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秋分”的一首冷门诗,忙忙绿绿过完春夏,一半奔赴,一半收获

诗词人柳月青 2024-09-24 14:06:45



时光忙忙绿绿,岁月兜兜转转,又见一年“秋分”至。

秋分,平分秋色,平分昼夜。不仅承接了夏天的余热,也辗转着金秋的清凉。

这是一年中最公平的日子,不必担心白昼与黑夜不均匀,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人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用平和的心态,可以慢悠悠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可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细数光阴流转,静看桂子落阶前。

此刻秋高气爽,适合结伴出游,“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浓浓秋意勾起了藏于心底的诗意,于是借笔墨绘出秋日最绚丽的诗篇。

明月一位诗人叫作钱月龄,他在秋分日与朋友结伴同行,有感于周遭美景,写下了一首秋分词。词中不仅写了秋分的气候特征,还写了秋日的丰收,以及自己的感受。“古今在眼青山色,岁序惊心白雁声”一句,更是扣人心弦,慨叹古今,沧远悲壮。

秋分日同友人山行

[ 明 ] 钱月龄

羁愁暂摆作山行,秋日平分气转清。

溪影照人风已息,稻香沾袖雨初晴。

古今在眼青山色,岁序惊心白雁声。

更喜同游俱物表,搴芝坐石看云生。

钱月龄,又名钱鹤山,是明朝人,无锡人士。据记载,他是一名道士。著有《丹丘漫稿》、《钱羽士集》等书。

他留下的诗作中,大多与修道有关,比如:“天澹鸟飞飞,山青云杳杳。道人默坐时,楼阁空中小。”诗文极短,读来却是意蕴深长,将天远山高之景与静坐修道时的心静相对比,流露出无限禅意。

还有一首《访僧田舍》则写得十分有趣:“北里寻僧舍,青山隔水田。扁舟孤墅入,红树碧溪连。菰米炊香积,茅茨带夕烟。相留无限意,我亦爱逃禅。”

最后两句写出了人间的烟火气息,使得诗人也想要回到人间,享受着属于人间的温馨。

这首《秋分日同友人山行》是钱月龄与友人秋分日出游的诗作,诗句意境悠远,清新唯美,全诗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行图景。以下是这首诗的深度赏析。

“羁愁暂摆作山行,秋日平分气转清”

首联诗人开篇即点明时节——秋分,此时昼夜均分,天气转凉,诗人暂时抛开羁旅之愁,决定与友人一同进山游玩,享受这份难得的清爽与宁静。

“秋日平分气转清”,这一句概括了秋分时节的特点,成为秋分时节广为传诵的佳句。

“溪影照人风已息,稻香沾袖雨初晴”

颔联进一步描绘山行所见之景。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行人的身影,此时风已停歇,天气放晴,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稻田的清香,路过稻田时,扑鼻的稻香更是沾湿了衣袖,让人心旷神怡。

这两句通过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生动展现了雨后初晴山间景色的清新与宜人。同时也写出了秋分时节,也是田间丰收之时,稻香与蛙声,打开了诗人的心扉,随即又 后面两句的感慨。

“古今在眼青山色,岁序惊心白雁声”

颈联诗人由眼前的青山联想到古今的变迁,青山不老,而人事已非,流露出对历史的沉思;同时,白雁的鸣叫声提醒着诗人岁月的流逝,引人感慨。这两句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增添了诗歌的深度,让人不禁想起同样生于明代的诗人杨慎那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啊,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匆匆岁月带走的,终究是世间的浮华,那些可以屹立不倒的永恒的,只有符合发展的正能量的精神。

诗人看着青山听着雁鸣声,忽然有了这样的顿悟。

“更喜同游俱物表,搴芝坐石看云生”

尾联诗人表达了对与友人共游的喜悦之情。

搴[qiān]芝,指的是采摘香草,隐隐透出《楚辞》的韵味。诗人与朋友超脱于世俗之外,一同采摘香草,一同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观赏着云卷云舒,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与自在。

这种超脱与淡泊,正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钱月龄的这首《秋分日同友人山行》以秋分日山行为背景,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王维有诗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人生的高境界,是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后,能够静下心来,淡看风云的气定神闲。

钱月龄的这首诗也有这样的意蕴。

走过欣欣向荣的春,热烈葱郁的夏,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不仅仅要收获满满的果实,还要收获不一样的心境。

怎样的心境才能与“秋分”完美的重合呢?

秋气转清,一半温热,一半清凉;

秋日渐深,一半浮躁,一半宁和;

秋风萧索,一半悲叹,一半顿悟;

秋高气爽,一半奔赴,一半收获;

秋行山野,一半欢喜,一半满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