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要进清华校门,门卫拦着死活不让,校长见到后:快请他进来

史说新读 2025-01-06 20:24:0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拉开序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许多高等学府被迫进行搬迁,清华大学亦不例外。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凭借其远见卓识,早先在长沙设立了临时校区。日军侵华后,他迅速组织师生迁移至此,确保了教学工作的连续性。

在长沙临时校区的教学逐渐步入正轨之际,一位衣衫褴褛、怀抱咸菜坛子的“乞丐”出现在了校门口。门卫见状,立即上前阻拦,认为其是前来乞讨之人。然而,这位“乞丐”却坚称自己是来找梅贻琦校长的。尽管门卫心存疑虑,但最终还是选择让他在校门口等待。

当梅贻琦外出归来,看到这位“乞丐”时,却大惊失色,随即恭敬地迎了上去。原来,这位“乞丐”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他此行并非为了乞讨,而是为了将一件极其重要的国宝——50毫克镭元素安全送达学校。

赵忠尧先生,1902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自幼便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先后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及清华大学,并在留学潮的影响下,远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教授。

图示|赵忠尧先生

在美国期间,赵忠尧先生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发现了硬伽马(γ)射线的“反常吸收”和“额外散辐射”现象,这些发现引起了世界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随后,他被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录用,与原子核大师欧内斯特·卢瑟福一同工作,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1年年底,赵忠尧先生决定回国,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国内的学子。临行前,卢瑟福赠送给他50毫克珍贵的镭元素,这既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中国科研未来的期许。赵忠尧先生深知这份礼物的重量,于是将其秘密封存在清华大学的物理实验室中。

然而,随着日军的全面侵华,清华大学被迫南迁。赵忠尧先生为了确保镭元素的安全,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北京,将其从实验室中取出,并装扮成乞丐,一路南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其安全送达长沙临时校区。

到达长沙后,赵忠尧先生因长时间的风餐露宿而显得疲惫不堪,但他怀中的咸菜坛子却完好无损。当梅贻琦看到这一幕时,不禁热泪盈眶,紧紧握住赵忠尧先生的手,感谢他为学校、为国家所做的一切。

此后,赵忠尧先生继续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执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人才,如钱三强、邓稼先等。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致力于新中国物理学的发展。

他先后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筹建工作,担任近代物理系主任;在国家筹建高能物理研究所时,已年逾古稀的他仍积极参与其中,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还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设立了科学基金,以奖励在数学物理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青年科学家。

赵忠尧先生的一生,是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史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