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警惕“先用后付”小心欠下账单,好开通不能关闭,网友炸锅

濛濛评娱乐 2024-11-30 11:20:42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发现金,相应地,购物付款方式也越来越多,微信、银行卡、信用卡,现在又出现一种“先用后付”的付款方式。

对于大部分网友而言,这种付款方式简直就是方便他们这种喜欢先享受后付款的人。

然而就在近日,央媒却直接点明:警惕"先用后付"小心欠下账单。

难不成这种方式有很大的问题?

前段时间这不是赶上了购物节嘛,老人家也想跟年轻人一样网购一把,谁知道这一逛就出事了。

就在双十一结束后不久,老李家突然收到一堆快递,把老人家都给整懵了。

一开始快递小哥送来一两件东西还好说,可后面这快递跟下雨似的往家里送。

老李看着这堆写着自己名字的包裹,挠头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自己啥时候买过这些东西。

更让他纳闷的是,自己好像也没掏过钱啊。

一听说家里突然多了这么多莫名其妙的快递,老李的儿子立马感觉到坏事了,还以为父亲在网上乱买东西,赶紧帮着老爸查账单。

这一查不要紧,原来是老人家在逛购物网站的时候,不小心点到了那个“先用后付”的按钮。

这功能也是够坑的,老人家压根不知道这是啥玩意,就是看着页面上写着“0元下单”,觉得新鲜,点了几下。

谁知道这一点不要紧,后面看什么东西都变成了直接下单,也不用输密码,也不用确认,转眼间就买了一大堆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儿子给老李解释了半天这是怎么回事,老人家听完直摇头:“这哪跟哪啊,我就是随便看看,咋就变成买东西了?这也太不靠谱了!”

这事让老李长了个记性,现在看见购物网站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按钮,都得先问问儿子才敢点。

而这个所谓的“先用后付”也是现如今网购平台新出来的新功能。

现在的生活,离了网购还真不行,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啥都能在网上买到。

想想十年前,谁能想到躺在沙发上动动手指,东西就能送到家门口?这网购真是把咱们的生活方式给彻底改变了。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支付方式也是越来越花样百出。

记得刚开始网购的时候,都得先把钱打到账户里,看着余额够了才敢下单。

后来有了支付宝、微信支付,觉得已经够方便了,没想到现在又整出个“先用后付”。

这“先用后付”听着是挺诱人的——0元下单,货到付款,也不用输密码,更不用刷脸,点一下就能把东西买回家。

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

工资还没到手,看中的东西先买回来再说,多爽啊!

不少年轻人现在网购基本都用这个方式,反正不用先掏钱,看着也不心疼。

平台还总爱把这个选项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生怕你看不见似的。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支付方式。

但是这个“方便”背后可藏着不少坑。

最近央媒发话了,专门给大家提醒“先用后付”这事儿藏着多少坑。

说实话,这些坑真不是一般的深,一不小心就能把人给坑惨了。

平台二话不说就给用户开通了这功能,也不打个招呼。

就跟偷偷摸摸干坏事似的,用户都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就“被开通”了。

更气人的是,想关都关不掉,找个关闭按钮比登天还难,有的平台甚至翻了几遍都没有找到关闭的选项。

最坑的还是这误触的问题,现在手机屏幕这么灵敏,手指不小心划一下,可能订单就下出去了。

年轻人还能及时发现,那些老年人可就惨了。

一不留神点错了,等发现的时候可能快递都到家了。

这钱花得冤不冤?

还有这过度消费的问题,有些人一看不用先付钱,就跟疯了似的买买买。

等到月底该还钱了,才发现自己买的比工资还多。

这下可好,想退货吧,有的都用过了;不退吧,又还不起钱。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要是逾期还款,那可就更麻烦了,这事儿说小不小,说大可真不小。

一旦进了征信系统,以后想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办张信用卡都难。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的信用记录给搞砸了。

最后还得说说这事儿对人心理的影响。

你说你莫名其妙欠了一屁股债,这心里能好受吗?

每天睡觉都得想着这钱啥时候还,看见快递小哥都害怕。

家里人一问起这事,更是解释不清,弄得家庭关系也跟着紧张起来。

有些人为这事焦虑得不行,天天盯着账单发愁。

本来买东西是件高兴事,结果搞得自己像欠了一屁股债似的,整天提心吊胆的。

这种压力,说真的,比欠钱还让人难受。

尤其对于那些控制不住购物欲望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今天买点这个,明天买点那个,等账单出来的时候,可能都忘了自己买过什么了。

所以说,方便是方便,但也得看清楚这方便后面藏着什么。

有时候多花点时间输个密码,反而能让自己多想想这笔钱该不该花。

而对于先用后付这个功能,那些平台他们总是强调“先用后付”多么便利,说这是专门为那些信用好的用户提供的贴心服务。

听着挺动听,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你说你要真为用户着想,为什么不把风险控制做好呢?

动不动就让人不小心买一堆用不着的东西,这叫便利吗?这分明是在挖坑等着用户往里跳。

其实平台要是真想负起责任,完全可以设置个消费限额。

比如说每个月最多能“先用”多少钱,超过这个数就得走普通支付。

这样既能让用户享受便利,又不至于超前消费太多。

还有就是预警机制,眼看着用户买了一大堆东西,连个提醒都没有。

要是能在消费金额比较大的时候跳个提示框,说不定能帮用户省下不少冤枉钱。

说到底,平台不能光想着怎么让用户花钱,也得想想怎么保护用户的权益。

与其事后解释“这是为了方便用户”,不如一开始就把规则定得明明白白的。

毕竟,真正的便民服务,不应该是个坑人的陷阱。

说到这“先用后付”的问题,光靠平台自觉可不行,监管部门也得出手管管。

第一点就得让平台把开通提示做明白了,别搞那些偷偷摸摸的把戏。

你要开通这功能,得先问问用户愿不愿意,起码得刷个脸或者输个密码吧?最重要的是得给这消费设个限额。

你不能看用户有这功能就让人家想买多少买多少,这不是害人吗?

就像信用卡一样,得根据用户的收入和信用情况,设置个合理的额度。

关闭功能这事也得好好改改,现在想找个关闭按钮比登天还难,这也太不像话了。

要我说,既然能一键开通,那也得能一键关闭,让用户说不用就不用。

风险提示也得跟上,比如说快超额度了,或者这个月买得太多了,系统得跳出个提醒,让用户心里有个数。

要是出了问题,平台也得有个赔偿机制,不能把责任都推给用户。

说到底,监管部门得把规则定得明明白白的,该查的查,该罚的罚,别让平台钻空子。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也得提高警惕。

现在网购这么方便,一不小心就容易花冤枉钱。

每次买东西之前,最好先看看是不是“先用后付”,别一时兴起就点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里老年人的网购情况,现在不少老年人也会用手机买东西了,但他们对这些新功能不太了解,容易上当。

要经常给他们看看账单,教他们分辨哪些按钮不能随便点。

还有就是得养成看规则的习惯。

虽说那些条款又臭又长,但关键的地方还是得瞄两眼,免得以后吃亏。

要是发现平台有啥不合理的地方,也别怕麻烦,该投诉就投诉。

这事说到底,还是得靠大家齐心协力。

监管部门严查,平台自觉,消费者小心,这样才能让“先用后付”真正变成便民的好功能,而不是坑人的陷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