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战役粟裕用兵绝在哪?3点意想不到!连毛主席都忍不住赞叹

小丁说商业 2024-11-25 15:29:0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45年初,国民党一边对外“和谈”,一边暗地,派遣重兵,对粟裕率领的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进行围剿。

就在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以为胜券在握时,粟裕却以三个意想不到的妙招,打了一场出奇制胜的战役。

这场战斗让毛主席都忍不住感叹:用兵如此,堪当大任。究竟是一场怎样轰轰烈烈的战役?

风起云涌,刀锋相向

1945年春,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日军节节败退,侵华态势已经不可逆转。

战场上的硝烟并未因此消散,反而更显诡谲,抗日的主战场逐渐转向内线,国共之间的暗战越来越明朗,苏浙皖边区的局势尤为紧张。

新四军在这里开辟了根据地,逐步扩展势力。

国民党对此坐立不安,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中拍着桌子喊:“不能让新四军在浙西坐大!”顾祝同接到命令,立刻调兵遣将。

顾是国民党三战区的司令长官,资历老,经验足。

面对新四军的游击战,选择了硬碰硬的策略,调集52师、79师等多个主力部队,总兵力超过两万,准备对粟裕发起“围剿”。

顾祝同的计划看似万无一失,命令部队分区包抄,步步为营,试图逐渐压缩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新四军兵力有限,装备不佳,只要将战线拉长,形成合围,新四军必将无路可逃。

而此时的粟裕,正在苏浙军区司令部召开作战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参谋们面色严肃,摆在桌上的地图上满是敌军推进的箭头。

一位参谋站起来说:“敌军兵力是我们的五倍,我们应该避免正面交锋。”

粟裕沉思片刻,站起身,缓缓说道:“顾祝同的胃口太大,吃得太急,咱们就给他准备一根刺喉的鱼刺。”

用手指点着地图,迅速规划战术:“先让他们进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记住,我们主动引战,但不能硬碰。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

这一次,决定以新登城为突破口,用一场战斗将敌军彻底拖入他的布局之中。

诱敌深入,稳住战场主动权

三月的春雨,将新登城周围的道路,浸润得泥泞不堪,仿佛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增添了几分诡谲。

粟裕看着地图,冷静地说道:“敌人想要全面围剿,我们偏偏要主动出击,让他们追着我们跑。”他挥手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圈,目标直指新登。

新登城地势险要,是通往浙西山地的重要节点。

粟裕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开局,并非意图占领,而是要吸引敌军全部注意力。

派出精锐部队夜袭新登,仅用半天时间就攻破了城防。

城内枪声、炮声此起彼伏,街道上硝烟弥漫,城墙上的新四军战士不停地向敌方投掷手榴弹,沉闷的爆炸声回荡在城内外,守城敌军很快溃散。

顾祝同接到新登失守的消息,脸色阴沉。

手里的卷烟已经燃到尽头,却没有察觉,立刻命令52师全力反扑。

新四军坚守三天,顽强抵御了敌军的三次攻城,每一次进攻都让敌人付出惨痛代价。

第三天夜里,新登城内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营火在风中摇曳。

粟裕站在临时指挥部,宣布:“撤出新登,让他们进来。”他的命令简单却坚定。

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撤退途中,部队故意丢弃了一些破旧枪械和空弹药箱,甚至将俘虏放归。

这些细节让敌军误以为新四军已元气大伤。

果不其然,这些“战利品”很快传到顾祝同手中,翻看俘虏带回的“证词”,不屑地冷笑:“新四军溃不成军,给我全力追击,务必一举歼灭!”

国民党军队开始快速推进,完全按照粟裕预设的路径进入山区。

他们一路急行军,补给线越拉越长,许多士兵因为长时间赶路已经筋疲力尽。

春雨仍在持续,泥泞的山路拖慢了行军速度,士兵们怨声载道,队伍秩序愈发散乱。

粟裕对这一切了然于心,主力部队早已悄悄转移至孝丰一带,化整为零,潜伏在山林间。

他站在高处,眺望远处的山谷,对身边的参谋说:“敌人的胃口太大了,连壳带骨都要吞。等他们进了山,就看我们的了。”

集结兵力,打破敌军气焰

孝丰地区被群山环绕,峡谷纵横,视野受限。

国民党52师行至此地,士兵们一路疲惫不堪,却仍未见新四军踪影。

师长坐在临时指挥所内,命令部队在谷底扎营,士兵们刚开始搭建营地,四周的山林突然响起一声信号枪响。

伴随着这声枪响,密集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呼啸而至。

新四军隐藏的炮兵早已锁定目标,将敌军的营地变成一片火海。

紧接着,山顶上出现了新四军的身影,战士们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从四面山坡涌下,枪声、喊声混杂在一起,震动整个山谷。

国民党52师一片慌乱,师长急忙试图集结部队,但狭窄的山谷让他的部队难以展开阵型。

他们的无线电在炮火中被摧毁,失去了指挥能力。

士兵们四处奔逃,有的甚至掉头往山外跑,粟裕在山腰上架着望远镜,观察敌军的动向。

下令:“加快攻击速度,彻底分割他们的兵力。”

山间地形复杂,但新四军对这片山区早已熟悉,利用小道快速穿插,封死敌军所有可能的退路。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傍晚,敌军伤亡惨重,剩余的士兵纷纷举手投降。

这一仗,52师几乎全军覆没。

顾祝同得知52师失利,勃然大怒,立刻调79师和突击总队前来增援,他的命令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围剿新四军。”

这一增援计划早已被粟裕洞悉,新四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在通往孝丰的道路上布下了伏击圈。

79师的部队刚进入山区,又遭遇新四军截击。

与52师一样,他们也陷入了山地的包围圈,敌军尝试突围,却发现所有道路都已被新四军封死。

白天他们被四面埋伏的火力压制,夜晚则遭到游击小队的骚扰,几天后士气彻底崩溃。

部分部队试图向后撤退,却发现补给线早已被新四军切断。

79师与突击总队被分割歼灭,整支部队土崩瓦解。

战斗结束后,粟裕走在战场上,双手背在身后,看着敌军遗弃的装备,缓缓说道:“兵多,未必战胜;机动,才是根本。”

他并未表现出太多的得意,而是迅速命令部队清理战场,做好转移准备。

这场战斗彻底粉碎了顾祝同的围剿计划。

新四军以不足五千的兵力,连续歼灭敌军1.2万余人,每一个战术环节都环环相扣,从诱敌深入到集中歼灭,再到分割敌军,这是一场无可挑剔的胜利。

战后评价,用兵之道出奇制胜

天目山战役结束后,新四军歼灭敌军1.2万余人,彻底粉碎了顾祝同的围剿计划。

这场战役让粟裕声名鹊起,毛主席听到战果后,连连赞叹:“粟裕这个人,不简单,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粟裕在这场战役中的指挥艺术,被后人总结为三个“意想不到”:

一来,他敢于佯败,迷惑敌人,通过撤退和释放俘虏,粟裕让敌人误以为新四军溃不成军,从而放松警惕。

又善于抓住战机,孝丰地势险要,粟裕选择此地设伏。

切断敌军的进退路线,迅速集中兵力一击致胜。

还灵活运用山地战术,天目山多山多林,粟裕将部队化整为零,充分利用地形隐蔽行踪,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天目山战役,粟裕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场战役,也是他一生军事成就的缩影,也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