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彭总为何爆粗口,怒骂团政委张爱萍:你们都死光才好

世间一分钟 2024-10-28 10:57:28

众所周知,彭德怀元帅性格严厉,经常训斥下属。1935年2月27日,红军团参谋长邓萍在指挥第二次攻打遵义城时,不幸牺牲。

接到这个消息后,彭德怀气得满脸通红,重重一拳捶在桌子上,愤怒地对电话那头的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政委张爱萍怒斥:“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人都死了就好了!”

彭德怀为何会如此生气呢?52年后,杨尚昆为何对张爱萍说:“是邓萍顶替你牺牲了。”

彭总不可或缺的“翅膀”

邓萍出生于1908年,来自四川富顺。在同年中,有不少将领也同样英勇,如在长征中牺牲的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抗战胜利后被苏军误杀的八路军旅长卢冬生,以及开国大将许光达、开国上将王震、张宗逊和王建安等。

邓萍是少年成才的天才将领之一,18岁考入黄埔武汉分校,19岁时被组织派往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负责兵运工作。次年,他以副官身份协助彭德怀和滕代远发动平江起义。作为诱敌之计的建议者,邓萍受到彭德怀的高度赞誉,被称为“比我这个讲武堂出来的团长强多了”。

从此,邓萍与彭德怀合作长达7年,成为彭总不可或缺的“翅膀”。在红5军中,军长是彭德怀,党代表是滕代远,而邓萍则是参谋长。邓萍运用“欲南先北”的战术,协助彭德怀完成新城会师,与朱毛红军会合。

当朱毛率领红4军挺进赣南后,邓萍协助彭德怀率领2000余名红5军士兵保卫井冈山,成功抗击敌军14个团并实现突围。邓萍在战斗中受伤,因伤口感染高烧不退,被迫留在当地养伤。

三个月后,伤愈的邓萍与彭德怀重新会合,彭德怀感慨道:“自己折断的翅膀又长上了。”红三军团成立后,邓萍以军团参谋长的身份协助彭德怀,成功攻占湖南省会长沙。

虽然仅用时10天,但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攻克的唯一省会大城市。此时的邓萍年仅22岁,意气风发。

彭德怀比邓萍大10岁,但对这位科班出身的“秀才”却是言听计从。在井冈山被围之时,邓萍提出了“冲破敌人包围圈”的精妙策略,并亲自担任尖刀,带头冲锋。彭德怀见状,不顾他人的再三反对,关心地对邓萍说:“红军的发展还要靠你”,可见他对邓萍军事才能的高度重视。

1931年,邓萍被调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副总队长,为红军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到1934年,他被派回红三军团担任军长兼参谋长,亲手绘制了“广昌机动防御首长决心图”以献策给彭德怀。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时掌握指挥权的博古和李德对邓萍的才能却视而不见,甚至无耻地辱骂他“白上了黄埔军校”。

彭德怀对此大怒,痛斥李德:“邓萍的军事才华,岂是你能比的!”两人因此大吵,互不相让。

不幸的是,在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展开艰苦卓绝的长征。一路上,邓萍屡次立下战功,成为红军战斗力的中坚力量。

遵义会议后,主席重新掌握红军指挥权,成为红军的实际主心骨。此后,邓萍协助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两度渡过赤水河,并在娄山关展开激战。

特别是在夺取娄山关的过程中,邓萍根据彭德怀和杨尚昆的要求,精心部署,亲自指挥红11团切断敌人退路,红10团进行正面强攻,红13团则从右翼进行迂回包抄。

在邓萍身先士卒的鼓舞下,红军不到2小时就成功占领了娄山关。主峰上随即飘起了红旗,象征着胜利。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是邓萍生命中最后一场胜利。

邓萍将军血洒遵义城下

1935年2月27日,彭德怀和杨尚昆向所属部队发出了攻打遵义城的作战命令。为了迅速夺取遵义城,邓萍主动要求担任前卫任务。

红军在疲劳之中发起了攻城战斗,邓萍不断高呼:“同志们冲啊!追啊!追到遵义去,活捉王家烈!”在他的带领下,红军势如破竹,一举占领了遵义新城。

黄昏时,邓萍和红11团指挥员在遵义老城北门外的拱安关斜对面、湘江河东岸的土埂边侦察敌情。红11团的政委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参谋长是兰国清。

在对地形进行分析后,邓萍命令张爱萍派一个营从河的跳墩上过去,沿着小坡接近城墙。张爱萍则让兰国清调第三营上来。在第三营未赶到之前,张爱萍建议先派侦察排过河,在老城通向新城的大桥边进行警戒,邓萍点头同意。

