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子的高关税到底能不能行?

晨凯看国际 2024-11-28 13:31:00

最近川子又放狠话了,他宣布要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扭转中美两边的贸易逆差。

刚开始大家还挺高兴,说川子务实明显是下调了竞选时的承诺,但后面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提高60%的基础上再加10%,这下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按照川子的设想,提高进口关税,可以减少老百姓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老外的东西贵了自然就要在国内寻找替代品,于是也就刺激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

逻辑上没毛病,美国人的情绪值也都给拉满了,但问题是,如果提高关税就能振兴经济,那估计斯坦福的教授们也可以下岗了。

所以这一期咱们就来聊聊,关税究竟能带来什么?川子承诺的高关税到底是拯救美国制造业的神药,还是绕来绕去最终让老百姓买单的苦果?

01

说起关税这个动西,其实挺有意思的。

大清的时候虽然咱们还没有什么关税概念,但每次外国商船靠岸都得乖乖交钱,层层吃那卡要下来,税率高得连英国人都快干不下去了。

更麻烦的是,中国人自给自足对洋人的商品基本无感,而反过来,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却在欧洲市场上卖的风生水起。

结果通商通了好几年,英国拿笔一算收入竟然长期为负,于是就划着小舢板把金三角种出来的鸦片运往大清,这才实现了贸易顺差。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英国人要脸打着维护自由贸易的旗号发动了鸦片战争,大清秒怂签了个《南京条约》,不仅割让了香港,赔了2100万两白银,还丢掉了关税的定价权。

也就是从那时起,大清收费需要先问问英国人,这才让洋货打进中国市场。

不过这还不是最离谱的,由于大清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关税到底是个啥,于是干脆找了个洋人去管账,英国人赫德就这样成为了中国海关的第一人,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把大清的关税制度整理的井井有条,效果出奇的好。

以前大家不理解,为啥大清屡战屡败、虚的就剩半条命了,慈禧还能带着贵族王爷们腾笼又架鸟,其实归根结底就在于赫德在关税上搞了不少银子,这才让大清又苟上了好几十年。

但这事也造成了另一个现实问题,大清没有关税的定价权,对外国商品毫无还手之力,这就导致国内的小作坊被冲得七零八碎,洋务运动没搞起来,民族工业也长期被压制,等到老蒋都跑到小岛上去了,中国还是个极度落后的农业国家。

而同一时期的美国却把高关税玩的风生水起,他们的工业巨头不用担心欧洲的廉价商品,关起门来使劲发展钢铁、纺织、机械等关键行业,很快就在关税的保护下实现了快速崛起,等到一战爆发的时候,美国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

二战后的日本其实玩的也是美国的这套东西,只不过后来有点倒反天罡把美国的半导体打崩溃了,这才被《广场协议》又给按了回去。

高关税对于后发国家是良药,但也有玩的太过头彻底玩脱了的。

比如19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推出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还想用高关税来保住国内的经济和就业。

结果其他国家纷纷加征报复性关税,全球贸易体系几乎在一夜之间陷入停摆,欧洲的商品进不去,美国的产品出不来,出口行业被打成了狗,企业破产潮更是让失业的问题雪上加霜,原本就悬着的经济这下是彻底死了。

所以关税这个东西,用好了能帮助本国工业猥琐发育,用不好那就是互拉仇恨、一起崩盘。

02

二战结束后,大家深刻的认识到,虽然战争的理由各不相同,但高关税和贸易保护却占了其中的一半,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必须搞一个多边合作机制来降低各国的贸易壁垒。

于是在1995年,WTO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了,它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各国通过谈判降低关税、取消配额限制、补贴等扭曲贸易的政策,帮助各国企业更容易地进入海外市场。

翻译过来,也就是谁生产的产品好、成本低,谁就能更公平地卖东西。

显然,这套游戏规则完美适配欧洲日韩这样的先发国家,以前需要用军舰大炮轰开对方的关税壁垒,现在不需要了,只要加入WTO,那就等于打开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大门。

所以咱们在加入WTO的问题上和美国人掰扯了好几轮,因为当年中国还是个只能搞点初级加工的发展中国家,没能力也没实力对线国际巨头,所以中国采取了一种保护式成长的套路,既要把产品低价卖给欧美,还要保护自己的企业成长。

