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立大功了!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如今沙漠变绿洲!

乾凉散人 2024-10-22 16:43:45

“地球较20年前更绿了,中国和印度主导了这个星球的绿化。”

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篇推文引发了全球普遍关注,网民们纷纷点赞,中国库布齐治沙模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球变绿,中国功不可没,内蒙古更是立了大功!

内蒙古地区占地面积很大,因而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占据全国第一,但与此同时,内蒙古的荒漠面积也达到了全区的四分之一,内蒙古一直存在着很严重的沙害和水害情况。

在内蒙古北方,有一片沙漠,它的名字叫做库布其,著名的“死亡之海”。

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他位于河套平原黄河的“几”字弯里,黄河的沙子多半都是出自它的“贡献”。

库布其沙漠东起鄂尔多斯达拉特旗,西到巴彦淖尔五原县,靠近阴山,北接黄河,就像一条黄龙盘踞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

在过去,它大约每年会向黄河岸推进10米,流入的泥沙最多时高达1.6亿吨,甚至曾经导致化黄河出现彻底断流,直接威胁着我们的“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

沙区百姓的生存和生命安全,也深受其扰。

绵延无际的荒漠、肆虐的风沙,过去的库布其寸草不生,就像一道阴影横亘在当地人的心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靠近沙漠的人民要“吃”什么?

在过去,库布其沙漠区域生活的人们恐怕会回答两个字:“吃苦。”

在40多年前,库布其沙漠的森林覆盖率只有可怜的1%,甚至都不到。

然而在更久远的古代,库布其实际上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朔方古城。

秦汉时期移民屯兵,却又弃耕撂荒,导致库布其开始沙化;

东晋时期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大量砍伐当地森林,在这里建造起了宏伟的统万城;

唐代开始,库布其彻底荒漠化,大抵就是边塞诗人李益诗中所描述的:“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国人并未停下滥垦的步伐。

在我国母亲河黄鹤的波涛中,有1/4的泥沙都来源于鄂尔多斯。

一时间泥沙造成黄鹤中下游河床淤塞、水患不绝,我们的母亲河几乎成了“害河”。

库布其沙漠的风素以的推动着沙丘,沙尘漫天。

“鼻孔里、耳朵里都是沙,你得眯着眼走路,吃饭时一张嘴,沙子就和着饭往嘴里灌,一个鸡蛋没吃完,蛋壳里就有一半是沙土。”

极端恶劣的环境导致当地缺公路、缺医疗、缺通信、缺教育,农民收入极低,有的年收入甚至只有几百元。

并且当地沙尘暴也相当泛滥,一年多达几十次,这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锁住黄沙、守住黄河是库布其沙区人民世代的夙愿,既是生存所需,也是发展所急,

改变库布齐沙漠的行动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和地方政府乃至个人,都为治理黄沙付出了诸多努力。

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汇聚多方资源,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治沙工程,开发沙区产业,支持治沙企业开启了市场化、产业化科学治沙的系列探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的“治沙愚公”——王文彪。

王文彪,从小生在沙漠,长在沙漠,小的时候,他看着漫无边际的沙漠,总幻想着会不会有一天,有人能够驯服这漫无边际的黄沙。

然而,在过去,治沙是我国祖祖辈辈一直在尝试,都没能实现的一个遥远的梦。

1988年,28岁的王文彪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盐厂厂长。

他的盐场位置,就在黄沙肆虐的库布其沙漠边上。

当时他的盐场距离火车站的直线距离只有60公里,但是由于中间没有公路,导致盐厂运输货物必须要绕道300多公里才能到达。

如此高昂的运输费用,让盐厂一直挣扎在破产边缘。

“要想富,先修路。”

为了盐厂不被流沙侵蚀,王文彪咬牙决定背“沙”一战,在荒漠上修出一条公路。

王文彪的想法的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因为那时候生活在沙漠里的牧民,也因为没有路,常年都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鲜活的产品。

即便是去最近的镇上,也要全副武装的徒步,或者骑着骆驼跋涉很远的路,一去一回,至少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

如果要是遇上生病,或者是生孩子难产之类的情况,如果熬不过去,就只能活活等死...

