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的“急刹车”:揭秘舰载机尾钩技术

扶摇寰宇杂谈 2024-10-12 15:21:58

作为航母的利剑,其起飞和降落技术一直是军事科技的前沿。而舰载机的降落,尤其是尾钩技术,更是其中的关键。

1911年1月18日,飞行员尤金·伊利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成功展示了尾钩技术。他驾驶的“柯蒂斯”推进式飞机,借助尾钩在舰上成功着陆。

然而,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才出现了与甲板固定装置相结合的实用尾钩系统。到了3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舰船装备了尾钩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型战斗机得以在海上使用。

尾钩是一根坚固的金属杆,其自由端被压扁、加厚,并制成类似爪子的钩子形状。尾钩安装在飞机的龙骨上,通常通过机械和液压系统保持在收起位置。飞行员操作后,液压或气动压力将尾钩降至放下位置。尾钩的存在并不是舰载机适用性的证据,舰载机的尾钩设计为使用后能迅速升起。

许多陆基战斗机也配备了尾钩,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如制动/轮胎故障、起飞中止等。陆基飞机的起落架和尾钩通常不足以承受航母着陆的冲击力,一些陆基尾钩使用氮气压力系统保持放下状态,需要地面人员在操作后重新充气。

舰载和陆基阻拦装置由一根或多根电缆(也称为“阻拦索”或“横甲板吊索”)组成,横跨着陆区域并通过“购买电缆”连接到阻拦装置发动机。在典型的航母甲板配置中,共有四根阻拦索。尾钩的作用是勾住这些索中的一根,最好是四根中的第三根,以便阻拦装置能够将阻力传递给飞机,使其更快减速。

在F-35C闪电II战斗机的飞行测试中,由于尾钩设计问题,导致在所有八次着陆测试中未能成功勾住阻拦索,尾钩不得不重新设计,历时两年。此外,陆基F-35A的紧急尾钩也发现了缺陷。

法国的多用途战斗机“阵风”成为唯一一种非美国战斗机,被允许在美国航母上使用弹射器和阻拦装置。2008年,六架“阵风”战斗机在“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上进行了互操作性演习。

尾钩技术是舰载机安全着陆的关键,它的发展和创新不仅体现了军事科技的进步,也保障了飞行员的安全。随着新型战斗机的不断出现,尾钩技术也在不断地被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更高的飞行速度和重量。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