,儿童时期的“崇拜期”与“模仿期”两“期”相遇,是教育儿童的“黄金期”!
非常遗憾,儿童时期非常好的教育“黄金期”,我们却白白的浪费了!
一个问题,到处都是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啊。把母亲教育抓好了,哪会来这么多问题哦。
人的成长发育是有季节的,错过了季节,再去弥补,就再也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这一点跟种庄稼是一个道理。所以种田非常重视农时,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半个月,一般不能超过一个节气,误了农时就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我们教育孩子同样要把握“农时”。
母亲误了孩子的童年,就等于误了孩子一生啊!
中国有句古训:“母误子一轮,便误子一生”,这真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啊!我们还犹豫什么!我们一切要从母亲开始!我们一切要从现在开始!创造天才,成就一个伟大的母亲!
为什么母亲教育孩子,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
教育跟“药品”和“食品”一样,都是讲有效期的。
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素质,基本上在12-14岁前后就基本成型。
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教育的有效限期也就快到了,父母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全部做完了。
同时,父母的的“有效期”,基本上也快到期了。
在教育孩子时,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时机,所发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回截然相反。
有些母亲也许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最佳时期”,从而失去了教育的 “有效期”,曾经有多为母亲对我说“啊呀!我的孩子我教育不了了,现在干脆不听话了!”
所以,必须在有效期内,帮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过得很快,否则很可能守着岁月“望儿兴叹”。
我们常常说“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这是什么意思?
表面上的意思:过了这个村庄,就很难碰到这么好的店,暗含的意思: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很难再碰到了,也就说,要珍惜眼前机会,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表现在哪里?来说明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这个问题。
现在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只要生下来不是脑瘫,其天生的智能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可是,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孩子之间便出现了差别。
这中间的差别,出现在哪里?
这一点,我们从《三字经》开篇就可以看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孩子刚初生时,都是好孩子,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后天的教育学习与环境影响的不一样,决定了孩子的性情好与坏的差别。
所以,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基本上决定了这个孩子的未来,虽然靠其日后的教育程度与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一些,但如何待人处事的基因是幼年耳濡目染而形成的,后天很难改变。
事实上,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来自于原生家庭,人生的一切问题根源应该在原生家庭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可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负有教育孩子更重要责任。
很多时候,母亲对孩子的认识,对孩子的态度,甚至一个小小的无意举动,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理,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有人会说,先天的遗传非常重要,果真如此吗?
何谓先天?
先天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遗传,不过,对于教育,我们绝不能绕开遗传因素谈教育。
那么,遗传因素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一点已成共识。
中国有一句老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遗传”——“言传身教”的教育。
既然如此,那么,优秀的孩子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教育?
第一节 优秀的孩子: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教育?关于《优秀之孩子:是“先天”的遗传?还是“后天”的教育?》,我曾经写过这一篇文章,于2018.09.16 01:31首发于简书,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网友评论说:他不认可孩子的后天教育,他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先天在娘肚子里就形成了,他的理论是根据他家里面的情况,为啥,他们兄弟三人,父母、环境、家庭、教育,都一样,命运就不一样,现在老三孩子监狱里面?
下面截图,是部分网友的评论——
有的评论——优秀的孩子,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有的评论——同样教育环境下,天赋很重要!如果环境差别太大,无可比性?
