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系创新:从领导力到实践”项目清华模块暨PMP三期模块1开班|课程

研发可 2024-10-23 10:17:14

2024年9月8日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大会上,联盟牵手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共同发起“健康体系创新:从领导力到实践”项目,主承办单位和项目指导专家共同启动此项目。短短一个月后的10月14-18日,“健康体系创新:从领导力到实践”清华模块暨精准医学与创新赋能高级研修课程三期班(PMP2023-24年度)第一模块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启,本模块围绕“医疗管理与改革、精准医学、公共卫生进展与挑战、医工交叉与科学前沿”等话题开展了课程学习、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部分学员在结束清华课程后将前往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进行三周的学习。2025年PMP三期第2模块将在上海开班,敬请期待!

PMP首席课程主任、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主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教授为大家做开班前言的分享。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教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教授、PMP联席课程主任、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博士、先声药业集团副总裁陆剑雪先生分别进行开场致辞。联盟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饶克勤教授担任主持人并主持讨论环节。

医疗改革

《上海市级医院创新发展工作实践与思考》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教授系统介绍了上海市级医院在中观管理层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主要措施包括:(1)打基础: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和研究性病房,开展临床研究实验,提升科研水平,为医疗技术进步提供数据支持。(2)架梁柱:构建重大疾病专项队列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全息库,提供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宝贵资源。建立评价体系,评估专科能力和发展方向,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3)搭台子:设立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作为科研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加速科技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革新。

《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抓手

推动医疗资源优化布局》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强调,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要求,关键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毕井泉建议,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放开政府对医疗机构的微观管理,建立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改变按规定价格固定比例支付的做法。要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和开办私人诊所,推动把医院办成住院医院、急救医院、研究型医院、教学医院。要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把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落到实处,并建立全国统一的专科医生培养使用制度。毕井泉表示,通过上述改革措施,能够增强患者的选择权,激励医生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引导医生到基层提供医疗服务,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医疗水平差距的缩小,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中国医改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葛延风在回顾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强调了几个关键点,特别关注于干预重点和服务模式的调整。他提到,当前的改革趋势显示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干预重点和服务模式调整是大势所趋,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从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和健康管理为中心;健康教育特别是理性疾病观合生命观的培育很重要;传染病防控和慢病防控病种;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健康压力,大力发展新的服务模式。推进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的融合,发挥好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职责:强化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的协同工作,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医防融合,确保在疫情防控及健康促进方面的高效。

《医保发展改革基本命题》

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教授围绕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公平与均衡、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药供给与创新、医保可持续性发展与系统建构、价格治理的利益平衡与发展促进四个关键领域,深入讲解了医保发展的核心议题。他强调,医保研究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注重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整体性,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洞察系统协同改革的核心问题,为推动我国医保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支持。

医疗管理

《深化医改背景下的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运营管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保险专委会主任吴明教授从中观层面的视角切入,深入探讨了在深化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运营管理的问题。她强调,公立医院应当深刻理解并把握相关政策与规则,从而有效地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践中,加强医疗、医保、医药的协同工作,吴明教授还分析了我国医改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现代医院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浙江省医院协会会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马伟杭教授深入剖析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系统梳理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协同作用机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探索,解读了国家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最新政策导向,分享了各地医院在推进患者安全、病历质量、“破壁”“织网”等专项行动的典型经验做法,凝练了一系列可资借鉴、值得推广的实践模式。也鼓励医院学习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启发。除了全面阐述我国医疗资源供给和质量安全水平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外,同时客观分析了仍然存在的短板和未来需要应对的挑战。

《罕见病诊疗和研究

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张抒扬教授介绍了医院在罕见病诊疗、研究及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出“中国方案”。方案涵盖罕见病的概念、分类、挑战,以及在整合医疗模式、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建设、基础临床转化研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创新。目标是实现罕见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有效治疗、良好管理和费用可控,构建全面、高效的罕见病诊疗保障体系,展示我国医疗卫生成就并为全球贡献智慧。

公共卫生进展与挑战及医工交叉与科学前沿

《公共卫生进展与挑战及医院的角色定位》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张文宏教授为大家梳理了感染病的起源、进化与传播,以及公共卫生的萌芽、兴起与重大进展。总结了我国新冠期间公共卫生紧急响应经验和全球公共卫生对策经验。讲解了未来大流行风险的病毒家族和细菌,阐释了WHO关于X病原体的理解,分析了大流行的形成与临床压力点及其应对。最后分享了临床三级病原诊断与信息化平台、三级监测体系如何赋能全国医防融合实践体系建设,强调了要建设医院专业化公共卫生体系,并介绍了上海市医防融合的公卫临床诊治中心(IDC)体系建设。

《对医药创新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教授回顾了中国医药创新的显著成果,肯定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作用。他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包括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医药需求增长的压力,尤其是在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的背景下。宋会长从政策、改革、创新、数据共享等多角度审视了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构建多元化支付体系和完善医保制度以降低患者负担,优化医疗服务模式以提高质量与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

当前概念、案例研究和未来方向》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主任黄天荫教授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了分享:1. 中国医疗挑战的观察;2. 与医疗大健康相关的AI重大进展;3. 实施AI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案例;4. 在医疗领域实施AI的经验教训;5. AI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未来模式。强调了AI面向健康而非疾病、医学AI强基层的理念。最后介绍了清华大学医学院(TM)的架构,清华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TAMI)和北京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BEIHAI)的筹备计划,以及清华大学如何推进良性发展生态闭环,成为世界一流的医学人工智能策源地。

《公共卫生进展与挑战-恶性肿瘤领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首席专家、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季加孚教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对当前全球与中国恶性肿瘤的流行现状与趋势做了详细的介绍,强调了做好恶性肿瘤预防与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季加孚院长还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进展与挑战,结合国内当前的工作情况提出多项破解策略。

《医学人工智能进展和数字化转型》

清华大学孟昭英讲席教授、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人工智能学员兼聘教授、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临床大数据中心共同主任吴及教授就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他首先概述了AI自诞生以来的主要历程,尤其强调了近几十年来计算能力和大数据技术的提升,使得AI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接着,吴教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提到大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在多项任务上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表现,成为AI技术的重要里程碑。此外,吴教授分享了企业利用AI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强调管理和文化转变的重要性。最后,他探讨了大模型在医疗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和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前景。

《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面临的挑战》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员执行院长王广志教授的分享从以下五方面展开:1.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创新器械发展;2. 医疗器械新技术发展对临床诊疗方式的影响;3. 新材料、信息化与AI发展对个人健康管理的影响;4. 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转化的路径与面临的挑战;5.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技术转化举例。着重介绍了行业持续创新、健康管理应用的系列案例,形象地展示了创新型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指出了国家对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支持,和清华生医工对学生讲好“两种语言”和做好“两种事业”的培育理念。

《公共卫生改革与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冯占春教授围绕公共卫生议题,从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功能和特征等引入,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公共卫生在我国当前医疗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冯占春教授围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健全支撑体系这四个方面,对我国公共卫生改革做了详细地阐释。最后,冯占春教授强调了开展公共卫生绩效核算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工具。

海外模块行前沟通及课程总结

PMP首席课程主任、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主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教授和PMP联席课程主任、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博士表示医院的高级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有效应对各种挑战。鼓励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医疗科技的最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希望各位学员们能够充分利用此次学习机会,积极与国际同行交流互动,汲取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将学到的知识与自身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学员风采及师生互动

左右滑动查看

左右滑动查看

感谢先声药业对本次课程的大力支持。

欢迎关注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