咱们就拿最典型的汽车工业来说,加入WTO前,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是100%,满大街的桑塔纳、捷达和富康。

当时的中国车企是既没技术也没市场,只能在外资大佬面前当乖乖地做个弟弟,而消费者要么高溢价买进口车,要么退而求其次选择性价比不怎么高的合资车。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降到了25%,全球车企都看上了中国这片蓝海,但是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外资车企只能和本土车企组建合资公司,而且外资股份不能超过50%。

更关键的是,车必须要在中国生产,技术上也得多交点作业,简单理解,那就是你教我技术,我帮你买车,用市场去交换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研发套路。

还有一些企业觉得学习太慢不如去买,比如吉利当年要啥没啥,却花巨资买下了濒临破产的沃尔沃,顺便继承了人家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结果现在沃尔沃没死,吉列也从草根车企成长为国际品牌。

后来的特斯拉也是带着技术进来,却培养了一众行业竞争对手,这几年本土品牌学的差不多了,开始反向教育带头大哥,搞得特斯拉也不得不卷了起来。

当然还有半导体、手机、家电等行业,总之这些年能打的选手太多,就不一一展开了。

所以美国那边陷入了深度的自我怀疑,说好的是先进来再慢慢放开,到时候就能拿捏中国的核心资产,但后来却惊奇地发现,技术换市场就是个赔本买卖,美国的本土制造业全跑光了,而中国那边的企业已经出师,都开始拳打老师傅了。

03

当川子盯着中美贸易逆差的账本时,脑子里估计全是天理难容四个字,美国每年都要从中国买入几千亿美元的东西,差不多是中国进口美国的一倍还多。

于是在他逻辑中,只要给中国商品,甚至是全球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那就能用涨价的方式让美国人少买点洋人的玩意儿。

这次川子不仅要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还要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这是怕中国厂商跑到这两个国家洗产地。

但问题是,中国企业能洗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越南、印尼甚至是巴西、阿根廷这样的拉美国家,只要有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市场,中国商品就能换个标签再卖到美国。

企业的损失不大,无非就是让商品多走几个流程,但美国人的消费体验就一样了,他们想买中国生产的东西,就得让商品在地球上多绕一圈,等于平白无故让中间商吃了差价。

究其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国具备这么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如果完全排除中国的供应链,那美国就只能去买其他国家的高价产品,结果是中国的出口业很受伤,但美国经济的伤势可能更严重。

在美国没有解决债务、通胀以及失业率的前提下,高关税就是个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的骚操作。

川子最爱讲的故事就是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而这个伟大的核心,是让那些跑到中国的工厂搬回美国,让红脖子群体重拾饭碗。

但问题是,美国工人的工资是中国工人的几倍,美国建厂的地皮、能源成本也要比东南亚高得多,更麻烦的,是美国的工会领先全球,主打一个要么加钱要么罢工。

所以美国企业也是心领神会,他们假装把工厂搬回美国,然后又偷摸把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结果美国人的饭碗没回来,反而逼得老板们转身跑到了越南、墨西哥这样的国家。

另外,像芯片、火箭、汽车这样的高端制造,未来趋势是机器人和黑灯工厂的全自动化生产,即便川子可以成功劝降这些企业,其实也解决不了多少底层就业问题。但结果可能是加大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导致白左们的平权运动重新回来。

当然,川子还有个大目标,就是通过关税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但现在咱们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东盟,像汽车、家电这些行业也开始逐渐转向内需市场,虽然卷是卷了点,但也不至于被彻底堵死。

川子想断中国的奶,但中国已经把部分产业转移到了第三方,同时保留住了关键环节,美国的高关税确实会让部分出口企业比较难受,但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没有动摇,大家比的就是谁家的盘子大、坚持的时间久。

总的来说,关税虽然看着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门技术活儿,从鸦片战争到WTO再到如今的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时代变了,逻辑却没怎么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川子的操作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即不像当年的孤立主义,也没有学到中国人的策略和精髓。

所以,关税战大概率会打成了口水战,川子嘴硬不会输,咱们难受,但也不会败。

此文完。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