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记录的杨靖宇遇难经过

五色有翼 2024-03-25 08:51:32

张林 程军川收集整理

杨靖宇烈士

摘自满铁社员会编《协和》杂志刊载“讨伐杨靖宇座谈会”(1940年3月31日)

前言

过去数年来,被称为满洲国治安之癌,治安部大臣以1万元悬赏取得其首级的匪首杨靖宇,已被我们日满讨伐队击毙。记者接到这一捷报后,昼夜兼程,奔赴现场。

在通化省通化县益子警尉补家,访问了这位在讨伐中立了大功的人物。刚刚谈了不到10分钟,只见警务厅派来了一名急使,跑进来就气喘吁吁地说:“昨天夜里,在柳河县三源浦附近发现几名可能是杨靖宇部下的残匪。全体队员将紧急赶赴现场,请立即出动。”记者心想,好不容易约定的采访又谈不成了。正在这时,本部来了电话:“《协和》杂志的记者能不能也一同到现场来?在现场还有许多话想和他谈。”电话原来是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打来的。记者欣喜若狂,搭乘讨伐队的卡车,直奔三源浦。

当天傍晚,在讨伐队警备森严的三源浦村正中间,在充作讨伐队本部的警察署的一个房间里,意外地举行一个事先未曾预料的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也都是一些始料未及而又难得一见的人物。他们是——

岸谷隆一郎:通化省警务厅长、警察队本部长、原满铁社员。

益子理雄:通化省警务厅警尉补、与大网警尉同时在讨伐杨靖宇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在距离杨靖宇20米处,与之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绪方忠雄:通化省警务厅勤务警佐,负责降匪的教育,功勋卓著。

古高敏昭:杨匪根据地通化省柳河县副县长。

程斌大队长:原为杨靖宇部下,任参谋,两年前投降,现任讨伐队大队长。

王、申大队长:二人均为杨靖宇部下,已投降,任讨伐队大队长。

其他:胡工作班长、李参谋、尹参谋,三人均曾是杨靖宇部下。

本刊记者:宫本

所谓大头目杨靖宇

记者:诸位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这次机会,十分感谢。

岸谷:在正讨伐匪贼的时候召开讨伐匪贼座谈会,岂不别致?

古高:气氛极佳。

记者:先从杨靖宇的履历和风貌谈起吧。

岸谷:这方面老程最清楚了,因为你原来曾经是杨司令的左膀右臂呀!

程:(挠头)别开玩笑!不过,关于杨匪的情况,我倒是清楚的。

记者:多大年纪?

程:今年40岁,山东省人。身材高大,将近6尺。力气很大,跑得也快。

益子:不仅武艺高强,也有学问,大学毕业,他拥有足以使2000名部下效服的能力。

岸谷:不管怎样,光是头衔就有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参谋,是个了不起的家伙啊!

记者:他的所谓全盛时期大约是什么时候?

益子:他从康德二年开始初露头角,当时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特派员住在哈尔滨,同吉林省磐石县的朝鲜族共产党员勾结起来,组织一个公共团体。不过,当时这个团体极不统一,没有一个人能有本事把这一团体领导起来。

记者:那么,杨靖宇就是利用这个机会位居党首了?

益子:是的。他的武力和学识立即使他深孚众望。于是便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团体,当然这个团体被赤化。

康德三、四年前后可以说是他的全盛时期。拥有2000名部下;身边总是有二三十挺机关枪保护他,甚至还有医疗机构那是很了不起的。他曾横跨间岛、安东、通化、吉林、奉天等5省30个县。

[中略]

所谓的“壁虱”战术

古高:宫本君,你可听说过岸谷队长阁下的所谓“壁虱”战术吗?

