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强子”又给乡亲们送年货啦!
2024年1月29日,刘强东又给老家宿迁来龙村送年货了。此次,他共捐献了1000件羽绒服和2000份年货礼盒。这一善举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并迅速登上了热搜。
啥情况?咱们的“来龙镇榜一大哥”又开始暖心操作了!
众所周知,刘强东在商界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见到他的人都得尊称他为"总裁"。然而,一回到家乡,他就变成了村民口中亲切的"大强子",那份真实的亲切感让人十分感动。
他早在2018年就已经给家乡的800户乡亲送去了年货。而且,还特别关照了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一人发了一万块钱的红包。这显然不可能是第一次这样做了。
这一行为真是令人感到深深的暖意。
村里的老人常这么夸赞村里的强子:“大强子这娃子,有出息!”
从村民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们一直把刘强东当作是曾经的宿迁男孩。尽管他现在是可私人飞机的大老板,但他回村里时,还依然是那个会和大家一起聊天的"大强子"。
这不,网友们纷纷调侃:"放眼江东,刘强东的影响力仅次于项羽......"
说起来这不是空谈,宿迁这片土地上,项羽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刘强东则为现代传奇。一个是靠武力扬名天下,一个是以实业回馈家乡。
每年临近春节,村民们总是会期盼:今年“大强子”会不会回来?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好东西?
这种期待并不是图他的东西,而是希望这位走出去的游子能够常回家看看。刘强东也从未让乡亲们失望过,每年都会回来看看,顺便给大家添点年货。
“富了不忘本,才是真本事”这话的确不假。
刘强东给乡亲们准备的年货羽绒服暖和、礼盒实在,这是他最真诚的温暖,并不是在炫耀。他是真的想尽自己的努力回馈乡亲。
刘强东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小伙子,一路拼搏,成为如今让全村人民都以他为荣的出色企业家。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再大的成功都离不开生养他的那片土地,离不开那些给他过帮助的父老乡亲。
这,就是大强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从最初的500块学费逆袭至千万身价
在1998年的中关村,位于熙熙攘攘的科技园,刘强东创立了一间不起眼的小柜台。
仅仅依靠“京东多媒体”这五个字的招牌,他便成功地东山再起。
命运似乎总是喜欢跟有准备的人开玩笑。短短3年时间,刘强东就把他的光磁产品代理小摊位,打造成了全国最大的代理商,几十家连锁店的经营状况斐然,个人身价也突破千万。
查阅刘强东的人生履历便能知晓这份成功的来之不易。
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邮寄到了宿迁的小村庄。那年18岁的刘强东在家里的门口,整整坐了一整天,似乎遇到了难以面对的困扰。
看着父母愁眉不展的样子,刘强东心疼不已,他不禁脱口而出:“爸,妈,要不我就不念了。”
家里高中都供不起了,上大学的费用要从哪来?就在全家感到绝望的时候,听到了村长了解这件事的消息。
"咱们光明村有几十口人,我就不信咱们凑不齐娃上学的学费。"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有的捐了五毛,有的捐了两块,还有的捐了五块……最后,他们凑出了整整500块钱。从那以后,这笔钱成了刘强东一辈子也无法衡量的恩情。
自从走进大学后,刘强东发誓要自食其力。当别人还沉浸在梦乡时,他已经在街头发疯似的发传单了。刷盘子、拖地、打扫卫生,只要是挣钱的事他都拼命抢着干。
然而,他的学业并没有受到影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还自学了编程。这一技能后来在商业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用它来帮助商家写管理系统,这为他赢得了许多额外的收入。
大四毕业的时候,刘强东决定要创业。村里的居民再次伸出援手,加上他自己攒下的钱,总共凑了近20万。他盘下了学校附近的一家餐厅,希望好好经营,将来开连锁店回馈村民。
不幸的是,由于经营不善,餐厅最终倒闭了。这次失败并没有使刘强东失去信心,反而让他从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得有真本事。"正是因为这种想法,他在中关村后来站稳了脚跟。
从被乡亲们凑钱上大学,到成功企业家身价千万,刘强东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的馈赠常常潜藏在艰难的抉择中。
这段经历使他深深领悟,今天的成功完全依靠昨天乡亲们的鼎力支持。
他从未忘记"富了"后要回报乡亲。
2015年的春节,刘强东回老家后,看到村子里冷清的景象,感到很不是滋味。
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有的甚至还把孩子也带走了。剩下的大多数是空巢老人,连过年都是一个人。
更让人心酸的是,怕赶不上工期,有人宁愿在工地上过年。
这次事件深深地刺痛了刘强东,他二话不说,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包了一万块钱的红包。但他明白,仅仅发红包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不仅要让游子能够回来,更要想办法留住他们。"
说干就干,刘强东大手笔行动起来,把京东的几大服务中心搬回了老家,一下子就解决了2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此举被解读为给宿迁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自此,大量互联网企业纷纷跟随京东脚步,纷纷落户宿迁。
再看他的老家光明村,就业率居然高达100%。无论学历高低,只要勤奋肯干,就有机会入职京东。
2013年,刘强东回到母校,看着操场上跑跳的孩子,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他二话不说,掏出200万资金和5辆校车,为的是让孩子们能有更好的求学环境。
