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爱到上瘾是一种什么体验?

陈曼心理 2024-04-12 11:44:26

如何戒除对爱人的心理依赖?

戒除这个词,有点戒瘾的意思。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下决心想要戒掉瘾?

有过物质依赖经验的人知道,当你对一件东西已经产生“戒断反应”的时候,你才会想要戒掉这个瘾。

如果你喜欢抽烟或者喜欢喝酒,那你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感受。

你想戒掉的不是那个让你上瘾的东——烟、酒、咖啡、游戏,你在使用时其实最能让你远离痛苦并且产生愉悦感,你何必戒掉?

所以很多人其实本质是不想戒烟戒酒的,但当他发现身体已经开始有问题了,甚至烟或者酒已经开始绕过他的意识可以支配他了,烟已经能掌控他了,不抽烟他会感觉到蚂蚁在爬,不喝酒他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他会拼命渴望这个物质时,他才会感觉到恐慌想要拼命的戒掉。

所以我猜测你想戒除对爱人的心理依赖是因为你发现,这段关系、这个人虽然已经给你带来了极度痛苦、难以耐受的感受,但你又发现你离不开他,你也无法掌控他,这让你恐慌。

也可以想象很多人失恋、离婚会特别难以放下,是因为他们想戒掉这个瘾,但又害怕自己“瘾”复发的时候周围也没有一个能镇定自己痛苦的替代物质,所以只能无奈又在这段关系里待着。

心理学里的依恋理论有句话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心理:有关系总比没有关系好。

别小看亲密关系给一个人的人生带来的影响。深爱过的人都知道,亲密关系这个“瘾”不是那么好戒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一开始进入亲密关系就是为了躲避现实世界的痛苦,就像我们为什么想去吸烟?

因为烟真的很好抽吗,我想也许是因为烟能“止痛”,同样,爱也是一种能暂时让人忘记痛苦的物质吧。所以你也很难下定决心真的去抽身。

与其讨论如何如何戒瘾,不如我们看看:如何避免我们的亲密关系,最后变成如同毒品一般的瘾?

瘾不是突然一天就变成瘾的,亲密关系之所以到最后会变成让人恐怖的“瘾”,也许都是因为两个人变成了谁也离不开谁,最后这两个人只能留在牢笼里相爱相杀。

如果一个人把对方当成了那个唯一可以救赎自己的人,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不放,那这段关系就会让人上头,变成瘾。

如果一个女生觉得一个男生是世界上最好的男生,不断向周围人证明这一点,这其实也满足了男孩子内心的自恋,让他继续打着对女生好的旗号看起来宠溺女生,其实也是在剥削她的自我意识。

其实这两个人是各取所需,一个满足自己的依赖幻想,另一个人满足自己的自恋需要,这可能不是爱,而是打着爱的旗号在利用彼此。

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名词来描述,听起来也让人有点毛骨悚然:共生。

对,你没听错,就是相互寄生的共生,互相寄生,极端的时候会发展成病态的共生。

在一起如胶似漆,互相取悦,但如果你要离开,对不起,那么我就要毁掉你,我也不让你好过。

我们听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女生要分手,男生就动了杀心;

男生要分手,女生闹到了办公室里,当初有多爱,现在就有多恨,中间仿佛没有一个过渡。

因为在这样的人心里:这段关系里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你已经不具有你自己身为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了。当你也要求别人这么做时,你也默许了自己没有独立意识只管依赖的人。在二人心里,不允许对方身为一个人存在。

(当然我澄清一下,我这里说的共生是一种病态不健康的依赖,正常的依赖是人很重要的需要。亲密关系是需要适度的相互依赖性的,但当你发现你已经离不开这个人时,很有可能你们的关系不是互相依赖支持那么简单了,而是在相互榨取对方的价值,互相的剥削。)

为什么亲密关系里依赖到最后后会发展成一段寄生关系呢?

共生的关系最扭曲的一点是都在打着爱的名义在占用、控制、偏执。希望将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对方真实的样子,然后还不愿意承认。

比如一些女生喜欢暖男,她铁了心要找一个温柔的男生,在一起后当她发现这个男生身上有一点不温柔的地方她就会生气;

还有一些男生喜欢女生认同自己,当她发现女朋友也会不认同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大发雷霆,指责女朋友根本不爱自己。

你可以理解为共生关系就如同妈妈和婴儿一样,只能存在相同,不能存在不同。

当两个人都追求这一点的时候,关系会更加趋向于往“你好我也好”“你说什么都对”“那我做什么也对”这样假性亲密倾斜发展。

假性亲密关系还有一个假象是:

我的伴侣时时刻刻都能懂我。

比如:女生不用她说话,她只要一个眼神,她的男朋友就能心领神会风尘仆仆的带着吃的过来,同时夸奖赞美也好,应有尽有;男生不用说话,女孩就懂他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拥抱。