记者:不,我没有听说过。

益子:那么,让我来介绍。那就是一种像壁虱一样叮住不放的战术。一旦咬上,就狠狠粘上,毫不放松,直到抓住为止。这是厅长阁下根据他多年讨匪的宝贵经验创造的战术。这次杨靖宇之所以被搞得精疲力竭,就是中了这种壁虱战术的缘故。所谓壁虱,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些人。

绪方:而且,这些壁虱比起真正的壁虱还要顽强。

岸谷:这些壁虱还拥有可怕的速度。而且,个个壁虱都留着胡须,都是威风凛凛的家伙。

益子:总而言之,我们就像壁虱一样,紧紧跟在杨靖宇后面,从杨的全盛时期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不过,真正拼上性命,紧追不舍,是从今年1月上旬开始的。当时,杨的势力已经大非昔比,部下只剩下200多人。而且,在我们日本军守备队、铁道警护队和警察队的持续追击下,在山里东逃西窜,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

绪方:对于这200名匪贼给予致命打击的,还是我们航空部队的出动。

岸谷:那次的那些飞行员们可真是勇敢。飞机几乎是擦着树梢飞行,向地面扫射或投弹。说着说着,飞机又一下飞到我们自己人的头上,引导我们前进。

绪方:他们从飞机上大声呼喊:“跟过来,快跟过来!是这边,这边!”那种联系方法,可真叫痛快!

绪方:有一次由于飞得过低,机翼被树枝挂住了。那时我们可紧张坏了,而它却带着被挂破的机翼飞走了。我们担心它能否飞回去,其实不然,当它飞到敌人头上时,传来一阵轰轰哒哒的声音,真正是勇猛无敌啊!

古高:听说飞机一来,匪贼就围在树的周围,是真的吗?

益子:当然是真的。大家都怕被扫射打中,所以都争先恐后地躲到树下去。于是飞机便绕到人躲的一边;下面的人又绕到飞机看不到的一边去。就是这样,他们围着树转圈。每一棵下总有五六个人围着转,从上面看下去,几十棵树下有几十组的人围着树转圈圈,别提有多可笑了。飞行员一面大笑,一面投弹。为了嘲弄匪贼,飞机索性就在上面团团地转。这些都是事后听飞行员们讲的。

绪方:所以事后我们走上去一看,每一棵树下都是转圈的脚印,草被踩倒了,雪也被踩实了。

脚印会议

岸谷:总而言之,对于这伙匪贼,一旦开始追击就决不能松手。稍一放松,他就会死灰复燃,而我们就将前功尽弃。所以,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人,也要彻底地进行追击。像壁虱那样咬住不放,不给对方一分钟的喘息时间。这样一来,任何人也得认输。

不过,这次对杨靖宇的讨伐,应该说是壁虱战术的一个典型战例。刚才已经说过,到今年1月上旬为止,曾是200人集团的匪贼,由于铁路警护队和我们警察队,以及通化车站的员工们,在日本军守备队的指导下,采取了有条不紊的联系,日以继夜地进行猛烈攻击,使对方不断地出现伤亡和开小差,终于只剩下以杨靖宇为首的16个人。10日前后剩下12人;20日以后只剩下8人。而我们仍然紧追不舍,到了2月15日只剩下杨靖宇等3人。18日终于又将他的两名部下打死,只剩下杨靖宇一人。杨靖宇痛苦地挣扎着,他千方百计地设法摆脱追击,但这些壁虱们却十分顽强。到了23日,就连这位大头目也终于“寿终正寝”了。这样说起来,似乎很容易,把杨靖宇打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这其间的辛苦甘甜实在不是以笔墨和语言所能形容的啊!

记者:诸位是以鲜血为代价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能不能举一个其中最为突出的战例?

程:不管怎么说,最艰苦的一次还是2月15日那次追击。

记者:您也参加了吗?