有的评论——一个家庭当中,孩子长打后,有的是工人,有的是领导,有的专家,有的是销售精英,也有的农民,怎么讲
这些评论,乍一看,感觉到,像我以前教育家朋友的就吴谢宇弑母我们微信聊天的声音——
一个人的命运,在母亲肚子里就决定了。
他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在母亲肚子里就决定了。”
基本上是胡说八道。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当年著名小品中《 卖拐》范伟的一句经典台词:“ 我就纳闷了,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这台词背后隐含了一个教育哲理:因为原来两个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样,由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相同决定的。
可是,长大成人之后,就像成舟之木,人的性格就像就像“凝固”的水泥、就像“锻压”的模子、“定型”的钢板,是不容易改变,所以,才有了范伟说的“做人这么大的差别”。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塑造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教育的成败与金钱没有太大关系,和父母的职位没有太大关系,和物质生活环境没有太大关系,却是和父母的教育思想观念有关。
也就是说,只要父母有积极乐观的教育理念,就有可能在任何境遇中,培育出成功的下一代。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由于,在原生家庭无形中灌输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时时刻刻不断影响着我们。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资料——说的是“爱因斯坦的后代不聪明”的问题。 “国外曾用诺贝尔奖得主精子进行孕育后代的实验,其根据是对优势基因的认可和利用。
美国人搞了一个复制天才的实验。为了保密,这个计划只限于有限的一些人知道,但由于结果并不美妙,人们才知道了这一试验。
80 年代末,美国一个遗传学小组找到了一位愿意做试验的男性物理学家(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一位女性音乐家,通过人工生殖技术结合他们的精子和卵子,形成一个受精卵,再植入女音乐家的腹内孕育。十月怀胎后产下一名男孩。” “孩子得到了精心的哺育和照料。从早期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这名孩子甚至得到了比同龄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开小灶。然而直到小学毕业,这名孩子也没有表现出让人感到有一丝一毫天才的地方,学习成绩一般,性格也一般,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音乐比较感兴趣。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名孩子并非是人们想像中的音乐天才。”(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后天环境更重要)
事实上,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样的,他们光着身子、哇哇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可长大后,他们有的成了管理者、科学家,有的却成了民工、流浪汉。
这和孩子的智商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可以说和孩子的智商没有直接关系,长大成人不仅仅取决于孩子的家境,后天的受教育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家教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确实有必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常识,一些育儿的窍门,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是,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天生遗传的信息中有两大类,一类是生理信息,一类是技能信息。
生理信息,是遗传因素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像血型、身高、体型、精神疾病等属于生理类信息,这类信息占遗传信息的绝大部分,这些,我们的不能否认的。
一、生理信息:与遗传有关的因素表现在哪里?1.孩子的身高与遗传有关遗传因素占身高影响的70%左右,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均为35%,而余下的30%左右来自于后天环境的影响。
2.孩子的长相与遗传有关大眼睛是显性遗传,父母只要有一方是大眼睛,父母都要是单眼皮才行,“儿子像妈妈,女儿像爸爸”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确有一定道理。比起智力,人的长相与遗传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3.声音与遗传有关通常男孩的声音大小、高低像父亲,女孩像母亲。但是,这种由父母生理解剖结构的遗传所影响的音质如果不美,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所以一些声音条件并不优越的人也可以通过科学、刻苦的练习而拥有甜美的嗓音。
4.孩子的体形与遗传有关。有资料表明父母均为瘦消型,则子女身体肥胖的概率为7%;若父母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概率约为一般孩子的10倍。
5.孩子的毛发与遗传有关。毛发的颜色和疏、密、曲、直都受遗传基因控制。秃头与基因遗传的关系早已得到确认。
男性秃头,遗传性体质,而且,如果母亲有严重的脱发问题,儿子也有很大可能会秃顶。
皮纹的特点,特别是掌纹和指纹都同样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6.孩子的血型与遗传有关一般来说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人类的血型通常分为A、B、O和AB四种。血型遗传借助于细胞中的染色体。
7.一部分孩子的运动能力都有明显的遗传性。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肌肉相对力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孩子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的控制。
8.一部分孩子的精神疾病都有明显的遗传性精神疾病等属于生理类信息,这类信息占遗传信息的绝大部分,遗传精神病是与遗传有关的精神病。
细胞遗传学发现,当细胞染色体在数量上或结构上发生异常时,便会引起精神障碍。
临床遗传学研究表明,与精神病病人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二、技能信息:与遗传有关的因素表现在哪里?所谓人的技能信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语言、文字、写作、武术摔跤、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等属于人的技能信息,这些信息,不属于遗传基因范畴,是人类生活所最必须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信息。
事实上,这些技能信息只占遗传基因的很少一部分。
尤其是“语言与文字”,像“汉语、英语、日语、德语、俄语”等,根本就不存在于人类的遗传密码中。
比如,父母全是中国人,说的的汉语,如果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就放到纯英语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了,只会说英语,如果,他以后不学习汉语,那么,他说就不会说中国的汉语,别看父母都是中国人。
三、环境教育:好的境教,胜过遗传!!我们知道《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良好的教育环境,曾两迁三地,目的就是为选择环境教育孟子。
智商是可以量化的,而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智商测试的结果。
后天环境对智力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不过,家长的财力和见识对后代影响也很大。
我曾经看过“时间”周报所援引的例子:在班级出行时,有的学生表现出见多识广,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其见识没有超出其居住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决定论对于儿童发展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人们把探索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生物因素之外的环境。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某种外在于儿童主观控制的某种因果关系的制约。
其实,在自然界,对于环境的改变,就是动物也要改变其生活习性。
下面,面对生存环境的改变,“倒刺耙鱼”是如何改变生活习性?
