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一个被历史美化的权臣,是他改变了晋国的命运

北斗维斟酌历史 2024-07-13 03:28:39

提起赵盾,大家可能想到什么?想到他是晋襄公去世后的顶梁柱,想到他是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忠臣。但在仔细阅读了《左传》以及其他春秋相关的文章后,我们就会对赵盾的人品、乃至于历史记载的真实性都产生怀疑。赵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要仔细说说。

赵盾的父亲是赵衰,曾经跟着公子重耳流亡他国十九年。重耳流亡到狄国的时候,赵衰也在狄国娶了一位狄族的女子为妻,并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赵盾。由于晋惠公派人刺杀重耳,重耳及其跟随者不得不离开狄国,流亡他国。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而赵衰也成为了功臣。

赵衰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他发达后就不想将叔隗和赵盾接回来。直到新妻子赵姬(晋文公女儿)一再劝说,赵衰才接回了叔隗和赵盾。赵姬还心甘情愿让叔隗成为正夫人,赵盾为嫡长子,而自己则甘为庶夫人。

公元前622年,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四大高层将领去世,晋国急需要提拔新一代的人员。晋襄公原本打算提拔狐偃的儿子狐射姑为中军主将,赵盾为副将。但在赵衰门人阳处父的劝说上,晋襄公最终让赵盾成为中军主将,狐射姑为副将。

此事首先引起了赵氏和狐氏的斗争。第二年晋襄公去世,二氏的斗争也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当时晋襄公的儿子夷皋年幼,大臣们为了维护晋国的霸业,就决定从晋襄公的弟弟中选择一位作为继承人。赵盾主张推举在秦国的公子雍,因为公子雍德才兼备,深受晋文公喜爱,并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大臣们也多支持公子雍。

但狐射姑不同意,他要推举文嬴的儿子公子乐。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先是嫁给了晋怀公,后来又嫁给了晋文公。赵盾对狐射姑的提议是大加指责,他甚至公开在朝堂上骂文嬴地位低贱,淫乱不堪。当初文嬴嫁给晋文公,那是秦晋和好的政治联姻。文嬴曾经嫁给过晋怀公,但这也不能成为赵盾进行人身攻击的理由。因此,狐射姑一点也不妥协,继续要拥立公子乐。

当时公子雍在秦国,公子乐在陈国,赵盾和狐射姑都派人去他国请公子回国。赵盾为了让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就直接派遣刺客暗杀了公子乐。事后,狐射姑十分生气,他派遣暗杀了阳处父。此后,赵盾要找狐射姑报仇,狐射姑就逃到了狄国,从此狐氏就没有机会成为了晋国诸卿之一了。

这时候,秦康公也派人护送公子雍回国,一切似乎都按照预想的发展了。可这时候又出现了变故:《左传》记载夷皋的穆嬴对大臣的决定不满,于是天天去朝廷闹,赵盾最后心软了,于是就答应让夷皋即位。这里的记载就有问题了,赵盾向来都是一位铁石心肠的硬汉,他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哭诉而改变一件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真正想改变的他自己,因为夷皋还小,能够掌控,而公子雍德才兼备,无法控制了。

但秦国护送的部队已经进入了晋国境内,赵盾又不想失信于人,那该怎么办?赵盾根本没有想派人去和秦国解释,而是直接派遣军队对护送的队伍发动了进攻,史称“令狐之战”。此战后,秦国和晋国就成为了世仇,后来两国反复发生战争,严重消耗了晋国的国力。

而这次背信忘义的战争让前去和秦国谈判的先蔑、士会也感觉耻辱,二人无地自容,直接离开晋国,去了秦国。我认为,二人之所以要离开晋国,不是因为感觉耻辱,而是预感到赵盾将掌握大权,晋国将出现大清洗运动。两人是为了躲避灾难。

果不其然,晋国很快就发生了大清洗运动。令狐之战后,夷皋即位,也就是被《左传》视为昏君的“晋灵公”。第二年,穆嬴认为赵盾权力太大,就想撤掉他中军主将的职位,不过遭到了先克的拒绝。不久,发生了先克被刺的事件,这主要是先克霸占别人土地,被别人怀恨在心而引起的,应该是一次偶然事件。但赵盾则网罗罪名,杀掉了箕郑父、先都、士毂、梁益四大军方高层,进一步实现了大权在握。

此后,晋国的朝政一直是赵盾来掌管,但慢慢长大的晋灵公却对赵盾产生了威胁。《左传》认为“晋灵公不君”,首先说的就是晋灵公喜欢用橡皮枪打人,我想这不过是所有小孩都可能出现的行为,何必在正史中大写特写呢?再者,写晋灵公砍了厨师的手,原因是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熟。我想,古代君主干这种残忍的事情,那都是见怪不怪。除此之外,《左传》再也没有记载到什么晋灵公昏庸的事件。

毕竟晋灵公只是一个傀儡,他还没有掌握权力。为了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晋灵公派遣杀手鉏麑去刺杀赵盾。根据《左传》的记载,这个杀手晚上到了赵盾的府邸,看到赵盾晚上还在处理政务,孜孜不倦,于是认为这是国家栋梁,不想刺杀他。但他又认为君主的命令无法违背,在两难之下,杀手选择了撞死树上。