程:是的。我是同我的朋友老崔(原来也是杨的部下,后来归顺,是讨伐队的大队长)的大队一起带领部下去的。

益子:那天,老崔的部队在搜索杨的去向过程中,突然发现了雪地上的脚印。脚印!大家顿时紧张起来。跋涉十几里的疲劳也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绪方:对于搜索者来说,脚印意味着一种希望。一旦发现脚印,大家便围着它,开起脚印会议。

记者:真是有趣的会议!

岸谷:根据留在雪地上的脚印的数目、大小和方向等,可以判断出敌人的大体数目和去向。在这种情况下,匪贼也在考虑,无论走过多少人,也只留下像一个人走过的脚印。也就是说,走在后面的人全部一分不差地踏着前面的脚印前进。但是,我们也有脚印的权威人士,他们可以根据雪被踏过后的坚实程度和脚印的深度等判断出敌人的人数。

益子:总之,那一天发现了匪贼脚印的老崔说:“沿着这个脚印前进,再走一里半,肯定会发现匪贼。”于是,大家便立即跑步出发了。

古高:果然发现了吗?

益子:发现了。完全是一种惊人的直感,而且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杨靖宇。

记者:那么后来呢?

程:杨匪发现老崔的队伍后,便惊慌地逃跑了。大家一心想捉住杨靖宇而继续追赶下去。

沿着血迹前进

岸谷:可是,别人且不说,连这位大汉老崔也没有追上杨靖宇。这时,杨靖宇的身边只剩下了两名部下。而且,几天以前这两个人又被他派到村子里去寻找粮食,他无疑比以前更加饥肠辘辘。但是,他却跑得飞快,两只手摆动到头顶上,大步跑去的样子,活像只鸵鸟在飞奔。不过,最后我们还是把他赶到了山顶上。杨靖宇利用地物猛烈地开枪射击,我方也卧倒应战。伊藤警尉补向着相距300米前方的杨靖宇大喊:“投降吧!”对方也喊道:“我投降,别开枪了!”接着,他又说:“投降之前我有话说,你一个人过来!”“好!我现在就去!”当伊藤警尉补站起来的一瞬间,哒哒哒地枪又响了。“啊”的一声,伊藤向前倒下。接着又是三枪,每发都命中伊藤的胸部。

益子:尽管是一号毛瑟手枪,毕竟是手枪。但是,射手是那个可怕的杨靖宇。那家伙可是在200米之内能打穿放在人头顶上的苹果的名人。而且他手里拿着直接瞄准有效射程1000米的毛瑟手枪,实在受不了。

尹:伊藤被打伤了。老崔气愤地追赶杨靖宇,结果老崔也负伤了。

岸谷:大腿被打穿了。不仅老崔,那一天追踪杨靖宇,在他毛瑟手枪的枪口下,1人阵亡(这名阵亡者不是伊藤,伊藤却出人意料地得救了),6人负伤。原来我们不想打死他,希望能让他在有益的方面发挥才能,所以才劝他投降的。但是,他已经不可饶恕。来吧!打死他!于是开始一齐射击。这家伙受不住,开始逃跑。中途左手被我方打中,就是这样他仍然毫不气馁地继续逃跑,完全像一个巨人在狂奔。最后,终于在一个密林里把我们甩掉了。大家只能沿着落在雪地上的点点血迹继续追寻他的踪迹。

绪方:然而,糟糕的是这期间天渐渐黑下来了。

申:又没有手电筒。

益子:所以大家只好点燃个人携带的火柴,在黑暗中寻找血迹继续前进。这时,寒冷和疲劳一股脑儿地袭来,大家才发现从早上出发以来,十几个小时滴水未进,肚子饿得像针扎似地疼。

绪方:队员们接二连三地倒在雪地上,这可能是追丢了杨靖宇而一下子泄气的缘故。再加上那一天的行程是足足跑了15里以上的山路。当一个人倒下之后,就像凶猛的传染病蔓延开来一样,到处都有人接连地倒下去。还有些人掉队了。这样一来,早上出发时曾经有600人的讨伐队,很快减少到300人,200人,100人了。

岸谷:然而,就是这样,我们也没有放松追击,跨过掉队队员的身体继续前进,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前进。这样,15日过去了,到了16日上午2时,不知什么时候队员只剩下50人了。大家用冻僵的手一根根地点燃已经所剩无几的火柴,拼命地追寻杨靖宇的血迹和足迹。逃的真能逃,追的也真能追!幸好后来我们遇到了运粮食的卡车,总算得救了。

记者:那么,找到杨靖宇的行踪了吗?