“如果这条串通库布齐沙漠的路能够修成,则一通百通。”

1997年,王文彪带领员工和政府组建的千人治沙队,开进了库布其沙漠,一条六十多公里的路,他们修了将近三年。

在政府、企业、和个人携手两年的努力下,库布其第一条穿沙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公路成功打通了沙漠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通道,改变了无数沙区群众的命运,

王文彪在这几年的修路过程中,也逐渐衍生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与此同时,王文彪找到了一种非常适合沙区种植的植物——甘草。

这种植物既可以做药材,又有着很好的抗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

于是王文彪便提供甘草的种苗和种植技术服务,鼓励当地农牧民种植甘草,待甘草成熟后,便由王文彪的企业加工成中药饮品和成药。

这种甘草治沙兼扶贫的产业模式,让很多沙区农民摆脱了贫困。

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能给农牧民带来收入,并且他们筑起的绿色生态屏障,大大遏制了内蒙古和北京的沙尘,也让“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变得越来越少,一举多得!

眼看着沙区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王文彪无比欣慰,从那以后,他便带着亿利集团的员工们,彻底开启了他的驯服沙漠之路。

在后续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公益投入三十多亿元,产业投入三百多亿元,实施了六千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一点一滴的在荒凉的沙漠里放飞绿色的梦想。

不过,要想彻底治理库布其沙漠,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库布其除了沙害以外,还面临着水涝的问题。

杭锦旗是全国黄河流经最长的旗县,年过境水量约有310亿立方米,每年要经历流凌封冻和流凌开河,凌汛期长达120天。

杭锦旗距离黄河最近的地区是巴音温都尔嘎查,哪里的农牧民没到领汛期就像如临大敌。

全嘎查的人们就会拿着铁锹整日整夜地受灾河头地旁,用传统的堆土法来守护地里面的农作物。

从2013年开始,为了缓解防凌防汛压力,解决生态水资源短缺难题,变水害为水利,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推进“引凌入沙”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工程人员背着干粮和仪器,走进了“死亡之海”,他们在沙漠中挖掘了数百公里的沟渠,建立了数十座闸门,2014年凌期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库布齐沙漠腹地,引领了数亿立方米的凌水。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引凌入沙”工程累计引水2亿多立方米,形成湿地近100平方公里,

恢复了20多种植物恢复自然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长久栖息,

沙漠一点点的有了生机...

牧民那仁满达胡家的牧场就在库布齐沙漠腹地,他眼看着过去这篇寸草不生的牧场,这几年渐渐地长出了青草,一些洼地还形成了小湖泊!

那仁满达胡一家别提有多高兴。

渐渐地,草有了,谁有了,那仁满达胡养殖的信心又回来了!

引水成功后不久,他就买了十几头母牛,如今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几百头,

“这些年,我一边放牧,一边在湖泊里养螃蟹,年纯收入就有好几十万!”

那仁满达胡笑着说。

村里也的牧民也增加了四五十户,这都多亏了引来的黄河凌水。

“引凌入沙”工程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库布其半数以上已经被植被覆盖,沙漠从此再也不是沙漠,而是名副其实的绿洲!

联合国为库布其颁发的“年度土地生命奖”实至名归!

事在人为,除了“引凌入沙”我国还做出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壮举。

一切的一切,都是站在利国利民的核心出发点完成的,不管外人如何诟病,小编相信,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新华社2022-01-03——《“引凌入沙”让库布其沙漠再现生机》

人民网2019-02-15——《卫星图显示地球较20年前更绿 库布其治沙再成关注热点》

中国新闻网2023-06-27——《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内蒙古实践”》

世界观察2024-08-22——《库布其,锁住黄沙,守住黄河》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