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统一大业时,很多人会关注军事实力对比、国际局势研判,但经济账本却常常被忽视。而台湾地区近20万亿新台币的债务规模,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经济难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笔债务的构成。截至2024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明面上的公债达到6.4万亿新台币,加上13万亿新台币的潜藏负债,总计接近20万亿新台币。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按照当前汇率换算,大约相当于4500亿美元。要知道,这几乎等于台湾地区一年的GDP总量。那么,这些钱都花哪儿去了?除了日常开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军购支出。单说2019年到2020年这两年,台湾就花了165.6亿美元(约合5052.7亿新台币)买美国武器。这些钱本可以用来改善民生,却被转化为堆积在仓库里的军备。有意思的是,民进党当局还玩了个"障眼法"。他们把大量支出项目塞进特别预算,把非常态的支出"常态化"。这种财政把戏,让台湾地区的实际债务状况远比表面看起来要糟糕得多。那么问题来了:统一之后,这笔债务该由谁来埋单?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而是关乎两岸民生的大事。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答案其实很明确:台湾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需要在规定的债务限额内自行负责偿还。从历史经验看,这种处理方式并非没有先例。纵观世界各国统一史,债务处理往往都遵循"债随主归"原则。比如德国统一时,原东德的债务就主要由统一后的地方政府承担,联邦政府仅提供必要的支持。说到这儿,咱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这个政策的合理性:1、财政责任明确化每个省份都要对自己的债务负责,这是最基本的财政纪律;避免了其他省份为台湾债务"埋单"的不公平现象;有助于维持全国财政秩序的统一性。2、债务管理规范化所有举债都必须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进行;强调"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债务资金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3、实际可行性台湾本身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税收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完全有能力逐步化解债务;可以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不过,统一后的债务处理并非简单的甩包袱。在一个中国框架下,中央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台湾省化解债务压力:1、设立债务置换机制,用较低利率的新债替换高利率旧债2、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为台湾省提供发展资金3、借助大陆市场优势,帮助台湾产业转型升级4、设立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台湾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更重要的是,统一后的红利将远超债务负担。台湾将获得:融入中国大市场的巨大商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享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资源;分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红利。面对台湾的20万亿债务,有网友说:谁签的单找谁去。还有网友说:台湾所有一切军事方面的外国债务,违反一中原则,台湾收回后将一笔勾销。