完美的妈妈要无时无刻陪伴在小婴儿身边,不仅满足婴儿的生理需求,还能满足她的心理需求,更要不断钻研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这其实是一种把伴侣作为自己延展的心理体现:我不说,你就要懂,因为你就是我啊。

我听过很多女孩或者男孩都渴望这样的爱情,听到周围人有这样“完美”的伴侣时也赞不绝口,非常想把自己的另一半也“驯服”成这样的人,随叫随到。不用开口就知道自己想什么,想买东西了就说一句“宝贝,我最近看上了一个包”,对面二话不说立马一个红包发过来,不接受一点点迟疑、犹豫,仿佛有一点迟疑就说明对方没那么爱自己。

现在的爱情和婚姻都追求高效、可控。

“如何三步掌握一个人的心”;

“如何能让他快速爱上我”;

“掌握这一招,你就知道女人在想什么了”;

仿佛在说爱情就像婴儿一哭妈妈就出现,婴儿等不了一分钟,他现在就要拥有妈妈,妈妈晚出现一秒就代表着不爱。

我在想爱情和婚姻什么时候变成了被书写好规定的(这样表现就是爱...那样表现就是不爱...)、控制的、可控的、可以计算的、只能存在积极、幸福、相同,不能存在痛苦、异议的呢?

这可能也和很多网络上推崇的恋爱观有关系。

很多人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我觉得这句话有待商榷,这里也许换成“看到”会比较好,爱一个人要先“看到”他的全部。

我们要看到对面的人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会难过的,他也是会因为一件小事愤怒的,他也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不是圣人。

你这会想出去玩,也许人家这个时候想休息。我们很难要求对方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就像妈妈有时候在照顾婴儿她也有想打盹的时候。

再说回驯服。

驯服,尤其是关系里完全的驯服,意味着另一方围绕着另一方的意志为转移。那些对亲密关系有心有灵犀期待的人,这可能也映射了自己内心的自恋(自恋是一种很健康的需求,我这里说的是不健康的全能自恋)。

比如,我冷了,我不说,但你也要感受到冷,我害怕,你也要感受到害怕,你做到这些了,那就证明你爱我。

拥有这样的爱情观的女孩子最后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可能你完美“驯服”了对方,但你也越来越离不开你的他,因为你发现他也完全“驯服”了你,你也成为了被捕杀的猎物,你们双方其实一直围绕着对方的需求打转,目光紧紧锁住对方,唯恐他趁着自己不注意就走开了。但却很少搞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要干嘛。

这个时候,共生就已经形成了。

共生的关系看上起是捆绑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很容易走向失控。只要有一个人有独立的意识,另一个人就想要扼杀。这个时候的关系也往往伴随着“共生绞杀”。

共生绞杀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关系里的剥削、利用,其中一个人会死死不想离开这段关系,尽管这段关系会给双方带来痛苦。比如言语的咒骂,精神的虐待,恐吓。

我个人认为很多的共生绞杀除了有强烈的依赖、控制心理之外,也有一开始边界不清晰带来的恶果,默认对方可以踩过自己的边界。

比如婚姻里一个人觉得对方这个时候忙着工作、孩子教育,不抽出时间和自己相处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实她心里面是藏着一肚子的火,可是想了又想还是会咽下去,这其实反映了内心一个潜意识:

“两个人的需求都没办法同时存在,只能一方存在另一方妥协。”

他忙着工作,那我就得认同,我不能反驳,因为反驳无用,所以妥协的那一方会把自己的“边界”往后退一退,比如她会选择沉默,因为她想也许暂时的忍耐就可以解决问题。

好的沟通是什么样的?

就是当你看到对方有工作的需要,自己也有想要相处的需要时先去谈,表达,然后求同存异。你有A,我有B,那我们商量一个C出来,你先工作一个小时可以吗,然后我们再一起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我们也有没有想过亲密关系最终的裂痕,都是从忽视一件件小事而积压形成的呢?

我们一次次的让出自己的边界,是不是潜意识里也自私期待着,对方的边界有朝一日也能为我们让一让他们的边界?

这样才是平等的,就像债一样,对方现在欠一次,那我日后才可以去坦荡大方地要一次。

那是不是下次如果你的伴侣没有为你让出边界,是不是你会理解成他看不到你的付出?你可能又会很委屈呢?忍受不了就会突然爆发,这也会让对方莫名其妙。

因为我们不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讲出来,不敢把自己真实的边界展示出来,对方才会默认这就是你真实的样子,这也是你真实的边界。很多的关系问题就会出现。

所以你会发现明明很好的关系,突然有一天他/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突然发火、暴怒,铁了心了要离开,这把另一方愣在了原地,你想要和他谈谈,发现他一改一开始的配合变得冷淡,像一堵墙一样软硬不吃。

奇怪,这和刚开始他在你身边随叫随到的样子不一样啊,一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个没有太多自我意识的人,为什么他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和我顶嘴,开始不回复我的信息,想要和我分手,开始和我想的不一样了?是以前的那个人是假的吗?都是表演吗?还是我的错觉?为什么能说不爱就不爱了呢?