1.鱼“嗑”瓜子是“神鱼”吗?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云南乡下,几位放学的顽童途经一个小池塘边,见池中数尾机敏可爱的鱼儿正在游来游去,于是,顽童投下一把瓜子。
兴许是很久没吃到食物了,一尾鱼儿竟然吞进了一颗瓜子嚼磨起来,不一会儿,还吐出了数片瓜子壳。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制作组闻听此事,千里迢迢来到云南,组织鱼类研究专家对“神鱼”进行科学考察、调研,通过对“神鱼”的生存环境、外观形状、生活习性以及生理解剖等方面与当地“倒刺耙鱼”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此鱼就是当地的“倒刺耙鱼”。
只不过当初池塘食物缺乏,“神鱼”偶尔“嗑”起了瓜子来,且所谓的“嗑”也不过是以口腔后部的牙齿配合咽部硬质肉丁将瓜子磨破壳再吞吃瓜子肉而已,毕竟瓜子壳不利于它们的消化呀,也绝非人类那般以门牙轻嗑且轻巧而快活。
到后来,村民们此为神不再到池塘边洗菜、淘米、搓衣,赖以生存的菜叶、米粒没了,“倒刺耙鱼”也就只能以“嗑瓜子”而谋生存了。
由此可见,鱼“嗑”瓜子,并不是什么“神鱼”,而是,由于“鱼”的生存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性也就改变,为了生存“倒刺耙鱼”也就只能以“嗑瓜子”而已。
我们看,面对生存环境的改变,“倒刺耙鱼”也要改变生活习性。
人,也是如此,环境决定生存,改变习性。
下面,我们看华生,为什么提出“环境决定论”?
2.华生:为什么提出“环境决定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话据说是一位叫做卡尔文·霍尔的心理学家说的,遗传学是他的一个研究领域。 如果断章取义地单说这句话,那么它肯定是错的、不值一驳的。
中国古贤有言:“子孙虽愚,诗书宜读”,这是对教育之重要性的肯定。
生了孩子,遗弃之后变成狼孩儿,就算10吨的遗传也毫无意义;比如:如果把“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句话放在“王储”这个语境中,想想看,是不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英国教育家洛克。
霍尔的这一言论,美国行为主义鼻祖华生肯定不能同意。
华生曾经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华生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从刺激-反应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
在华生的眼中,儿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就像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而这一模具的形状,则取决于提供给儿童的、完全可被控制的学习与训练的内容。
事实上,“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说的是:教育并不能改变人身高与长相。
同时,洛克还主张“教育万能”,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其实,“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过,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讲道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3.爱尔维修说: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爱而维修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后天教育比天赋更加重要 爱尔维修称“人生而无知”,这样的态度直接受益于洛克的“白板说”。
但是,生而无知并不等于生而愚蠢,爱尔维修认为,愚昧还是明智都来自后天的教育。如果教育者和教科书是愚蠢的,受教育者也将是愚蠢的,反之则是明智的。专制制度对宣传愚蠢更感兴趣,因为这会使人盲目无知。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从爱尔维修那里获益多多:人是教育的产物,也就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其引申结论无疑具有变革环境以改变人身的革命意义,这样的唯物主义立场是社会的、历史的。
爱尔维修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作用。
教育本身就是我们生存的重要环境,特别是从儿童到青年阶段。同时,爱尔维修的主张并不属于狭义的教育学,而是关于教育的哲学。 他把教育与人的生存环境联系起来,受教育不仅在学龄阶段,而且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在这儿的上下文中散发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启蒙气息,一种政治气息。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充分理解为何冠以《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的启蒙著作会遭到如此的迫害。
有一种我们熟悉的说法,叫做“因材施教”,爱尔维修并不同意这样的思路。他以洛克的哲学为基础,认为人的智力和身体在构造上并没有先天的差别,人之初就像一块白板一样,人的差别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结果。这就否认了天赋,强调了教育对人的决定性作用。 习惯是一种后天的东西, 是教育的结果。
