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实行军衔制后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在这次授衔中,共授予了一千多位将军。
而对于这次军衔的评定授予,各位将军可谓是众生众相。毕竟每个人也都是独立个体。
在这次的大授衔中,身为军长的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从职务上看显然是高授,而这也让他成为了当时全军唯一一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军长,而且毛主席甚至还在众将面前感谢了他。
“你就是当年攻打天险腊子口的张仁初营长吧!这一仗打得很好,谢谢你!”
没错,他就是张仁初将军。张仁初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让他能够被授予中将军衔,并得到毛主席的感谢呢?
让我们细细道来。
英雄往往是成群出现的。
1909年,张仁初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的一户贫苦农家之中。
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内有苛捐杂税,军阀混战,外有列强环伺。
身处其中,尤其是贫农自然是难逃被压迫的命运。年少时,张母便早逝,这也让张仁初不得不为了谋生做了各种活计,包括给地主放牛、佃农、短工。
凭什么如此努力,却还是如此赤贫、潦倒呢?年轻的张仁初也终于在红军到来、加入红军后知道了缘故。
而张仁初的故事,在当时的红安并不鲜见,甚至比比皆是。于是,也就有了将军县的称号。
1927年,张仁初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并随即参加了由潘忠汝、吴光浩、王树声等人领导的黄麻起义。
很快凭借优异的表现入党,他也从战士一路拔擢,及至1934年8月担任了红四方面军保卫局保卫团2营营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大部队被迫走上了长征路,张仁初也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
在中央红军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即将进入甘肃境内时,腊子口横亘眼前,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面对围追堵截,毛主席决定立刻夺取腊子口。很快任务落在了红四团之上,红四团曾主导过抢夺大渡桥,是一支英雄部队。
但是面对红军,国民党凭借地利构筑了数道防线,且是以逸待劳。
这也让红军损失惨重。
张仁初作为4团之一员,带领2营6连突击队,从正面突击。在强大火力面前也导致部队猛攻了五次都没有拿下,不少战友都牺牲了。
不过好在他的猛攻吸引了对方的火力,给兄弟部队创造了机会。就在他带兵冲锋的时候,兄弟连队从右侧峭壁爬了上去,打开了局面。两支部队共同发力,终于抢占了腊子口。
这场战争同样是长征的生死战之一,因此毛主席对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这也是在授衔当天当着大家的面又提到了这件事的缘由所在。
之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出师抗日,又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等战役。
而在1939年,面对敌人的围困,张仁初机智巧妙的突围也让115师师部免遭一劫。他带领的部队三打白彦的故事,也是人尽皆知。
不过他也并非完人,也有过不坚持游击战,正面冲锋的举动,虽然战争胜利,但也损失惨重,为此还遭到了罗荣桓的严厉批评。
“我这里没有功劳给你,你真是个疯子(张仁初绰号张疯子)!还我干部,还我战士!”
经过罗荣桓的一番说教,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时冲动造成了怎样的结果,于是主动向罗政委承认错误,表示以后不会再犯。
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中他的部队作为八纵主力主攻碾庄;上海战役中更是所向披靡。
而在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东北亚风云再起,张仁初带领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
在第二次战役中,张仁初担任九兵团第二十六军军长,在长津湖一带布置埋伏圈准备伏击美军王牌部队。
面对零下30多度的严寒,他和战士们昼伏夜行,吃着炒面粉,顶住美军飞机的侦查和扫射,连续作战20天,完成了长津湖作战任务。
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他带领部队打了世界闻名的“38天阻击战”。
当时彭总特别关心这次战斗,亲自到一线指挥,赞扬他们打得好,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再多坚持一昼夜。当时他果断表示,还能坚守三昼夜,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战斗任务,为战役的最后胜利立了功。
综合张仁初的军功而言,显然他当得上战功赫赫之称。不过倘若参加授衔资历、职务也都是要考虑的。他的军长之职务,却是有些“拖后腿”的。
但组织上在综合考虑后,还是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听取了各方意见,最后把决定送到了他手上。
有意思的是,这位戎马倥偬的将军却并不在乎军衔高低。“只要是组织讨论决定的,他一定支持,不用看”。
不过按照程序,他必须看,而且要在鉴定报告中签字。于是他认真看了全文,并对到访的干部强调,他这一生一心一意跟着毛主席走,才有这些成绩,这些功劳是大家的,是毛主席的,是人民的,是他们培养了我。这一席话也尽显将军的高风亮节。
1955年,他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不过长年征战却让他的身体抱恙,1969年,年仅60岁便壮年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