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昇夫 字数 1377
增光多次经过,但都没有停下来看看。增光,原是惠东县下的一个镇,即增光镇,后来合并到多祝镇,现在又属新设立的九龙峰旅游区管辖。
增光位于西枝江上游的多祝镇与其下游的惠东县之间,北临西枝江。从多祝到惠东县城,西枝江上有三座桥,分别是多祝西枝江大桥、增光西枝江大桥、梌圩村西枝江大桥。从它的位置及建桥的情况可以看出,增光和多祝、梌圩、平山,都曾是江边比较大的圩市。
后来,随着陆路运输的兴起发展,水运的优势不再而没落,西枝江边的圩市也随之萧淡。陆路的便捷,使短途的集市不再成为必需,因此,像处于中间的增光、梌圩趋向平淡,就连多祝也不比以前繁华热闹。好比扬州,因漕运兴,也因漕运没落而不复当年荣耀。如果说,这些曾经的圩镇还能沿袭并保持以前的优势,现在一定是不小的城市了。但它们依然还保存着当年繁荣的痕迹,诸如老宅、老街、古庙、码头等等建筑,成为当地兴衰的历史见证。
增光市场
增光市场后街
初到增光,了解有限。主要看了三个地方:鱼塘边村、老街、大夫第。增光市场也就走马观花。
先早餐。早上的增光市场,呈现出小镇繁忙热闹的景象。市场后街最为热闹,两边都是商铺,街边小摊小吃。有留意冷粉,但并没有看到,只好随缘。
吃了早餐往鱼塘边村。
鱼塘边村,以前可能就是因位于鱼塘边而得名,现在,仍有一方不小的鱼塘。在鱼塘岸上建有三座祠堂。
一座陈家祠。门联:庙貌崇中国,书香肇北方。横匾:陈家祠。
另两座都是郭氏宗祠,一新一旧。门联:汾阳世泽,将相家声。
村中有一定面积的老屋,聚集成村。通过鱼塘边村村落的形式来看,在增光,各姓氏割地而居,或某几个姓氏聚为一个村。以先来后到的自然法则,形成多个单元的村落,鱼塘边就是其中的一个。从祠堂来看,至少有郭、陈两姓。
鱼塘边村村口
陈家祠
邹氏宗祠
鱼塘边的老屋(上二张)
鱼塘边村的鱼塘
老街
老街主街概五百米长,东西走向,偏北,东北尽头连接西枝江。
在老街南面一支街,叫“友益坊”的地方,小坡下去左手边,有一老宅。门牌“友益1”号。石门框,门框中部偏上位置有“门簮”,刻的双喜字,右边残。斗门进去是一院,一排堂屋,某间仍有人居住的迹象。一角有一两层四方到顶的雕楼。
老街上有一座邹氏宗祠,有骑楼式建筑。老街东北尽头通往西枝江,岸上有一座“林圣宫”,供的是林四爷。该老街应是以前的圩市。
老街路牌
老街
友益坊入口
友益1号(上四张)
老街门面,还有“增光镇”的门牌
林圣宫
由林圣宫绕到老街后面,路过一门楼,匾曰“东鲁家风”。继续转过去,就到了要找的“大夫第”,地图上标示为“邹氏宗祠大夫第”。门联:南阳世泽,东鲁家风。横匾“大夫第”,另贴横联:邹氏宗祠。可见与老街上的邹氏宗祠是一家。
增光大夫第,让我想到其下游的谭公大夫第。“大夫”,古代官名。“第”,泛指大宅子。大夫第,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据此来看,该邹氏宗祠大夫第曾出过文官。具体不详。
该建筑两进,大门进去有屏门,再天井,后进为供奉拜间。建筑整体不对称。以大门为中轴,一门三间。而左边另建有两间横屋。横屋开一门,注意到门框中上部也有门簮,刻的是一片叶子,不确定是什么树叶。之前所见门簮修于门头之上,此两处却修在门框中上部位置,不知何解?另一特点是外墙上写满时代文字,其中有见“文化大革命”字样。
增光大夫第概貌
大夫第大门
外墙语录
天井
石雕
大夫第内的装饰
邹氏宗祠大夫第横屋门及门簮
大夫第附近的一门楼
与增光隔江相望的,是多祝镇平江村。
后来路过平江村,在增光大桥平江村桥头东边西枝江岸一处,是为平江村“老渡口”,匆忙中并未寻找老渡口所在。但可以看出,是与增光直接横渡的,也就是说,增光江边也应有码头。
在平江老渡口处看西枝江,水清,青山倒影,一幅平静的山水画卷,往日的车马人嘶热闹已不复存在。
平江村老渡口处,前为增光大桥
增光~平江,西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