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宋江这个寇首,确实是存在的。
关于他的记录不多,也不算详细,如果不是水浒传这本小说,那么可以肯定,除了精通宋史的专业人士以外,全都不认识他了。
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历史上,这种级别的人物,实在太多太多了。
大宋三百多年的起义事件,就有数百次,宋江这次的,也不算大型,但是小雨能找到的关于宋江的史料记录,都有十多处,写的内容,也全都是宋江这个强盗云云…可见在当时,他也不算无名小辈,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宋江以外的梁山好汉,特别是天罡星部分,我可以肯定,也是存在原型的,但是并不是108将,而是宋江起义军的36名大小头目,主要根据是《宋史 侯蒙传》中的记载。
侯蒙(1054年-1121年),字元功,高密(今山东)人。中国宋代词人、大臣。
侯蒙这个宋徽宗时期的户部尚书,他人生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在公元1117年,跟宋徽宗说:
【宋史、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翻译:宋江36人,在山东地面横行霸道,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想必很有才干,正好这时方腊在作乱,不如我侯蒙去招安宋江,让他去打方腊来将功补罪。
宋徽宗同意了,于是这位之前被宋徽宗罢贬过的老人,便兴高采烈的要启程了,结果在到达前,他过世了。
但是从这段记录中,我们也可以判断出,这便是天罡星的原型了。
只是侯蒙过世后,招安这事,就被搁置下来了,于是宋江起义军,那段时间继续窜来窜去。
他们并没有建立什么常驻根据地,其活动带有着流寇的性质,就是东一爪西一嘴乱扑乱抢,就很烦。于是大宋就又派了一位叫张叔夜的大臣,前去攻打宋江。
张叔夜(1065年-1127年),字嵇仲。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侍中张耆曾孙。北宋将领。
这位张叔夜,可是个人物,靖康之难时,张叔夜被金国给抓走,路上他直接自我了断了,确实是个有血性的将领。
当时他前去攻打宋江,都不带一兵一卒的,先是在当地经过了一番事前准备,开始坚壁清野守护好粮仓,切断宋江粮食来源,让宋江起义军陷入粮食危机,接着张叔夜就地组织了一支上千人的军队,一番部署用计之后,成功抓到了梁山二把手,有可能还真就是吴学究吴用的原型。
那之后,宋江起义军就丧失斗志了,也就随之投降了。
这也可见,这帮流寇的规模并不算大,之前能够所向披靡,是因为大宋还没有动真格的,可能具体规模与战力,更接近小说中晁盖时期的二代梁山吧。
那么这里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宋江投降之后,是被抓呢,还是被杀呢?
小雨根据可查到的史料,投降之后,宋江就成了大宋的将领了,并且,根据南宋史学家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的记录,宋江还跟着童贯参与了征讨方腊:
《三朝北盟会编·引<中兴姓氏奸邪录曰>》: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兴宗、宋江等军二十馀万往讨之。但是这个说法,受到邓广铭这位宋史大牛的反对,期间还有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此宋江非彼宋江,而是刚好同名。
邓广铭(1907年3月16日—1998年1月10日),字恭三,中国历史学家、著名宋史学家,当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学术泰斗,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那么这就让人很头大了,一笔糊涂账。虽然说这个跟着童贯去打方腊的宋江,确实可能同名,但是邓广铭,他是并不认为宋江受了招安——连招安都是没有的事情。但是这观点,一直持续到1981年,北宋学士李若水的一首叫《捕盗偶成》的诗,被世人发现了:
邓广铭也终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接受了宋江被招安这个说法,因为诗歌里面有一句是: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就是说,宋江真的受招安啦。
好了,这里我们再来谈谈这第二阶段,也就是《水浒传》成书之前的发芽阶段。
在小雨看来,宋江三十六人的事迹,能够在宋明民间大规模传颂,应非偶然。
别看他们规模不大,战斗力不强,但是根据现有资料的那些描述,依然可以发现,这群流寇风格非常的剽悍,同时还带有一种江湖游侠似的个性。能够上窜下跳了那么久,从山东跨越到江苏的四处扑腾。
根据明人郎瑛所著的《七修类稿辩证类宋江原数》,宋江这群流寇比较另类,并不是只会烧杀抢劫,而是相对的比较盗亦有道,虽然有些暴行难免存在,但也说出过替天行道这样的话语。
郎瑛的这个记录,是不是确切的,并不好说,他是明朝人,和历史宋江的距离已经富有年代感了,而且他能说出水浒传108将,是罗贯中弄出来的这种观点,带给我一种不大靠谱的感觉,但是如果他的记录为实,那也是可以想见的。
因为如果没有盗亦有道这个前提,宋江和他的头目们,就不大可能迎来这第二阶段,也就是民间广泛传颂阶段。
同时也可以想见,那之后,他们的故事,在百姓口中就越传越传奇。
与此同时,各种梁山好汉的包括李逵、鲁智深在内的杂剧,以及民间说书艺人的一张张的大嘴巴,所诞生出来的,那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素材,为水浒传的成书,提供了必要而且充实的基础。
在这期间,有两个资料,是最最重要的:可以说是水浒传成书的两大蓝本。
一个是一百多年后南宋画家龚开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诗》。
龚开(1222年~1307),字圣予。宋末元初画家。
龚开的这首诗,记录的三十六个好汉,以及他们的绰号,跟后来的水浒传三十六天罡的出入,已经很小了,因此它是极珍稀的资料。
另一个就是《大宋宣和遗事》这部话本小说,虽然其艺术价值与深度以及故事情节,都和水浒传相去甚远,但是仍然可以视作水浒传的蓝本。
不过到此为止,宋江和他手下的故事依然难以走向不朽,直到《水浒传》这本大作出现之后,梁山好汉,才从此走向家喻户晓了。
PS:《水浒传》成书时间当在嘉靖三年(1524年)至嘉靖九年(1530年)之间。
至于完成这本大作的,一共有几人,恐怕,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永远只能推测。
我个人的推测,期间必然有至少一个大宗师级的天才文人出现,构建了它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