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在美国的政坛上,徐若冰是美国国防部史上第二位女性副部长,而这个任命却是是拜登亲自批准的。
这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却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尤其考虑到徐若冰的家族背景——她的爷爷是一位抗日英雄,她的父亲也始终心怀祖国。
这种身份的巨大反差,以及在中美关系微妙的背景下,徐若冰的任命自然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讨论。
与此同时,海峡对岸的一些人却为此欢欣鼓舞,将徐若冰的晋升视为某种政治信号,一种美国对台湾的“支持”。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徐若冰走上了这条道路?拜登政府的这一任命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考量?
抗日英雄——徐康良
徐若冰的爷爷是我国的开国飞行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康良驾驶着轰炸机穿梭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次次化解危机,成为人们口中的英雄。
1945年,徐康良拿到了去美国学飞的机会,打算在那里接受两年的飞行培训,同时推动中美两国空军之间的交流,
可当他1945年回国时,国内局势已发生巨变,抗日战争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国共内战。
徐康良年纪较大,因此没能赶上那个国共合作的年代,自21岁参军起,他在国民政府的教育下成长。
后来成为一名飞行员,长期接受严格的封闭训练,其中还包含在国外的两年重要学习经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非常有限。
即便他隐约意识到国共两党孰对孰错,但作为一名黄埔出身、受过国民政府大力培养的军官,他无法背弃曾经的“知遇之恩”。
1950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徐康良也跟随而去,他晚年总爱盯着窗外的地图出神,似乎这样能望见那海峡对岸的家乡。
信息来源:徐康良——百度百科
这份深沉的乡愁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儿子徐乃力,徐乃力1933年出生,小时候经历的岁月,正是我国最为艰难的时期。
他跟着爸爸到处搬家,生活挺不安稳的,这事儿对他影响挺大的,尽管在台湾完成了高中和大学学业,但在徐乃力的内心深处,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在大陆。
后来徐乃力考入美国的研究生院,考虑到国内环境对他们家庭出身的顾虑,徐康良鼓励儿子前往海外深造,并带着妻女移民,而他自己则选择留在台湾,等待两岸统一的那一天。
徐乃力拿到美国博士学位后,没有继续留在那里,而是去了加拿大,当了一名大学教授。
在加拿大,这位先生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华文化学会”的组织,主要是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他呼吁大家要正视历史,尤其是在反对日本歪曲历史的问题上,他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
因为他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历史记录的一切,他都曾亲眼见证了,遗憾的是那场战争中,我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却未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
徐乃力从小就盼着能回到祖国,直到快七十岁了,这才终于实现了在大陆大学讲学的愿望。
但是他的女儿徐若冰却走上了与他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她不仅没有思乡寻根的情怀,反而一步步走向美国政坛的顶峰。
与父亲的感性不同,徐若冰更像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科女性,理性而务实。
她在多伦多大学学了数学,后来又在加州大学拿到了工程技术的硕士,她能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全靠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
她从机场工作起步,后来进入雷神公司,在军事技术领域表现非凡,一路晋升最终坐上了空间和机载系统技术战略副总裁的高位,职业生涯达到了顶点。
从技术专家到政坛新星
徐若冰在雷神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可是个美国的大军火商,徐若冰在雷神公司管着电磁系统实验室,还忙于研究F-35隐形战机的雷达技术。
雷达系统是现代战机能否取得制空权的关键,其先进程度往往决定着战局的走向,徐若冰因此被称为“F-35,战机雷达之母”,其在雷神公司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1.4.28——台媒:拜登提名华裔女性出任国防部副部长,曾主导F-35雷达研发
后来,她升任副总裁,负责技术与研发,并监管无人机项目,2012年9月,徐若冰进入美国陆军部,担任助理部长,负责采购、后勤和科技相关事务。
她在陆军部表现出色,管理能力超强,战略眼光独到,面对有限的预算,她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盘活了陆军内部资源,大幅提升了陆军装备研究与采购的效率,因此被誉为陆军装备研究与采购的“第一人”。
她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军界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了多枚荣誉勋章。
从徐若冰的履历来看,她被提名国防部副部长似乎并不意外,然而,如果考虑到她的出身背景、种族和性别,这一提名就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对于许多美国白人而言,她终究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外来者占据国防部的高位,这无疑让他们感到不悦。
徐若冰一旦上任,她不仅会创下新纪录,还会成为首位同时打破女性和华人任职限制的人。
权力游戏与政治算计
在美国社会对徐若冰的任命议论纷纷之际,台湾方面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一些台湾人对徐若冰的晋升感到无比骄傲和兴奋。
有些人死心塌地亲美,觉得徐若冰既然在台湾出生,那就是台湾人,是我们的同胞,如今她身居高位,仿佛也提升了台湾的国际地位。
他们甚至天真地认为,拜登提名徐若冰是暗中表达对台湾的支持,幻想徐若冰上任后,美台之间会在军事上达成某种默契。
拜登提名徐若冰的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考量,徐若冰那丰富的经验和出众的研究实力,拜登政府此举意在改善其国际形象,试图以“平等”为名,加强文化影响力。
徐若冰不仅是华裔,还是女性,她的提名可以被延伸到种族和性别平等这两个敏感话题,从而争取到更多亚裔美国人的支持。
徐若冰在军工行业干了很久,攒了不少人脉和资源,她熟悉工程技术,对于军备采购流程了如指掌,这对于美国政府而言至关重要。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1.4.29——枢密院十号:美提名华裔女副防长,有深意?
美国的武器制造和销售掌握在资本手中,军方采购军备也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在这种情况下,徐若冰连接着政府、军方和军工企业,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军备采购的顺利进行。
除了少数几个仍抱有幻想的台湾亲美分子外,大多数中国人都很清楚,徐若冰只是一个拥有中国血统的人。
结语
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是由其成长环境决定的,而非简单的血缘关系。
徐若冰的故乡认同里没有“中国”这个选项,她的灵魂深处也缺乏对中国的认同感,对于徐若冰的任命,美国社会也并非铁板一块。
台湾方面对徐若冰任命的过度解读,则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精神胜利法”。
他们将徐若冰的个人成就与台湾的政治地位联系起来,以此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掩盖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