刘强东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他将这些钱用来改善学生伙食、聘请老师,以便让家乡的孩子们拥有更好的起点。
宿迁已不再是那个经济落后的小城,现在在刘强东和众多企业推动下,GDP排名一路飙升,成功跻身江苏省前十。
然而,刘强东从未炫耀自己的功劳。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他说:“当我们富裕起来的时候,我们的乡亲们也应该跟着一起富裕才对。
他的话语质朴无华,却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从发红包到建设服务中心,再从捐资助学到提供就业机会,刘强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富而有责"的理念。
多年来,宿迁老百姓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大强子没忘本!"。
确实,再大的事业成功,也比不上乡亲们的这句认可。这就是刘强东,一个始终把家乡装在心里的企业家。
从吃百家饭的经历,我对各种人生有了感触,并决定资助百名儿童完成学习。
2003年,刘强东事业有成,他去了一个贫困县。那里的情景让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孩子们过着和他小时候一样的苦日子,有的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刘强东在一档节目上,严肃地说:“中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是富人的耻辱。”
那个曾经吃百家饭长大的穷小子,如今已经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他深知"穷"字的沉重,知道它是压垮许多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一个孩子在贫困中挣扎的痛苦。
刘强东二话不说地领养了10个孤儿,而且并没有简单地给钱这么肤浅,而是给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重新规划了人生。
他已经做好了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上大学、买房、成家。他说:"以前你们失去了父母,无所依靠。现在我就是你们的爸爸,以后有了依靠。
虽然这个语句清淡无华,但是却给予了这些孩子们最大的温暖和希望。
然而,刘强东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捐赠了138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父母健在,但生活环境十分困难,有些甚至从未上过学。
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他们在刘强东的资助下,仍然有机会完成学业。
为何要这么做呢?
刘强东说:“我这辈子最感激的就是当年乡亲们为我掏的那500块钱学费。没有他们,我不可能有今天。”
这并非仅仅是资金的援助,更是一种生命的接力。从前那些乡亲们曾亲手帮扶的贫困学子,如今也正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刘强东从一个需要村民资助的穷学生,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上百个孩子实现梦想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财富并非是你拥有的金钱,而是你能帮助多少人。
这些年来,那 138 个受助的孩子,还有 10 个视如己出的"孩子",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茁壮成长。他们的故事就像当年的刘强东,怀揣着满腔热血和希望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是最好的回报,也是最温暖的传承。
一个"大强子"和一座城的双向奔赴过程。
"古有项羽,今有强东。"这个说法给的对比强烈,表达了对现代人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瞻仰。
在宿迁这片土地上,项羽是传说级的人物。而这句被人们传颂的顺口溜,侧面反映出刘强东在家乡人心中的地位。
乡亲们能将大强子与项羽相提并论,足以彰显他们对"大强子"的认可程度之深。
每当外地游客来到宿迁,当地人都会骄傲地介绍:“看到那片高楼了吗?那可是咱们的'大强子'带动起来的!”
是的,宿迁人将刘强东视为这座城市的活招牌。
有趣的是,在商场,他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总裁";然而,一回到家乡,他就变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大强子"。这两个称呼背后,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和他家乡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刘强东常说:"他永远都是宿迁的'大强子'。"
这不是客套话。从最初的年货慰问,到后来的产业扶持;从捐资助学,到解决就业;从关爱老人,到帮扶困难户。
事业一步步变大,他对家乡的情感却从未改变。
而宿迁人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回馈。他们把刘强东的故事讲述给每一个来宿迁的人,将他视为宿迁最自豪的名片。
这是一波萌生的城市和企业家之间感人肺腑的双向奔赴。
每年春节,当大量的羽绒服和年货被送到乡亲们手中时,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温暖,更多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大强子永远都是俺们自己人!”
这些话很朴实,却触动了宿迁人的内心。他们深知,无论刘强东取得了多少成就,他始终是那个从宿迁走出去的"大强子",永远不会忘记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大强子"和他所在城市的故事,也是一个展示企业家如何与家乡血脉相连的最佳典范。
强子可以的,讲真,挺少有企业家像他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