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清查“僵尸主体”,让市场主体不再“裸奔”

中网深读 2024-08-16 12:11:39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市场监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有目共睹。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完善制度规则,大力推动经营主体发展,2023 年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到 1.84 亿户,企业活跃度也有所提升,这一系列数据着实令人振奋。

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些数据背后的实际情况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从人口与市场主体的比例来看,平均每个市场主体用人 5 人这一结果似乎与大众的常规认知存在差异。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这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中,是否存在着一些名不副实的 “僵尸主体”。

近年来,身份证被冒用注册营业执照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 2022 年疫情期间,部分基层政府为完成任务私自冒用注册空壳市场主体,这给市场主体数据的真实性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空壳主体的存在,不仅扭曲了真实的经济数据,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清查 “僵尸主体”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只有准确地了解真实的市场主体状况,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经济的运行脉搏。通过排查那些长期没有实际经营活动、仅仅在名义上存在的市场主体,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存在虚假繁荣的现象,从而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其次,清理 “僵尸主体” 有助于优化市场环境。大量闲置的市场主体占用了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等资源,影响了真正有创业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人进入市场。同时,也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降低了监管效率。

那么,如何开展清查工作呢?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那些长期零申报、无社保缴纳记录、无经营场所实际使用迹象的市场主体,进行重点核查。对于确认为冒用注册的空壳主体,要依法依规进行注销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简化企业注销流程,降低注销成本,让那些已经失去经营活力的市场主体能够便捷地退出市场,实现市场主体的动态更新和优化。

同时,加强对基层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明确基层政府在推动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严禁为了追求数据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对市场主体质量和实际经营效果的考核,而非单纯的数量指标。

总之,清查 “僵尸主体” 是一项关乎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排查和清理,我们才能摸清真实的经济活力状况,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还市场一个真实、健康的发展环境。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