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黄埔军校雷州第一人,曾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少校军官

人文雷州娱乐 2024-08-27 12:30:32

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初,孙中山开始意识到国民党手中没有武装力量的弊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在广州黄埔设立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黄埔长洲岛,人们通常称之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大门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黄埔军校首期学生于1924年4月招生,6月16日正式开学。

黄埔二期于1924年8月招生,1925年9月毕业,毕业生共449人。分为五个队:步兵科两人队,炮兵、工科和辎重科各一个队。

黄埔一期学生中,湛江地区只有一名学员,遂溪的薛文藻(少将,先后任海康县长,遂溪县长等职,国民党、共产党双料党员)。

黄埔二期学生中,湛江地区有三名学员,分别是廉江的陆士贤,徐闻的祝夏年(后任76军暂编57师、135师师长,1949年迁往台湾),以及海康的吴传一。其中,吴传一是海康县(现为雷州市)第一位就读黄埔军校的青年。

黄埔军校二期学员名册(部分)

吴传一,原名吴传善,别号少瀚,光绪壬寅年(二十八年,1902年)生。

从海康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就投身国民革命。

22岁时,报考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军校,就读该校第二期辎重科。

毕业后,吴传一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历任排长、连长等职。

1926年,国民革命军兵站总监部成立,下设交通处、预备医院等。吴传一调入国民革命军兵站总监部经理委员会,任副经理。

其后参加北伐战争,后编入蔡廷锴部。

9·18事变后,吴传一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保卫上海、南京等地的战斗。

吴传一

据雷州市档案馆收藏的民国乙亥年(1935年)《为平坑村贡生供实秋诔文拜奠》里面的吊唁名单介绍,1935年,吴传一担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师教导团的团副。

第九师教导团以黄埔军校革命师生为主,为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正统,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劲。

1937年4月1日,吴传一被授予陆军步兵少校。

全面抗战开始后,吴传一奔赴前线,积极抗战。

其后不详。

据传说,吴传一后在惨烈的武汉保卫战或昆仑关会战中与日军血战身亡。

校长蒋介石与第二期优等毕业生的合影

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知名人物,在国民党队伍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黄埔系。

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黄埔系”在军界的接班部署。

在黄埔前四期中,二期知名人物不多。

一是因为二期开办时间上比较仓促。

二是毕业生最少,比如一期有645人,三期有1233人,四期有2654人,而二期只有449人。

三是二期中步兵科少,多数学生学炮兵、工科和辎重科,这些科目在当时难以成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黄埔军校,这座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摇篮,孕育了无数热血青年,他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今年,正值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黄埔军校的历史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埔精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的经典革命精神,蕴含着深厚的内涵。

爱国主义情怀如熊熊烈火,燃烧着每一个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心灵;强烈的革命意识似汹涌浪潮,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忠诚的品格恰似坚固基石,承载着对信仰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担当。

奋斗的风范犹如璀璨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无私的牺牲精神仿若壮丽史诗,书写着可歌可泣的篇章;团结的格局更如坚实壁垒,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这些特质无不凸显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绵延万代的重要文化基因,成为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光辉榜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