4.环境决定论: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中国有句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言传身教是父母教育的责任,耳濡目染是孩子学习的天性,境教熏习是学习机必备的能力,所以,孩子的教育,真是“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境教不如自教。”
环境决定论,主要是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
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环境决定论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就这一点而言,应该承认,与遗传决定论相比较,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
因此,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远远大于遗传决定论。
在某些时候,环境决定论甚至成了教育对儿童发展进行影响与控制的惟一合理、合法性的依据。
父母最该“遗传”孩子的,是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是客观面对人生的踏实,是尊重生命和他人的胸怀。
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家长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即是说的这个道理。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孩子喜欢跟着父母做事,模仿能力十分的强。
若是爱争吵的父母,十有八九就会教出一个爱争吵的孩子;相反,爱好和睦的父母,一定会有一个爱和睦的孩子。最典型的例子,一个会尊老的母亲,一定会带出一个尊老的孩子;一个不尊老的母亲,一定带不出一个尊老的孩子。
环境教育:好的境教,胜过遗传!!四、优秀的孩子,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教育?先天遗传大家都知道对孩子智力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既然那是天注定的,孩子都已经生出来了,我们无力改变上苍的安排,那就姑且由他去吧,我们不必担忧。况且,谁知道你孩子先天遗传不佳?退一步说,就算真的不佳,那又何妨,因为那是决定人一生智力水平的次要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后天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主要是指后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包括受关爱与教育的程度等,特别是人在成长早期的环境。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两者中,前者就显得微不足道。
在后天中,我们也要抓住关键点,就是早期教育,特别是6岁前的学前阶段教育和13岁前的小学阶段教育,因为一旦错失,将会造成永久且不可逆转的损害。罗伯特·欧文说:“人们在幼婴时期和儿童时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成年后也就是什么样的人,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是如此。”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份调查,说是找到一对双胞胎做试验,他们的智商行为能力当时测出来相似度几乎为99%,后来在他们长大一点的时候,哥哥被送去成为了挖煤工人,整天在不见天日的地方和粗人在一起重复着机械劳动;而弟弟被送到了一户很有钱的人家家里受到最良好的教育。
等他们20岁的时候,两兄弟已截然不同了——弟弟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风度翩翩一表人才;而哥哥却粗鲁呆滞。更重要的是他们当时的智商测下来居然相差甚远。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相信,所谓的英才或天才的能力是遗传的,是血统的结果。据说音乐大师莫扎特3岁就能演奏钢琴,英国思想家密尔3岁就可以读古典拉丁语文,于是,很多人便认为天才是天生的!但是,看看这些天资过人的伟人的幼儿期,无论莫扎特或是密尔,他们的父亲都非常地热心早期教育,而且是有计划的严格培养孩子。也就是说,莫扎特与密尔并非天生的神童,而是由于出生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环境教育”,才有出类拔萃的才华。
在孩子的教育上,绝对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会有不同的结局。享受到充分阳光的种子,会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没有足够生长环境的种子,也许只是一颗羸弱的小苗,甚至还会营养不良,无法成才。同样资质的孩子,如果教育资源不同,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将是巨大的。
其实,人与人原本是有“差异”的,说“差异”是假的。比如有的聪明,有的愚笨,这就是“差异”,这与遗传基因有关系。再比如有的贤慧,有的不肖,这就是“差别”,这与教育环境有关系。不过,这些通过教育,完完全全可以消除的。
也就是说,好的教育,胜过基因;好的环境,胜过遗传!!
