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把干部子弟教育问题,放到了防止贵族特权形成、防止人民政权变质的高度上去认识、去要求!防微杜渐,毛主席从吃穿住行等一切小事,就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
毛主席家的伙食,比如早餐,不过是:稀粥、馒头加小咸菜。有一回,别人给家里送了些可可、咖啡和奶粉。伙房的大师傅想,总吃老三样不行,不如借此,给孩子们换换口味。第二天早上,餐桌上摆上了一小锅香喷喷的咖啡、冲好了的奶粉和抹了牛油的面包。这事儿,毛主席很快就知道了,他把大女儿李敏和小女儿李讷叫到面前开家庭会议。他严肃地说:“伙食标准规定多少就是多少,哪个随便超过都不行。”挨了批评后,早餐马上又回到了原来的稀粥、馒头、小咸菜。
还有一回,孩子们吃饭时谁也没去动一盘苦瓜。毛主席说:“怎么不尝尝这盘苦瓜?你们不知道,它苦中带甘,苦尽甘来啊!你们从小就要学会吃苦,不学吃苦怎么行呢!”
又过了些时候,毛主席就让女儿们到机关大食堂吃饭了。
一天,毛主席散步时,问卫士长李银桥:“你觉得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李银桥说:“都很好,她们没有某些高干子女那种容易表现出的优越感,她们要求自己严格,有上进心。”毛主席摇了摇头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李银桥说;“主席,你还想叫孩子们怎么吃苦?她们可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苦多多了!”
毛主席又摇头:“你说得不对。你讲吃苦的时候思想不对头,因为你首先想到她们是我的女儿,所以你给她们定了一个不同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她们不就是吃大食堂吗?大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的伙食好,难道不是这样吗?”李银桥说:“主席,你总找低的比,这不公平。城里人家大多数未必比学校食堂伙食差,我家里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毛主席笑着说:“你为革命作了贡献嘛,吃好点人民没意见。她们还没有作贡献呢。人哪,生活上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是没出息了。”
现在我们的家长,上学都喜欢接送孩子,喜欢比谁家的车豪华,更有些学校,还会调查父母的工作。
1957年9月,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开会,他问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主席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级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是什么汽车来的,爸爸干什么,看谁的官大。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担心呀!”
毛主席接着问梅白,你的孩子要坐你的车吗?梅白说,我不给坐。毛主席又问,你是怎么办的?梅白说,三个姑娘老实些,不敢上,两个男孩子上来,我就把他们从车上推下去。毛主席说,这样好,应当推广你的经验。
李敏和李讷进北师大附中学习,毛主席让保健医生王鹤滨带她们去报名。学生注册表上有一项要填写家长的姓名。当王鹤滨请示毛主席时,毛主席看都没看,就说:“你带去,就填你的名字嘛。”、毛主席是担心填上自己的名字后,会给学校增加精神负担,或搞特殊待遇。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她们考上大学后,吃住都在学校里,与大家一样睡上下铺,吃清淡的菜,一样挤公共汽车,只有周末才回一趟家。由于学校离家远,卫士们担心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便瞒了毛主席派车去接。先将车子停到僻静处,然后进校找人,出了学校悄悄坐车回家。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严厉批评了卫士。卫士争辩:“天太黑,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毛主席便厉声说道:“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不管卫士如何争辩。毛主席不容置疑地命令:“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们自己骑车子回来。”
1960年,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李讷很少回家。一次卫士尹荆山去看望李讷,小尹看李讷脸色不好,便关切地问是否病了?李纳不好意思地小声说:“尹叔叔、我确实很饿……”卫士长听了小尹的汇报后,心中很难过,他搞了一包饼干送给李讷。李讷怕让别人看见,匆匆填了两块在嘴里,把其余的包好,准备慢慢享用。卫士长看着不忍,说:“吃吧,我还给你送。”毛主席知道后,又声色俱厉:“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别的家长也给孩子送东西……”卫士长小声解释。“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毛主席拍着桌子,大声说道:“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那时期,粮食供应紧张,李讷周末回家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先把肚子填饱,有一次,毛主席看女儿没有吃饱,便把自己的一份也给了女儿,他自己选择了饿肚子。
事后,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我心里也不好受。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恪守本分的好!”
1963年新年伊始,李讷给父亲写信详细剖析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和思想变化。在信中,她还谈到自己在大学课程中学《庄子·秋水》后的感想。《秋水》是一篇有名的寓言,记述的是自高自大的黄河水神河伯和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李讷读后,思想触动很大,感觉自己有的地方很像鼠目寸光的河伯,意识到自身存在着狭隘和浅薄。
接到李讷的来信,毛主席看到女儿提高了思想认识,立即给李讷回了一封信:“李讷娃: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
李讷在收到父亲的这封家书后,立即给父亲写了回信,仅仅11天后,毛主席再次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说:“信收到。极高兴。大有起色,大有壮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极好的。你从此站立起来了。因此我极为念你,为你祝贺。读浅,不急,合群,开朗,多与同学们多谈,交心,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
1964年7月,毛主席在同侄子毛远新的谈话中说:“你就喜欢舒服,怕艰苦。你就知道为自己着想,考虑的都是自己的问题。你父亲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丝毫不动摇,就是因为他为了多数人服务。要是你,还不是双膝下跪,乞求饶命?我们家许多人,都是被国民党、帝国主义杀死的。你是吃蜜糖长大的,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吃苦。你将来不当右派,当个中间派,我就满足了。”毛主席还批评说:“你就喜欢人家捧你。嘴里吃的是蜜糖,耳朵听的是赞歌,这是最危险的。你就喜欢这个。”
可惜,毛远新并没有听进去主席的话!最后,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生代价!
1965年,毛主席曾跟子女们一再强调:“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当时的李敏怎么想也悟不出这句话的深远含义。她想,生在干部家庭的子女,就称为干部子弟,无非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好一些,生活条件优越一些,吃的、穿的、住的都无须自己发愁,因为他们的父母有薪水,他们靠父母的工资养活。工人、农民子弟,相对来讲,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差点,与我们相比,可以称为“苦”点,可是我们怎么就成为“一大灾难”呢?
但当李敏独立生活之后,她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 毛主席是怕孩子们长期生活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会借着父母的地位而飘飘然地忘乎所以;会借着父母的权势而目中无人地自以为了不起;会借着父母的荣誉,什么都不懂却哇啦哇啦地乱发议论。
这样的人,小而言之,害了自己;大而言之,害国害民,会给我们党、我们党的干部造成不良影响,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会使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会使我们党的事业受到损害。这不是“一大灾难”是什么?!
1967年,毛主席曾向党内高级干部推荐阅读《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在分析众诸侯没有一个子孙三世保持王位的原因时说:“此其近者祸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毛主席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初期,地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分配是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力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毛主席的话当时刻警钟长鸣。
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和和李讷都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她们之所以姓李,是因为在转战时期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为了纪念这一段艰苦岁月才让她们姓李的。“敏”与“钠”则出于《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希望女儿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在家中,毛主席很民主,和孩子在一起时也很随意,没有什么拘束,像普通人家的父亲一样。孩子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并不是顶撞,而且在大方针上还得听他的。在毛主席心中,他并不希望孩子去做什么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认为,只要孩子们“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