这里的记载问题就大了,既然杀手一个人去杀赵盾,而且很快自杀,那《左传》的作者又是如何知道杀手是自杀的,又是如何知道杀手的心理活动。这其中的记载肯定有问题,多半就是赵盾自己伪造了历史,或者传出去了假新闻。

此后,晋灵公又邀请赵盾参加宴会,然后在宴会上放狗咬赵盾,被赵盾杀死。晋灵公又士兵追杀赵盾,赵盾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士兵跑过来背着赵盾就跑。这位士兵叫做灵辄,曾经在荒郊野外差点饿死,是赵盾救了他的命。现在,这位士兵终于报答了赵盾的救命之恩。故事,就是这么的传神,不过这是不是真的,那也只是赵盾一人说了算。《左传》没有记载灵辄的下场,只记载他救了赵盾就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我想,既然如此,《左传》的记载的赵盾救灵辄的故事,恐怕也是赵盾编的。

之后,赵盾就下令赵穿杀死晋灵公,当时晋灵公才17岁。赵盾为了逃避弑君的罪名,当时就逃到了边界一带。听说晋灵公已经被杀后,赵盾就回去了。当时晋国的史观董狐写道“赵盾弑君”。赵盾看了历史书后,对董狐发出了质疑,董狐一通解释,让赵盾哑口无言。后来,董狐被孔子夸赞,被视为“直笔”的代表。孔子编的《春秋》明确写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但历史没有记载赵盾如何处置了董狐,我想董狐应该不会有好下场。

实际上当时赵盾的名声是不好的,狐射姑评价他“盾乃夏日之日”,也就是他犹如夏天的太阳,让人炽热难受。也可以理解为赵盾的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就如同中天的太阳。在国际上,赵盾的名声也不怎么好。

当时齐国进攻鲁国,鲁国无法抵挡,于是向盟主晋国求救。赵盾就准备讨伐齐国,为鲁国主持公道。但齐国很快给赵盾送来了贿赂,赵盾直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后齐国继续进攻鲁国。这次事件,让晋国的声誉颇受影响。后来,鲁国为了不被齐国进攻,就成为了齐国的小弟。

在晋文公时代,秦国和齐国都是晋国的盟友。如今,秦国因为赵盾的骚操作,成为了世仇,几乎年年和晋国开战。而齐国则在东边控制了鲁国,也不再参与晋国的会盟。当时的晋国在国际上只能号令宋、卫、陈三国了,可见霸主地位已经不存在了。

此后,宋国的襄公夫人刺杀了宋昭公,让公子鲍担任国君,史称“宋文公”。以前会盟就约定,禁止弑君,而宋昭公被杀,晋国应该来问责。随后,赵盾下令晋国大军讨伐宋国。宋文公和襄公夫人早就知道赵盾爱财如命,于是也奉上贿赂,赵盾也就撤军了。这件事,让晋国的名誉进一步下降。

公元前610年,赵盾主持了诸侯会盟,但他却将郑国拒之门外。原来是前618年,楚国进攻郑国,郑国向盟主晋国求救。赵盾忙于大清洗,没有派兵救助。郑国无可奈何,只能投降于楚国。楚国军队撤走后,郑国又和马上投入晋国怀抱,但遭到拒绝。

郑国的政治家就给赵盾写了一封信,解释了郑国在晋楚之间摇摆的原因,并指责了晋国保护小弟不积极。赵盾看了信件后,自觉理亏,于是才选择改善和郑国的关系。当时郑穆公说了一句话“晋不足与也”,意思就是晋国是靠不住的国家。随后,郑国还是选择投靠楚国。

随后,楚庄王下令军队向中原推进。为了惩罚郑国,赵盾带领晋、宋、卫、曹四国联军对郑国发动进攻,没想到在北林遇到了楚国军队,双方大战,晋军惨败而归,四城“北林之战”,这一战,奠定了楚庄王的霸业。

此后,郑国又对宋国发动了战争,宋国被打得落花流水。晋国又纠集四个国家的军队去讨伐郑国,然而却不敢对郑开战,最终不了了之。

综合赵盾的内外表现,可见他一生基本在国内是权倾朝野,忙于清理政敌,对外则是霸权陨落,树敌无数。这才是真实的赵盾,他只是一个权臣,是让晋国从霸业巅峰跌下的权臣。然而,在《左传》等书记载中,对赵盾的记载还算客观。而在后来的《史记》中,赵盾被进一步美化了。

赵盾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付出了代价。晋灵公去世后,夷皋的一位宠臣屠岸贾一直耿耿于怀,伺机复仇。后来,屠岸贾担任司寇一职,他说服晋国的诸位将领,对赵氏发动了清洗,几乎灭绝了赵氏家族,只有婴儿赵武在他人的保护下逃过一劫,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我想,屠岸贾能够说服将领们杀赵氏,可见赵盾在晋国的所做所为早已失去民心,而且得罪了不少的人。

也因为赵盾的专权,开启了晋国政出卿门的历史。此后,晋国的六卿轮流执政,君主权力被架空。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六卿政权,相互吞并,最终三家分晋,晋国至此灭亡。

1 阅读:369
评论列表
  • Long 2
    2024-08-27 17:32

    赵盾和霍光很像,都是手握大权本可以用手中权力匡扶君主,但都选择了更激烈的手段。这本身就能说明他们本意就不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