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怪事:许世友四个月打穿山东,是谁在暗中帮他吸走国军主力

新新史界 2024-08-20 22:53:40

许世友上将是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我们对老将军的贡献无比敬仰。

近日与军史爱好者论及解放战争中山东战场之事,有人持一怪论,说山东基本上是许上将打下来的,如保卫胶东、大战潍县、解放兖州、解放济南等等,乃是解放山东第一功臣。

笔者总觉得怪怪的。

这些仗,确实是许世友将军指挥打下来的,但若以第一来形容,未免有些不准确。甚或说,非是而是之,这对许上将也是一种不尊重。

一、山东国军的去留

解放山东,主要标志是消灭山东国民党军主力。

许上将独当一面是从1947年七月分兵开始,他担任山东兵团司令员,担当内线作战的重任。

我们就从1947年7月开始,看看山东国军主力去向。

孟良崮战役,国军称之为鲁中会战,投入了42万人。一共是三个兵团、两个绥靖区。

列表如下:

1.王耀武二绥区,计有第八军、十二军、五十四军、七十三军、九十六军。

2.冯治安三绥区,计有整编77师、整编59师。

3.欧震第三兵团,计有胡琏整11师、整9师、整20师、整64师、整84师。

4.王敬久第二兵团,计有邱清泉第五军、整72师、整75师、整85师。

5.汤恩伯第一兵团,计有张灵甫整74师、整25师、整83师、整65师、整57师、整48师、整28师、桂系第七军。

共计24个军级单位,孟良崮战役中整74师被消灭,剩23个军级单位。

随着华野七月分兵、刘邓挺进大别山,山东国军主力也随之进行大范围调动。

调走的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到鲁西南追击华野部队,二是到大别山追剿刘邓大军。

到大别山的有9个军:第七军、整11师、整20师、整85师、整65师、整48师、整28师、整25师、整9师。

调往鲁西南、豫东的有5个军:第五军、整57师、整72师、整75师、整83师。

留在苏北未参与山东作战的有2个军:冯治安的整77、59师。

从数量上看,23个军调走16个,只剩7个,而且分驻济南和胶东两头,胶济线上的山东鲁中腹地几乎是空的。刘统先生的《华东解放战争》总结,到1948年3月,山东境内国民党军只有13个师、27个旅的兵力(包含了鲁西南兵力),防守胶济线和津浦线沿结大城市和部分县城。除济南青岛兵力较多外,泰安、兖州、烟台这些城市只有一个师把守,其余的县城或一个团、或一个营,兵力分散,捉襟见肘。

从质量上看,五大主力被消灭一个,另两个都调离山东腹地,去追击刘邓和粟裕两股强敌。号称第六大主力的黄百韬整25师在胶东打了一半也去大别山了。战斗力较强的只剩李弥第八军,其余都是杂牌、伪军或地方军升级起来的部队,王耀武手下没有一支他抗战时带过的劲旅。

我们评价1947年9月以后的战局——即华野正式分为东西两个作战集团之后,一定要看清楚东西两面各自面临的敌人力量,敌人强的战场自然是主要地位。粟裕在西线连续成建制地歼灭国军野战精锐,光是豫东战役就歼敌9万余人。

我们当然不能强求山东兵团也像粟裕这样大口吞灭敌人,山东兵团兵力本就弱于西兵团。

而要看看这些战果为大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另外多说一句,从山东战场兵力调动也能看得出来,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确然有极其高明的战略作用,山东战场抽出9个军20多万人南下大别山,一下子减轻华野多少压力?如果不是刘邓大军在南线的牵扯,粟裕打豫东战役会不会那么成功?