好的教育,能“能改变遗传、能改变基因”。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先天”遗传鸡蛋的命运,看在鸡蛋“后天”环境的教育下的命运,是不是不一样?
我们就拿一个鸡蛋命运来说:
鸡蛋有命运吗?
鸡蛋,有命运!
鸡蛋的命运什么决定?
鸡蛋的命运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
我们看一看——
鸡蛋:用盐腌就是咸鸡蛋。
鸡蛋:用水煮就是熟鸡蛋。
鸡蛋:用醋泡就是酸鸡蛋。
鸡蛋:用酒泡就是酒鸡蛋。
鸡蛋:用锅火油盐可以成为煎鸡蛋。
鸡蛋:用白石灰、次茶、食盐、面碱、黄丹粉、草木灰、黄土、稻壳、水,在一起搅拌均匀成为料,鸡蛋逐个包泥匀后放缸里,在室温15℃~30℃条件下,贮30~40天即为变蛋。
鸡蛋:往石头丢,结果就是鸡蛋破了。
鸡蛋:无论放在什么地方,不用管,时间久了,壳是好的,打开,里面臭了。
鸡蛋:老母鸡抱窝,21天我们就会看到鸡蛋里面走出了一只小鸡娃。
看到没有?
同样是鸡蛋,不同的环境下,决定了鸡蛋不同的命运。
同样是鸡蛋,不同的温度下,决定了鸡蛋不同的命运。
同样的道理——
如果,两个人性格相似人,一个是出身富家,一个出身贫家;那么,这两个人的命运,就会不一样。
如果,两个人性格相似女孩子,出身相同,一个嫁了好老公,一个嫁了坏老公;那么,这两个人的命运,就会不一样。
如果,两个人性格相似男孩子,出身基本相同,一个娶了好老婆,一个坏了坏老婆;那么,这两个人的命运,就会不一样的。
就是两人长相似双胞胎,不同婚姻,就会有命运。
其实,同卵双胞胎姐妹的婚姻以及同卵双胞胎兄弟的婚姻,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同卵双胞胎基因已经几乎一模一样了,星座,血型,属相,没有任何性格差异的,可是,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性格不一样?有的性格还相反?
这是一个人出生以接受的教育、环境,以及遇到的周围的人、事,物,是不重合是、是不相同的。
所以,就是先天具有相同性格的同卵双胞胎,在后天教育环境的改变不一样的情况下,性格就会变得不一样。也就是说,同卵双胞胎性格差异,是由于后天的生活和习惯的影响。
所以,朋友的“家庭教育意义不大一个人的成功,是性格决定的,不存在教育问题”,完全是骗人的。
如此,你还相信性格还能够决定命运吗?
事实上,这是选择决定命运!
选择一个人,是你的“心”与“思想”决定的。
选择,就是选择不同的人与选择不同的环境。
我们常常说选择大于努力,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云,“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学坏”、“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下神”。
今天,我们就说性格决定命运!
可是,性格是什么?
人的性格来源于哪里?
什么决定性格?
一般的说,性格与基因、环境、教育有关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
毛主席说过“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不能一天不读书”,说的是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
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可,那就是“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命运吗?
事实上,是心态决定命运的。
那么,心态是什么决定的?
是教育决定的。
基于此,上面那句话,可以这样说“教育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成败。”
所以,孩子的教育,就像一个“鸡蛋”,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教育,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由此可见,我的那个教育家朋友的:“什么环境啊,智商啊,教育啊!都是笑话。”简直是开玩笑,简直是胡说八道。
正如福泽谕吉说“人,学则智,不学则愚,人的智慧取决于教育如何。”
好的教育胜过遗传、胜过基因。
可是有人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话是谁说的?
