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考上编制,真是不容易。
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9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平均下来一个岗位几百人竞争,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还只是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竞争同样激烈。
想想看,几百万年轻人盯着几万个岗位,这难度,说是万里挑一也不夸张。
能从这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说他们是青年人中的佼者,一点也不为过。
这几年,考公考编的热度越来越高,网上经常能看到各种经验分享、学习资料,甚至还有人专门辞职备考。
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头想进体制内?
稳定性当然是重要因素。
虽然现在国家也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但相比私企,体制内工作还是更稳定一些。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年轻人来说,就像一颗定心丸。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他毕业后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强度大,加班是常态,没几年就身心俱疲,最后决定辞职考公。
他说,虽然体制内工资可能不如互联网高,但胜在稳定,不用担心35岁危机,也不用天天996,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除了稳定,编制也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尤其是在一些小地方,有个体制内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当体面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即使在大城市有不错的工作机会,也依然选择回老家考编。
考编的难度,除了竞争激烈,还在于考试内容本身的复杂性。
行测、申论,这些考试科目,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还需要一定的应试技巧。
很多考生,即使大学期间成绩优秀,也未必能在考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有个朋友,985大学硕士毕业,考了三年才上岸,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云南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王群的例子就很典型。
他为了增加上岸的几率,特意选择了竞争相对较小的县城岗位。
这说明,即使在县城,考编的竞争也很激烈,想上岸并非易事。
还有个朋友,她妹妹是临聘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水平也不错,但因为没有编制,工资待遇和正式老师差距很大,而且每年都要续聘,工作很不稳定。
这就像文中提到的吴一熙老师的同事一样, 虽然努力工作,但没有编制,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了。
这对于年轻的临聘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压力和挑战。
据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158万,再创历史新高。
就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编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那些能够成功上岸的年轻人,无疑是经历了层层筛选,战胜了无数竞争对手,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值得我们肯定和尊重。
除了国考和省考,还有各种事业单位考试,比如教师招聘、医院招聘等等。
这些考试的难度也不小,有的岗位甚至达到了几百比一的竞争比例。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报道,说一个县城的中学教师招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名考生,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
这足以说明,现在想进体制内,有多难。
考上编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能力的证明。
它考验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还有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以及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那些能够在巨大压力下坚持不懈,最终成功上岸的年轻人,他们的毅力、决心和学习能力,都是非常出色的。
当然,考上编制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体制内也有自己的规则和挑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
但无论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他们确实是青年人中的佼佼佼者。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有人考上编制,不妨给他们一些鼓励和祝福。
因为他们真的不容易。
这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取得了胜利。
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胜利,也是他们家庭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