二、豫东战役对解放山东的重要影响

豫东战役战场虽在河南,其影响力却辐射山东,从根本上决定了山东战场的走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山东、河南战场,国军方面战史记载,一共有四次规模比较大的作战部署,从重量级上,他们等同于当年抗战时的所谓会战。

哪四次?1947年5月的鲁中会战。即孟良崮战役。

1947年6月的鲁西南会战,对手是刘邓大军。

1947年9月的第二次鲁西南会战,对手是华野。

1948年3月的豫东战役,对手仍是华野。

前两次所谓会战,以国军进攻为主。第二次鲁西南会战,先是国军追,后是华野停顿歼灭国军,造成形势倒转。到了豫东战役,完全成了粟裕主导,国军被迫应招。

攻克开封,把郑州方向国军、鲁西南邱清泉等部、徐州方向区寿年所部吸引过来。南线胡琏整编11师也被吸引北上。

山东国军重心进一步向鲁西南拉扯,造成山东的空心化,为许世友在胶济线作战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我们讲豫东战役,还不能忘了沙土集战役。

这场战役规模不大,只打掉了国军段霖茂整编57师,消灭9000余人。但意义非常重大,粟裕自己评价为变被动为主动,毛主席高度肯定其胜利意义,总结为这是华野转为全线南下的开端。

此战之前,邱清泉第五军一直扎在鲁西南不动,胡琏整11师在鲁中周村一带休整也未走。沙土集一战令国民党方面高层震动,邱清泉被迫逐步西进,胡琏也迅速坐火车西进南下,来到鲁西南。

尽管沙土集之后,粟裕企图复制这一胜利,在土山集围攻胡琏,没有得手。但国军整体布局早已不如1947年初重点进攻时那么从容主动,精锐主力的使用,不得不跟着粟裕主力打转转。

否则,如有一支五大主力级的部队坐镇鲁中,华野山东兵团绝然不敢拉开架子围攻潍县。九纵虽强,但单对单打胡琏整编11师,有把握吗?

三、潍县战役的真相

山东兵团大战胶济县,比较出彩的是潍县战役。

许上将指挥的非常好,战役部署上眼界很开阔,让七纵、十三纵置于潍县东西两翼,阻击济南、青岛方向可能会来的援敌,以九纵、渤纵、鲁中军区部队攻城。九纵是华野头等主力,攻坚能力非常强,渤纵和鲁中部队负责打外围战术要点,进攻兵力配置也非常好。

后来破城首功,众所周知是华野九纵27师79团,就是著名的“潍县团”。整编45师(即九十六军)师长陈金城被活捉,守敌一个整编旅的兵力(不详具体数字,约5000-8000人,东北杂牌军编成,兵力不充实,聂凤智司令员称歼灭1.1万人,当有部分地方守备部队)被全歼。

潍县战役也具有转折意义,华野在山东腹地开启全面进攻模式,国军龟缩回济南青岛兖州济宁等大中城市,无力再发动对华野的围剿。

按理说,这应该是许上将、九纵的大功劳,或者说全功。

但细究之,似乎又并非如此。

九纵克复潍县,有一支决定性力量,特纵。

华野特纵司令员陈锐霆,在1988年时写过一篇回忆我军炮兵发展和作战历程的文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讲述了华野特纵参加潍县作战的情况。陈主管炮兵,对敌我炮兵力量对比、攻坚中炮兵作用占比、炮兵战术运用对步兵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较多。从陈文中看出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潍县县城分为东西两城,聂凤智称其为山东少见的“双城”。潍县城墙本就高大,城墙是砖石结构,东西两城互为犄角,只靠步兵进攻很难。

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一特点,华野把本不属于山东兵团战斗序列的特纵调来给许世友用。

陈锐霆回忆说,潍县守敌各种山、野、榴和迫击炮总共112门。我军特纵和九纵各师炮兵,则集中了893门各种炮。这是我军转入战略进攻(以挺进大别山为节点)以来集中使用火炮最多的一次。

炮兵部队对潍县城墙、阵地进行了压制攻击和精准打击,2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将预定敌阵地目标全部摧毁。尤其是轰击西城最重要北门城楼,原计划用150发炮弹打掉这个火力点,只用50发就击毁之,命中率高达80%。在炮火直接掩护下,5个步兵连得以顺利登上城墙。

同样,攻打潍县东城时,也是用炮兵先进行猛烈轰击,而后步兵顺利登城。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特纵的有力支援,打潍县不可能这么顺利。许上将和九纵的军功章,至少要分给特纵一半。