益子:没有,那一天的搜查就算白费了。但是,那时我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杨靖宇只剩下孤身一人,既负了伤,肚子又饿,决不能放走他。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信。

最后的决战

益子:从那天起又过了两天。18日在濛江县城以东6公里的大东沟村附近,发现杨靖宇的两名部下出来寻找粮食,大东沟警防队和特搜班立即出动,将他们击毙。杨靖宇完全只剩下一个人了。另一方面,讨伐队命令附近一带村民:“进山砍柴的人绝对不许携带午饭。”这样,到了2月22日,据说在保安村以西约5里地处,有一人要求四个砍柴的农民送来两袋面粉和棉鞋,并说可以多给钱,还拿出大捆的钞票给他们看。同时还约定了交东西的地点。根据农民的报告,讨伐队顿时紧张起来,开始行动。

岸谷:可是当时讨伐队的绝大多数队员都到其他地方进行搜查,留在警察队本部的只有为了应付紧急情况的唐大队的一个中队和在附近村里待命的崔大队的一个小队。而且卡车也全部出动,只有一台备用车。而接到这一情报后,不允许有片刻的迟疑。于是,立即同各方面取得联系,同时由当时正在本部的益子和大网警尉补等19人乘卡车奔赴现场。

益子:命令一下,我们立即武装起来,乘卡车出发。但是,卡车只能开到中途,不得已只好让报信的农民带路赶赴约定的地点。似乎他早已知道我们到来,在约定的地点连个人影都不见了。但是,雪地上却有很大的脚印,从那里开始向相距300米的山上走去。于是我们便沿着脚印登山。这时,走在最前面的一个队员,虽然没有发出“有人”的声音,但是他用姿势告诉大家对面有人影。

大家顿时紧张起来,将队员分成两组,一组从山顶,一组从半山腰悄悄靠近,然后突然一齐向躲在对面岩石裂缝中的人影开始射击,人影在地面滚动着逃走了。我命令四五个队员留在山上监视人影的去向,我随后继续追赶。看来他已经完全丧失了逃跑的力气,再次利用山脚下的地物拼命地开始应战。双手拿着两支手枪向我方乱射,双方的距离只有50米。“怎么抵抗也没有用了!快投降吧!”我们再一次敦促他投降。而对方却用手枪的子弹代替了回答。“打死他!”又进击到相距30米处,他已经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我们又将队员分作两股,我带领一名满警,在山上负责监视的队员的引导下,接近相距20米处,然后同另一名队员同时向两个方向开始猛烈射击。交战约10分钟,不知从哪个方向射来的子弹命中了,我亲眼看到对方一下子倒了下去。于是,我拼命地高喊:“打死了!前进!”当我们跑上前看时,只见一个身中数弹的大汉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根据我掌握的杨的体貌特征,立即直感到“这就是杨靖宇”。我的预感完全正确。经过原来杨的部下对首级的验证,证实确确实实就是最后一人,大头目杨靖宇。弄清之后,大家都围在尸体的周围,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接着不约而同地高呼“万岁”。大家都呜呜地哭起来了。

结束语

岸谷:曾经统帅两千名部下的杨靖宇的最后未免过于悲惨了。从他的尸体上找到了6660的巨款,而他却穿着破烂的鞋子和撕烂的衣服,胃里连一粒粮食都没有。

引自凤凰书品《我认罪——日本侵华战犯口述实录》中华书局2015年8月出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