可能,你们的感情一开始早已经就有问题了呢?

你们从一开始就不停在关系里打转但两个人都不敢戳破泡泡,每天聊得都是公司的职场八卦,家里人的鸡毛蒜皮,好朋友的狗血故事。

大家只喜欢聊别人,不喜欢聊自己。

这也是大多数亲密关系的常态,所以很多人的亲密关系只能在浅层待着,深入不下去。

共生的关系仿佛是一个集体的关系,看不到每个人最真实的那一面,将两个人都包裹了起来,看上去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你好我也好。

但其实内心不停地物化对方,努力把对方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不是很在意到底什么是“真实”,不会想着要不要把关系发展的更好。

说白了,你们不是两个有血有肉的人在那里互相碰撞。

可能你会疑惑,我在提需求啊,他也在提需求啊,比如我说我累了他就会陪我聊天,他说他累了我就会让他去休息,我们在互相照顾啊,我们不是在表达自己吗?

是的,你们是在表达自己。但就像我说的,你们在表达的是浅层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们用带着面具在相处,停留在各自的生理需求层面上,饿、渴、睡、玩,这些需求当然很重要,但真正能够让关系拉近的是表达羞耻、疏离、悲伤、抑郁、对关系的不信任、恐惧,这些脆弱的心理需求。

总结来说,你们缺少“相互渗透性”。

什么是“相互渗透性”?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对话其实是在重复的,“早安”“早安”“你吃的什么”“我吃的螺蛳粉”,还有刚才我举的例子“我想出去玩”“但我想休息”“好,那就休息吧”······乍一看这些对话没什么问题,有问有答,但其实细细感受就会发现,这些表达都是“单向”的。

也许你们表达只是为了为了有话聊,不尴尬,而不是为了让我们互相了解。这依然是一个人的关系。

“我想出去玩”——我是为了什么想出去玩呢?真的只是为了玩吗,还是说是为了靠近呢?

“好,那就休息吧”——这里面没有情绪吗?你能觉察到你的情绪吗?你的下意识的配合迎合真的是认同还是为了避免麻烦不想争吵所以就草草答应了呢?

这种缺少相互渗透的对话是一种无效的沟通,只是起到了简单维持关系的作用。

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很多婚姻关系也是如此?

大家很少坐下来去分享自己在人际关系里的烦恼,更别说向外求助。恐怕大部分都会觉得求助是一种弱者的行为吧,千万不能在伴侣面前示弱,不然他就会用自己的弱点来攻击自己。

当你们的关系只能停留在这种简单地对话层面的时候,你的内心也无法在关系里获得滋养,你总觉得缺点什么但你没有办法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就会变得不满足,很想像小婴儿一样希望有一个可以完全解读自己言语的妈妈,百分百读懂自己。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恋,为什么人会发展出不健康的自恋?

这就要说回我们刚才说到的“看见”。

因为很多人其实在关系里是不被看见的,所以他们在关系里只想看到自己,也想强迫对方要先看到自己,这就会让关系变得“单向”,缺少深深的相互渗透。

你可以理解为是当一个人体验到他自己的情感、心智、想法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的时候,这个时候渗透就发生了。

所以说,除非你自己说出来你的想法,展露你的边界,也就是你先深深“看到”你自己。你自己先搞懂你自己,明白你自己的需求,不然可能没有人能懂你到底在关系里想要获得什么。

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其实就是不断“脱敏”的过程,害怕表达攻击性?那就试着表达一次看看会发生什么;

害怕表达对对方的需要?那就试着表达一次“我想你了”看看会发生什么;

好的关系就是能给你带来很多“矫正性的体验”,就是当你表达你曾经害怕的那个自己的时候,你不会被报复,反而是被欢迎的。

那这个时候你就会越来越喜欢表达真实的自己,敢于和自己真实的体验做联结。

当你在一段关系里可以做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开放的欢迎对方也表达自己的时候,你就能在这段关系慢慢获得滋养,体验到满足感。

你也不会总害怕失去他,因为你已经获得了富足的内心体验。你会放心的依赖,你也会自信的独立,就算不在一起,这段关系也会给双方带来难忘的体验。

当一段关系两个人抱着我们不害怕失去彼此去相处的时候,反而可能这个时候是很容易幸福的。

因为很多人的爱是占有的爱、坐享其成的爱,希望被爱,去索取,去收获,得不到就会焦虑,而不是去经营,去投注,去思考,主动的邀请,前者的爱是共生的爱,这份爱里没有双方两个人的渗透、交互。后者是直视内心恐惧的爱。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依赖和独立,是不冲突不矛盾的两个议题。

你离开了他,进入下一段关系你也很会好,因为你在这段关系里学习到了如何去爱的能力。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