四、济南战役总指挥到底是谁

作为解放山东最重要最有标志意义的战役,济南战役之解放,历来都与许上将首功之说挂钩。比如很多人认为济南战役的总指挥就是许上将。

所以最后再说一下军史上经典的济南战役总指挥的问题。

之所以有争议,笔者认为毛主席与许上将那段经典的点将故事起到很大作用。

许上将才能卓著,善于指挥大战,这是不争的事实。此公对中央意图领会之准确,与毛主席有非常好的感情回应,也是不容有疑的。笔者历来把许上将视为解放济南、解放山东的重要功臣。

但只要涉及到第一、首功之类的定位,就必须十分客观、十分谨慎。

粟裕能否称为第一、首功?我想以第一大将之尊,也不能完全、百分之百、没有争议地接住这个重量级称谓。毕竟在华东局,第一人是饶书记。在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陈毅是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大将只是在作战指挥以及绝大多数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中,扮演了总筹划、总指挥、拿出关键一招的角色。至于第一,还是交由大众去评论。

把许世友上将称作解放山东第一功臣,是指军事层面而言。这对粟大将的功劳与贡献是不公平的。

济南战役的发起,在许世友从胶东老根据地到达前线之前,毛主席与粟裕已经就济南战役怎么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何应对战场变化,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比如1948年7月16日粟裕致毛主席一封电报,非常有典型意义。主旨是不同意让许谭兵团去打济南。

起因是什么呢?之前毛主席致华东方面电报,让许世友在解放兖州之后北进打济南。粟裕说,如果中央的意图是让许谭分担华野主力在豫东的压力,那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主力部队已经从豫东战役中恢复过来。如果真的让许谭打济南,恐怕部队有困难,既难以短时间内打下济南,又无力分兵阻援。

毛主席于是转而与粟裕重点商议怎么打,集中体现在1948年8月26日的电报,毛主席提出三种可能的战况,即1.在援敌距离济南尚远时攻克济南;2.在援敌距离已近时攻克济南;3.在援敌已近且未攻克济南。要求粟裕按照攻城、打援同时进行的办法,筹划济南战役。

其后,遂在毛主席指示下,粟裕将华野全军(包括许谭兵团在内)32余万人分成两部分,其中14万人用于攻城,18万人用于打援。14万攻城部队,据《华东野战军济徐作战预备命令》(1948年9月2日,见山东人民出版社《济南战役》资料集总录),战斗序列包括山东兵团的九纵、十三纵、渤海纵队作为攻城东兵团,由许世友、王建安直接指挥;三纵、十纵、鲁中南纵队作为攻城西兵团,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该两兵团统一归许、王指挥。

原山东兵团之七纵调入南线阻援集团。其余一、二、四、六、八、十一、十二、特纵一部及中野十一纵,全部都在南线阻援。

为什么要不厌其详地说明战斗序列呢?请大家注意,攻济时,实际上已经打破原有东西两部分战斗兵团的藩篱,山东兵团兵力已经调开了。

很多许上将的拥趸再三持山东兵团是解放济南主力之观点,在史实面前是经不起推敲的。

济南战役期间,粟裕从未间断对前线的指挥,只不过不怎么参与具体战斗部署罢了。上引《济南战役》所录济南战役持续期间,粟裕上与中央来往电文,下与许(世友)王(建安)谭(震林)来往电文,均显示粟裕对前线战役安排有绝对主导权。

济南战役的真正最高指挥员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粟裕。

我们赞颂一切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纪念一切为解放山东、解放济南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越是这样,越要客观审慎地对待每一位功臣的功劳。

任何过誉之词,与诋毁之词一样,对开国将帅的威望都是消解。

凿正史实,以正视听。

9 阅读:1423
评论列表
  • 2024-08-21 17:07

    济南战役本来想吃一顿大餐的,结果就是吃了个快餐

  • 2024-08-21 20:12

    非常客观的好文章

  • 2024-10-14 11:02

    刘侍胆小保守,根本不敢全力救济南,象征性派了一些,结果打援没收获,而济南原定是要拿下的,开始想两头吃,既打了援,也攻下了城。跟许司令打得快没直接关系。即使许世友多磨一个星期,徐州来的援兵也不会是全力

  • 2024-08-21 12:30

    有理有据,不偏不倚!

  • 2024-08-21 00:44

    中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