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寒露不一股,3个不一般之处有啥预兆?老祖宗说的准吗?

青丝评文化 2024-10-08 15:11:03

国庆假期一结束,天气变得更加凉爽,秋天的“第五位使者”寒露便悄然降临。老祖宗曾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足见古人很早就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了寒露期间天气的微妙变化,将露水与霜的转换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正是由于寒露之后气温的急剧变化,才有了“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这样的民间说法!寒露之前的凉爽将被寒露之后的寒冷替代,变化之快令人不得不赶紧找出保暖的衣物。

今年的寒露像个神秘的信使,于10月8日这一天,也就是农历九月初六到来。民间老人说今年的寒露不一般,和往年相比,有三个特别的地方。你知道这三个不一般之处有啥预兆吗?

首先,第一个不一般的地方就是它出现的日期——九月初六。

古代人认为寒露当天的天气是冬天天气的前兆。还有许多地方在寒露日进行“占雪”,通过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冬天的降雪量。

九月初六在农历中也是一个用来预测冬季雨雪情况的关键日子。民间常说:“初六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不难看出,老祖宗对九月初六和九月十三的天气有着细致的观察,这才有了占候的结论。即如果初六无雨,那就关注十三,如果那天也无雨,预示着整个冬天将会干燥少雪。

由于节气的排列并不与农历完全一致,每年的寒露日与九月初六很难重合。所以,当这两个日子“相撞”时,冬季雨雪的预测应该会更为准确。

第二个不一般的地方是,寒露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在重阳节之前到来了。

寒露和重阳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是收获的时期。民间常说:“寒露九月九,杂七杂八收到手”,这句俗语正好描述了丰收的场景。

寒露和重阳的日期并不总是固定的,因为它们是用不同的历法计算。所以有时重阳在寒露之前,有时则是寒露比重阳更早。

在老祖宗的眼中,重阳被视为是阳气的“巅峰时刻”,阴气也在这一天悄然登场。因此大家常在这一天登高,为的就是避阴汲阳。民间还认为,寒露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金气开始收敛,冬天的水汽逐渐浮现,

如果重阳在寒露之前,则意味着寒气来得迟却迅猛;而如果寒露抢先,寒气则像冬天一样一步步逼近,平稳到来。

最后,寒露的第三个不寻常之处就是它选择了农历九月到来。

“八月寒露抢着种,九月寒露想着种”,这句俗语可谓是农民们的经验之谈。如果寒露在农历八月,老祖宗必须争分夺秒地播种;而到了九月,机会就不多了,只能是“想想”了。同样的道理在“种不过重阳,收不过端阳”这句俗语中也得到了体现。

为什么人们要抢种呢?原因很简单,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农历八月气温适中,降水充足,是播种的理想时机;但到了九月,天气变得寒冷,降雨减少。如果寒露时节落在九月,那么种植作物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收成自然不理想。因此,人们才会在寒露前抢种,以确保产量。

寒露的相关说法,正如老祖宗总结得那样,来源于长期的生活和生产经验,是古代百姓的“生活指南”。时至今日也并未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演进,早已超越了农耕范畴,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传承。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