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住院,弟弟要求我来照顾费用平摊,我:照顾不了,房又没给我

图图聊武器啊 2025-01-16 02:52:54

文|流明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父亲一直都十分偏心弟弟,更是将家里的房子全留给了他。

可当父亲住院后,弟弟却要求我辞职回家照顾父亲,更是要我与他平摊医药费。

我直接回怼:照顾不了一点,他房子又没给我。

01

小时候,我不懂“偏爱”这个词,只觉得父亲总是对弟弟特别好。

五岁那年,天刚擦亮,我还缩在被窝里,听见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是母亲做早饭的声音,而父亲,正满脸笑意地哄着刚学会走路的弟弟。

“阿斌,喊声爸爸,”他逗着,手里摇晃着一根糖葫芦,弟弟咿咿呀呀叫了两声,像含着糖似的糯软,父亲眉头一挑,满是骄傲:“看吧,我家阿斌以后肯定聪明!”

我打了个哈欠,从床上爬起来,“爸,我也想吃糖葫芦。”

父亲看了我一眼,笑容瞬间淡了下去:“小孩子不要总吃甜的,对牙不好,”说完,便转头继续逗弟弟。

我站在原地,目光落在弟弟紧紧抓着的糖葫芦上,心里涌上一股不甘,却说不出口。

那时候,我还不懂,这些被忽略的瞬间会一再累积,直到化成一道无法弥合的裂缝。

等我稍大一些,懂得分辨父亲的偏心时,却早已习惯了父亲的偏心。

每当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父亲会先给弟弟分好,剩下的才轮到我。

弟弟要新书包,父亲立刻拿钱去镇上买,我书包旧了,说了一句,他却只摆摆手:“还能用,不要乱花钱。”

虽说母亲私下里会塞给我一块饼干,或者偷偷帮我缝补书包上的破洞,但她从来不会在父亲面前替我争辩什么。

“你是个女孩子,迟早是别人家的人。”这是父亲对我的评价,他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条铁律,而我也第一次感受到那句话背后的轻视。

后来我渐渐明白,即便我做得再好,也无法改变他心里这个“别人家的人”的定义。

高考那年,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全村人都夸我有出息,母亲高兴得抹眼泪,给我蒸了一锅鸡蛋羹,而父亲却淡淡说了一句:“读书有什么用?女儿早晚是别人家的。”

那一刻,鸡蛋羹在嘴里也变得毫无滋味。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省城,很少再回家,刚开始我每月按时寄生活费,但渐渐地,我发现这些联系全都变成了单向的。

当父亲偶尔打电话给我时,语气总是理所当然,开口就是要钱,挂电话时冷冷丢下一句:“注意身体。”没有叮嘱,没有温度。

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对此麻木,但直到现在,每次听到手机响起,我的心还是忍不住一紧。

那年爷爷去世,我请假回了老家参加葬礼。

很久没回家了,村里的人和事似乎一点没变,但我却觉得一切都变得陌生,葬礼的场面忙碌而嘈杂。

我站在人群中,没多少人注意到我,父亲则忙得不亦乐乎,嘴里不停地向亲戚们夸着弟弟,说他如何能干,如何孝顺。

那些夸奖像一根根针,让我越发无地自容。

我站在一旁,尽量不让自己听得太清楚,可父亲的话还是一字一句传了过来:“家里的事,阿斌最上心,这么大的场面,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亲戚们也都附和着,弟弟仿佛是父亲的骄傲,是家里的主心骨。

而我在父亲的眼里,只是个和这个家格格不入的人,“小然?”父亲随口提到我,“她心思都在外头,这种事也指望不上她。”

那一刻,我的脸一下子烧了起来,仿佛被当众揭了短,我低着头,装作没听见,心里却憋得难受。

葬礼结束后,我想抓住父亲聊聊,可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听到几个亲戚聊起老房子的事。

“这房子过户给阿斌了吧?”一个大伯问。

“早就过了,他以后得挑起咱刘家的门面。”父亲的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今天的天气。

我顿时愣住了,脚像被钉住了一样站在原地。

当天晚上,我在杂乱的客厅里找父亲谈了一次,他坐在一张破旧的椅子上,神色倦怠。

我开口问他:“爸,昨天听你说,你把老房子过户给了弟弟?”

父亲瞥了我一眼,表情平静得像是在讨论天气:“是啊,早过户了,房子本来就该给他。”

我愣了愣,心里堵得发慌:“可我也是你的孩子啊,为什么一点都不给我?”