侦察排的战士灵活机警地从小河的跳墩上过了河,迅速构筑了一道简易掩体。不久,第三营也顺利过河,摸到了城墙下。

邓萍举起望远镜观察第三营的行动,接着下达命令:“第三营与侦察排都在现在的位置不动,今晚就从那里爬城。军团决定今晚攻城。你们先钳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发起总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

邓萍一边观察敌情,一边叮嘱张爱萍:“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薛岳部就可能赶到……”话还没说完,一颗突然飞来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头一歪,倒在张爱萍的右臂上,鲜血喷溅在张爱萍的袖子和衣襟上。

当张爱萍扶起邓萍时,发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那年,邓萍年仅27岁。

邓萍的牺牲对红三军团乃至整个红军都是重大损失,彭德怀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张爱萍在电话里向彭德怀汇报,刚说了半句话“邓参谋长……”

彭德怀突然愤怒地骂道:“你们这些不怕死的,统统给我死了算了!”随即挂断了电话,显然他已经得知了邓萍的牺牲消息。

不久后,彭德怀平静下来,亲自叮嘱张爱萍:“革命的路还很长,你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啊!”张爱萍明白,彭德怀的怒火是出于对部下牺牲的悲痛,以及对他自己安全的担忧。

邓萍牺牲后,遗体被安放在一块背风的洼地里。彭德怀赶到时,轻轻揭开盖在邓萍身上的白布,用手巾小心翼翼地擦去他脸上的血迹和尘土,然后低头默哀,四周一片寂静。

抬起头来后,彭德怀不再责骂张爱萍,轻声对他说:“给参谋长换身新军装,如果没有,就到总供给部去领,告诉他们是我说的。”

回到指挥所后,彭德怀立即下达了攻城命令,手握电话筒几乎在吼:“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

最终,遵义城被红军成功攻下。

地主坟山上发现红军墓

战斗结束后,红三军团为邓萍找了棺材,将他埋在遵义城北郊的山坡上。由于战事紧张,为了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的报复,并没有为邓萍立碑。

新中国成立后,遵义人民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烈士遗骨寻找计划。到1953年,已有77位红军烈士的遗骸被发现。为了安葬英灵,市政府决定在小龙山上修建红军烈士公墓,将烈士的遗骸迁葬。然而,作为长征中牺牲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邓萍的烈士墓却一直没有找到。

彭德怀记得邓萍的遗体埋在一具黑漆棺材里,他告诉遵义市政府可以根据这个线索去寻找邓萍的遗体。遵义市领导朱振民等工作人员受命寻找邓萍遗骸,根据北郊山坡和黑漆棺材两条线索开始细致调查。

最终,他们在地主坟山上发现了邓萍的棺木。为了确认死者是否为邓萍,朱振民请来了与邓萍共事多年的老红军石新安进行辨认。经过仔细观察,石新安最终确认死者确实是邓萍。

1957年,在彭德怀的关心下,遵义市地委决定在邓萍遇难处的小龙山上修建邓萍烈士墓。1959年清明节,这里举行了隆重的邓萍遗骸迁墓仪式。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彭德怀亲自题写的墓名并未被采纳,而是使用了其他题字。

为纪念这位红军烈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着邓萍的遗物,包括金属衣扣、裤扣、毛衣碎片、帆布跑鞋以及已磨平的胶底。这些文物如今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遗物。

从红军时期的资历来看,邓萍若活到1955年,毫无疑问会被授予上将军衔。作为红三军团的三号人物,彭德怀成为开国元帅,首任政委滕代远为大将,继任的政委杨尚昆同样具备大将级别的资历。

1966年4月,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彭德怀因工作途经邓萍故乡——四川省富顺县,专门下车眺望,并对身边的人说:“30多年前,我有一位亲密战友,就是这里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长征途中牺牲了。”

邓萍是千千万万烈士中的一员,每一位烈士都值得后人永志不忘。

198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大会,吸引了4000多名各界代表参加。

在晚会的休息时间,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与当年在红军时的老部下、国防部长张爱萍亲切交谈。两人回忆起当年共同战斗的经历,杨尚昆感慨道:“52年前,要不是邓萍同志跑到前面去,今天你也不会坐在这里。可以说,是邓萍同志顶替你牺牲了。”

张爱萍用力点头,沉痛地说:“是啊!邓萍同志救了我,却牺牲了他自己……”

2009年9月14日,邓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每当想到邓萍,彭德怀的心中总是充满悲痛。他深知,若不是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或许不必经历长征,邓萍同志也就不会牺牲。我们应铭记那段峥嵘岁月,永远怀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邓萍将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