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踹蒋介石、痛斥日寇!民国怪人刘文典如何成为一代“风骨”?

奇档谈社会 2024-10-27 10:00:36

刘文典,民国“奇才怪人”。

他不仅为后人留深刻的文学成就,更因为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文人傲骨,成为了那个动荡年代的传奇人物。

刘文典性情乖张、言行狂傲,尤其是对待当权者与权贵毫不妥协、直言顶撞。

因此他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怪人”“狂人”的标签 。

刘文典生性孤傲,但才华横溢。

刘文典皮肤黝黑瘦小,不是人们印象中风流倜傥的文人形象。

孔子曾言“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而刘文典就是这种“以貌取人”的“例外”。

早年间,不少清华学生因在《新青年》上见到他清新优美的文笔和新颖独到的思想,纷纷选报了他的课。当这些学生满怀期待地来到课堂,却一位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的中年男子走上讲台时,大都十分失望。

学生们当即在课堂上窃窃私语,“字弗如其人啊!”

刘文典是人不可貌相的典型代表,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可谓是巨大的。1923年,他著成《淮南鸿烈集解》,引发了学术界的轰动,胡适甚至亲自为之作序。

此后,《庄子》和《说苑》的校勘更让他在学界名声大振,奠定了他在古籍校勘研究领域的地位。

然而,刘文典却不是只求学术的“书呆子”,他的狂傲早已名声在外,颇具孟子所谓的“见大人则藐之”风范。

1927年到1929年间,刘文典担任安徽大学校长。

当时,蒋介石正在积极巩固自身权力,许多学校在其视察时都会热情欢迎。然而,刘文典却不为所动,拒绝让学生去“迎送”,并说“大学不是衙门”。蒋介石不满对他也无可奈何,称其为“学阀”。

后来,蒋介石北伐成功,在安庆视察时,因学生运动而召见刘文典,要求他上交“共产党员名单”,责令要严加惩处学生。

刘文典面对当时的最高权力领袖,竟毫不妥协,正面顶撞:“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也不知道谁是!”

他的态度当场激怒了蒋介石,蒋愤怒地说:“不把你这学阀撤掉,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刘文典听后更是毫不示弱,回怼道:“提起总理,我在东京革命时,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蒋介石恼羞成怒,厉声斥责:“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简直就是个封建遗老!”

刘文典针锋相对:“你也不看看自己?纯粹一个封建军阀!”蒋再也忍不住,怒不可遏,扬手给了刘文典两记耳光,刘文典毫不退缩迅速回击,踹了蒋一脚。

之后他被关押,很快社会上掀起“保障人权、释放刘文典”的抗议运动,在蔡元培等学界前辈的努力下,蒋介石最后只能释放刘文典。

当人们上门接他回家时,他仍然大骂不止:“娘的,我刘文典岂是说关就关,说放就放的?”

最终,他在众人相劝下才勉强返回家中。

抗战期间,日军占领北平后曾试图拉拢刘文典加入伪政府。刘文典听完“说客”的来意后断然拒绝,为了躲避日方骚扰更是几次搬迁。

日方不甘心,又派出他曾经的多位同事前去游说,刘文典对来人直言:“国家大义,不容含糊,学者当自重羽毛!”

后来,他被日军逮捕,面对日方的威逼利诱,刘文典对日军说:“国难当头,耻于发夷声!”。

日军看刘文典毫无为他们效力的意思,也就放了他,被释放后他辗转逃离北平,南下加入了西南联大。进入西南联大后,他与著名学者陈寅恪成为同事,因为敬佩这位学界前辈,常对人说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只能算“半个教授”。

1939年,日军轰炸昆明,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四散逃命。

刘文典也和学生们在逃亡的途中忽然想到身患重病、视力微弱的陈寅恪还在家中。他毅然折返,带领学生们搀扶着陈寅恪离开。

当有学生要帮扶他时,他喊道:“保存国粹要紧!”要求学生们先护送陈寅恪。

刘文典三个字在“飞踹蒋介石”一事后广为流传。广东军阀陈济棠听说这件事后, 特意派人重金聘他前往广东共谋反蒋大计。

刘文典果断的拒绝了他的邀请:“当今国难当头,国家需要团结一心,现在只有蒋介石,能领导抗战。”

作为中国学术界的传奇人物,刘文典不仅在学术上独具建树,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不屈精神。践行了“学问需独立,气节当如山”的人生信条。

刘文典的后半生,西南联大成为他最为重要的学术阵地。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汇聚了众多学界翘楚,虽然身处艰难环境,但师生们凭着“不屈意志”坚持学习,如刘文典所说:“即使在战火之下,学术的火炬也不应熄灭。”

他的上课方式颇为独特,随意地坐在讲台上,甚至将脚放在桌上讲课,不拘小节。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文典返回北平继续教学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许多知识分子面临着抉择。

为了建设新中国,刘文典留了下来。但在后来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他被反复批斗,1958年7月15日离世。

刘文典一生藐视权贵, 他曾在回忆中谈到自己对陈寅恪、胡适等人的敬佩之情,称他们是真正的“独立学术大家”。

“学术当不屈,正如人要顶天立地。”道出了他对学术与人格的追求。

从“飞踹蒋介石”到拒绝伪政府,刘文典这一生从不妥协、不追逐权势,追求的是内心、精神独立 ,内心不死,灵魂自由,便可无所畏惧直面风雨。

刘文典是一个特立独行、不计后果的“怪才”,内心纯粹、真诚。他狂傲背后是对学术和道德的坚守,是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切责任感。

在他晚年,他曾自嘲:“一生狂妄到头,还是庸人一个。”

谁又能说,这样的“庸人”不值得敬佩?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