“这是农村的规矩,房子都是给儿子的,你也别多想。”他语气淡淡,仿佛在陈述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我想争辩,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良久父亲皱了皱眉:“你回来也没什么事,就早点回去吧,别耽误工作。”

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这个家,早在很多年前就没有我的一席之地。

02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行李离开了家,走出村口的时候,天边刚泛起微光,我等了很久,可父亲却依旧没有来送我,我心里暗暗自嘲,转身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天我刚开完会,满脑子想着客户的要求,手机忽然震动起来,看着屏幕上“阿斌”两个字,我犹豫了一下才接通,他从不主动联系我,除了有事需要帮忙。

“姐,爸病了,”他的声音很急,但却不慌,像是早有准备,“住院了,挺严重的,你赶紧回来看看吧。”

“怎么回事?”我手心攥紧了手机,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

“老毛病加重了,医生说得长期治疗,”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听到他叹了口气,“姐,爸现在这个情况,治疗费得好几十万,我和你嫂子也有孩子要养,实在分不开身,这钱咱俩得平摊。”

他这话说得自然得很,就像分摊治疗费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样,我心里一阵冷笑:小时候分好的东西,我从没被算在里面,如今却轮到我“平摊”了?

“对了,照顾爸的事也得商量商量,”他又补充,“你能不能轮流回来陪陪?我这边真的走不开。”

我下意识地想拒绝,但那一刻又感到一种深深的矛盾,毕竟是父亲,那个冷漠却又不容忽视的存在,我不说话,电话里就只剩下他的催促声。

回到老家时,已经是深夜,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医院,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瘦了一大圈。

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紧,忍不住自责起来,也许是我错了,毕竟父亲偏心归偏心,但他终究是我的父亲。

可还没等这份自责持续多久,弟弟第二天的话就浇灭了我心中的些许柔软。

他站在医院走廊里,语气严肃地跟我商量分摊费用的事:“姐,咱们得公平一点,你每个月工资也不低,不能什么都让我出吧?”

“公平?”我嗤笑了一声,“当初房子给了你,爸的钱也都给了你,你现在又来跟我谈公平?”

弟弟脸色顿时一变,“房子是爸的决定,又不是我能左右的!姐,你这是什么话?!”

“那治疗费,也是你该出的。”我没等他说完,径直转身离开,头也没回。

第二天,我正站在医院的长廊里,盯着护士站发呆,母亲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你这孩子,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心疼你爸?”

她一开口就没给我喘息的余地,周围路过的人不时投来目光,而母亲的语气越来越激动:“你爸养你这么大,哪怕再偏心,你也不能这么冷血!平摊点费用,照顾一下他,难道不应该吗?”

母亲一向少言寡语,但她现在的责备让我猝不及防,我转过头,看着她微微发红的眼睛,声音有些干涩:“妈,我不是不心疼他,可他心疼过我吗?”

母亲愣了一下,像是没想到我会这么说。

我声音不高,却止不住透出委屈:“小时候我抢着干活,他说‘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高考考上重点学校,他说‘读书有什么用’,长大后,我按时寄生活费,可他连句像样的关心都没有,妈,你觉得我该怎么心疼他?”

“他也没那么坏,”母亲皱起了眉,“养你这么大,供你读书,他尽力了。”

这句话让我一下子哑住了,胸口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我抬起头,看着母亲的脸,忽然感到一阵陌生:“妈,供我读书是他的责任,不是恩情,可他这些年对我是什么态度?他偏心弟弟没错,但也不能当我不存在吧。”

母亲的表情有些僵硬,她张了张嘴,像想要争辩,但最终只叹了一口气:“他到底是你爸,现在病成这样,你不管,别人会怎么说?”

我低下头,轻声问了一句:“别人怎么说重要吗,他自己的孩子,他重视过吗?”

母亲还想说些什么,但被我的表情逼了回去,她抿着嘴,目光里满是无奈与指责。

第二天我打算去医院看望一下父亲,我刚走病房门口,就听到了弟弟的声音从病房门口传来,他压低声音,像是在跟人打电话。

我停下脚步,听到他的语气透着一丝无奈:“……是啊,我姐回来是回来了,可她也就说给点钱,剩下什么都不管。”

我眉头一皱,继续听下去,他话音里竟透出几分委屈:“她是不是觉得,她嫁出去就是外人了?我也不想多说,可爸都病成这样了,她也太冷血了吧。”

站在原地,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弟弟的语气并没有恶意,但每一句话都像是在责怪我袖手旁观。

到家后,我打电话联系了一位熟人,请他帮忙找一位护工,我可以付一部分费用,但让我辞掉工作、放下儿子回来照顾父亲,我做不到。

电话刚挂,母亲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她说:“你弟弟今天忙到很晚才离开医院,他是真累啊,你能不能稍微多担待点?”

我笑了一声,语气平静:“妈,护工的事我已经安排好了,治疗费我会分担,但亲自照顾爸,我真的做不到。”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母亲的声音低了下来,带着几分疲惫:“随你吧。”

我明白,这不是理解,而是妥协。

挂掉电话,我坐在床边,望着窗外的夜色,心里有些空荡。

我不是没想过回家多陪陪父亲,可这份“陪伴”,早在我一次次伸手却被忽视时,已经被磨光了耐心。

我不是不孝,只是心里再也找不到那份盲目付出的理由。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