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吸虫性肝病

凌翠说健康 2024-07-27 03:39:11

血吸虫性肝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指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寄生虫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人体,其主要病变特征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关于血吸虫性肝病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病因与感染途径

病原体:日本血吸虫是主要的致病寄生虫。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感染。疫水是指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淡水,如河流、湖泊、池塘等。

二、疾病分期与症状

血吸虫性肝病根据病程可分为侵袭期、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不同疾病分期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

1. 侵袭期:血吸虫侵入人体后到成虫产卵的时期,临床表现为丘疹、皮炎、瘙痒、畏寒、咳嗽、微热等。

2. 急性期:大量血吸虫一次性侵入人体,临床表现为发热、出汗、头痛、乏力、腹痛腹泻、大便带血、肝脾肿大、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性黄疸、意识迟钝等,发病较快,危险性较大。

3. 慢性期: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症状表现不一,常见为腹痛腹泻、贫血、肝脾肿大、粪便带血等。

4. 晚期: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重复大量感染,均会造成患者进入晚期,可引起肝硬化、脾肿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营养不良等,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命。

三、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发生于潜伏期后,即幼虫发育成长、产卵后开始。由于机械性及虫卵毒素的刺激,引起静脉炎,尤其是结肠、肠系膜和肝脏。虫卵所产生的病变要比成虫所引起的更广泛、更严重,可以认为“血吸虫病病理变化是虫卵引起的病变”。

四、治疗

血吸虫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血吸虫治疗:采用吡喹酮、硝硫氰胺等药物,按医嘱规定剂量和周期服用,以杀灭体内成虫及幼虫,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改善肝损害。

2. 肝脏保护治疗:使用水飞蓟宾、甘草酸制剂等非处方药,稳定肝细胞膜结构,抑制炎性因子产生,从而起到保肝作用。

3. 其他治疗:对于晚期血吸虫性肝硬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考虑肝脏移植。此外,还有腹腔积液穿刺引流、脾功能亢进微波介入治疗等方法。

五、预防

预防血吸虫性肝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疫水,特别是在流行区域。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灭钉螺等中间宿主,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血吸虫性肝病是一种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严重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理变化复杂,治疗需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工作同样重要,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