据说是一位叫做卡尔文·霍尔的心理学家说的,完完全全是骗人的。
在中国,一句古话说得好,“子孙虽愚,诗书宜读”,这是对教育之重要性的肯定。
生了孩子,让狼教育,变成狼孩儿,让猴教育,变成猴孩儿,就算一吨的遗传也毫无意义。
现在,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好的教育,不仅“胜过遗传、胜过基因”,而且好的教育,还能够“改变遗传、改变基因”。还可以这样说,后天教育比天赋更加重要。
所以,优秀的孩子,不是先天遗传,而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不过,我们为了更好的证明“优秀的孩子,不是先天遗传,而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下面,我们就从“狼孩”与“野人”的故事进一步论证。
第九章 母亲教子:你知道孩子的教育也有“有效期”(上)(注 文章 为 田园泥土香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码》中的部分 章节)
附录——1.“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母亲肩负造福人类“最高的使命、伟大的使命”!
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父亲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育子女上,母亲肩负着他人无法替代的重任,母亲,只有优秀的思想品质,才能影响和促使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今天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今天最需要补课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母亲教育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 母亲教育学——就是“教育母亲自己的驾驶证! 母亲教育学——就是母亲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盘。 我们知道,人要想开汽车的话,只有拿到合格的驾驶证,才能掌握汽车的方向盘;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教育比喻成“汽车”的话,那么,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车”,我们的伟大母亲就是掌握教育“汽车方向盘”的人。
2.母———亲————是母亲:“是人类生命的第一个孕育者”!
母亲:“是人类生命的第一个见证者”!
母亲:“是人类成长的第一个哺乳者”!
母亲:“是人类智慧的第一个启蒙者”!
母亲:“是孩子化育的第一个开拓者”!
母亲:“是孩子习性的第一个熏陶者”!
母亲:“是孩子知识的第一个传授者”!
母亲:“是孩子实践的第一个指导者”!
母亲:“是孩子心灵的第一个陶冶者”!
母亲:“是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
母亲:“是未来母亲的第一个教育者”!
母亲:“是未来父亲的第一个培养者”!
母亲:肩负造福人类“最高的使命、伟大的使命”!
3.母亲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优秀?母亲教育学,就是教育母亲如何让孩子优秀的学科,那么,母亲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优秀?
1.母亲与孩子的道德教育
2.母亲与孩子的习惯教育
3.母亲与孩子的劳动教育
4.母亲与孩子的读书教育
5.母亲与孩子的金钱教育
6.母亲与孩子的生命教育
7.母亲与孩子的健康教育
8.母亲与孩子的饥饿教育
9.母亲与孩子的吃苦教育
10.母亲与孩子的补课教育
如果,我们的母亲能够知道、解决这10个方面的问题,那么,无论你是文盲还是教授,那么,你的孩子就会非常优秀!!!
“母亲教育学”,这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母亲肩负造福人类“最高的使命、伟大的使命”!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就有过一段以母系社会为主导、为核心时代。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 女人千万不能随便惹呀——
秦始皇惹了孟姜女,结果长城给哭倒了。
曹操惹了小乔,结果火烧赤壁曹营。
李世民惹了武媚娘,结果江山给夺了。
咸丰惹了慈禧,结果清朝灭亡。
虽然是段子,不过,也基本上算是事实。
曾几何时,顺治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其实,有时候,女人之于“男人、家庭、社稷”,往往有生杀予夺之权。
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女性的影响力普遍大于男性,尤其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的影响下,女性对下一代的成长教育,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孔母对于儿子的游戏教育、孟母对于儿子的三迁教育,就是最好的诠释。
所以,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父亲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育子女上,母亲肩负着他人无法替代的重任,母亲,只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才能影响和促使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今天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今天最需要补课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没有“教育母亲”自己,谈何“母亲教育”孩子?
母亲教育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
母亲教育学——就是“教育母亲自己的驾驶证”!
母亲教育学——就是“母亲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盘”!
我们知道,人要想开汽车的话,只有拿到合格的驾驶证,才能掌握汽车的方向盘。
事实上,母亲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教育比喻成“汽车”的话,那么,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车”,我们伟大的母亲,就是掌握教育“汽车方向盘”的那个第一人。
“田园泥土香”之【母亲教育学】系列教育文集————上部《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的驾驶证与方向盘!》
中部《母亲: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码》
下部《母亲:教育孩子失败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