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法修身“视之而弗见”是比喻吗

践行的瑜 2024-05-16 02:17:44

黄老道家经典《阴符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我们可以理解为眼睛是人认识外界物质的媒介,也就是耗损人体精气神的最大器官;如果利用得当,眼睛也是修养身心的关窍。

道法修行成仙的吕洞宾在《太乙金华宗旨》中,从道法实修的视角指出了“内视”的重要性,“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

可以说《阴符经》用抽象的文字写出眼睛的至关重要;《太乙金华宗旨》则是用抽象的逻辑思维论证了眼睛为什么这么重要❗

道法修行是要论证实修的体感体悟,抽象的道理仅是一种认识而已,《阴符经》、《太乙金华宗旨》上的这些“机在目、寄之双目”,其功效就仅此而已❗

道法实修中“机在目”的景象,便是《道德经》中第十四章“知道”主题的“微希夷”和第二十一章“明德”主题的“孔德之容”文字内容。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据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诘,故捆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

这是文始版本的“微希夷”文字内容,有“文学评论”的文人认为,文章开始时的“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据之而弗得”均是一种形象比喻。

本章节内容是在写道法实修中的体感内景,没有丝毫实修经验的“文人”,本着“有调查才有发言权”的原则,又能有什么发表“文学评论”的资格呢❗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于物,唯茫、唯沕。沕呵!茫呵!中有象也;茫呵!沕呵!中有物也;孧呵!鸣呵!中有情也。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

这是文始版本第二十一章节“明德”主题的“孔德之容”文字内容。

如果说“微希夷”章节内容是道法实修中内视景象的概括之象,那么“孔德之容”章节内容则是内视景色的具体形象,是一种细节描绘。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据之而弗得”并不是比喻之词,而是进入“功能态”之中看到的那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恍恍惚惚的光景❗

南宗紫阳真人就有一首《悟真篇》诗词,对这种感觉状态进行了阐述。

☞悟真篇——张伯端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

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1 阅读:41
评论列表
  • 2024-07-11 14:00

    古代道家用唯物主义哲学真理发展走出了个科学路线,江湖术士为了诈骗伪装道家,用一元论唯心主义胡编乱造出了个道教,现在倒好,境外的外贼水军们和江湖骗子们又开始有伪造科学了,为思想渗透 洗脑和骗钱 做准备了,最典型的是气功骗人失效了,又搞出来个能量功和磁场功等 骗人。

  • 2024-06-24 09:29

    钟响量劫起,方知大道始。乾元编程至,身心复无极。

  • 2024-05-22 09:08

    孔,洞也,喻,黑洞,无,一等状态!

  • 2024-05-25 13:58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不闻,据之而不得!是道人进入虚无的一种状态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